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壺藝新變革 為陶壺穿上岩石亮眼外衣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11 日訊】茶壺除了上釉來變化色彩以外,還能做什麼變化呢?有壺藝老師,巧妙運用鹿谷地區被地震掀起的礦岩,也就是落石為素材,幫壺身上妝,壺身有的像一幅國畫、有的像是外太空景象,多件作品在彰化生活美學館聯合展出,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外表看是一般的茶壺,仔細一看,有的像一幅國畫,有的像是外太空的星球,每一件作品各有特色,這些都出自壺藝老師鄧丁壽之手。

策展人 鄧丁壽:「把這些礦石,然後變成搗碎之後,把它變成一個鋪陳,在壺的表面上鋪陳,經過1250度的窯燒,幾次的燒結之後,它呈現的結晶,各方面所有的表現,?肌理紋路都不一樣。」

鄧丁壽表示,會有這技術,是他與另一位壺藝名師,古川子,研發的坯體冶水機能配方聯袂創作,這項技術已跳脫傳統茶壺製作框架,賦予台灣茶壺一個全新的表現方式。

策展人 鄧丁壽:「A岩跟B岩的比例多少去混合,附著它產生出來的,效果的變化它又不一樣。」

鄧丁壽說,在921地震與桃芝颱風風災後,將工作室遷入南投鹿谷,無償教授茶農及災民壺藝技術,這次邀請12名學生的作品一起聯合展出。其中特別的作品,還有這位製茶世家的學生,將中國的龍融入在他的陶藝作品之中。

壺藝作家聯展學生 鐘向吉:「就是讓它有雙龍搶珠的感覺,所以說我就做了好幾隻龍,旁邊有一個是珠子讓它們去有,稍微變化一下展覽的那種感覺。」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秘書 李明俊:「鄧丁壽老師非常難得,他在921地震之後,回到南投的鹿谷,來教授當地的茶農製作陶壺,協助他們走出災變的陰影,這些茶農後來也都成為了陶藝家,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展覽。」

經過十幾年的創作與實踐,這些茶農們從當年的「災變」到「應變」,甚至到可以駕御的「御變」,讓台灣壺藝,走出屬於自己的另一條道路。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