通膨升溫.央行不能忽視 陳南光示警:以後沒那麼幸運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0 月 13 日訊】疫情國際間關注物價高漲、通膨升溫,13日台灣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分析台灣過去20年來都處在較低的通膨,但國際間,穩定通膨的結構因素,已經發生鬆動,他以央行副總裁身分提出示警,強調民眾通膨預期,恐怕說變就變,央行不能只當作短期現象來忽視。

經濟解封,民眾荷包沒有跟著增加!還有連鎖餐飲業者全面漲價5%。民眾不禁要問,通膨真的來了嗎?

劉大中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許嘉棟:「通貨膨脹的預期,好像逐漸的在升溫當中,我相信各位每天看新聞報導,又是甚麼價格在上漲、甚麼價格在上漲,事實上大家應該會注意到,現在便當的錢好像都上升的不少。」

台灣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以「消失的通膨 何時再來?」為題目演講。他指出台灣過去長期維持低通膨原因,主要來自水電受政策性因素控制,還有房租設算可能偏低,消費者物價指數看起來變化不大,但關鍵的「通膨預期」,央行往往卻忽視了。

台灣中央銀行副總裁 陳南光:「消費者對於日常生活購買的這些雜物的模式,是形成他們通膨訊息最主要的來源的話,我們在看這個資料的時候,可能就要特別小心。尤其是通膨預期這個東西,可能說變就變,只要通膨預期的定錨開始鬆動的話,可能就會引發通膨。」

陳南光分析,現在逆全球化、供應鏈重組,各國主張在地生產,還有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推升物價上升壓力,過去30年,全球維持通膨穩定的長期結構因素有了鬆動。

台灣中央銀行副總裁 陳南光:「如果過去三十幾年全球性的通膨和通膨預期的主要力量,已經開始鬆動的話,但是我們還是維持國內這麼,一貫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的話呢,恐怕就不會像過去這段期間這麼幸運。」

過剩資金跑到房地產、股市,就怕形成泡沫榮景,學者許嘉棟呼籲央行政策盡早著手。

劉大中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許嘉棟:「尤其是說,通貨膨脹的預期,如果現在已經慢慢在形成當中,可能呢這些錢要趕快的移到商品市場,來先搶購一些對他自己有利有必要保存的一些商品,這個的話對物價的膨脹就一定不是好事情。你這個(貨幣)緊縮可能現在就得開始做了,要不然動作又會太慢。」

如何應對物價高漲,降低經濟衝擊,成為各國央行難題,台灣方面也不能掉以輕心。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