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拚太陽能在地製造 工研院:貿易保護成兩面刃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怡靜今天(12日)表示,歐美希望太陽光電在地製造,提升太陽光電產品製造自主率,降低對中國產品單一採購區風險的疑慮。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12 日訊】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怡靜今天(12日) 表示,歐美希望太陽光電在地製造,提升太陽光電產品製造自主率,降低對中國產品單一採購區風險的疑慮。

但陳怡靜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對太陽光電裝置是兩面刃,例如東南亞是美國矽晶型模組和電池主要進口國,若徵收高關稅,可能危及到美國2023年部署18GW太陽能的目標。

經濟日報今天報導,美國政府規劃嚴打中國大陸太陽能業至東南亞設廠生產製造、藉由「洗產地」規避輸美重稅的行為,突然大轉彎,美國政府10日公布聯邦公報顯示,商務部決定放棄此調查,原本台灣太陽能廠期盼轉單效應恐歸零。

太陽能族群今天盤中股價弱勢表現,聯合再生早盤跌幅超過3.5%,元晶跌幅逾5.8%,國碩、碩禾及茂迪跌幅分別逾2.7%、3%及4%。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陳怡靜今天上午在「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能源場次分析,歐洲和美國過去是太陽光電製造產地,中國大陸快速擴張後,歐美業者相繼退出市場;不過在COVID-19疫情期間供應鏈遞延,因此歐美提出補貼政策與法規,再度布局太陽光電在地製造,提升產品製造自主率,降低對中國太陽光電產品單一採購區風險的疑慮。

陳怡靜指出,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展延投資抵減稅(ITC),帶動至2024年美國太陽光電市場搶裝動能;從全球市場來看,去年中國、美國、越南、日本是全球太陽光電安裝前4大市場。

陳怡靜表示,美國提出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驅動太陽光電安裝動能,美國國內太陽光電業者也希望創造更多商機;由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是美國矽晶型模組和電池主要進口國,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曾指出,若對大馬、越南、泰國徵收50%至250%關稅,可能危及到美國2023年部署18GW太陽能的目標。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