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南管和現代劇場 《行過洛津》歌劇院首演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12 日訊】台中國家歌劇院推出江之翠劇場的《行過洛津》,改編自國家文藝得主施叔青的小說--「台灣三部曲」同名的首部曲,結合南管和現代劇場,演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也能一窺清朝以來鹿港地區的興衰。

輕緩悠遠的南管音樂,團員的眼神流動、細緻身段詮釋奪傘、留傘,再用泉州話的細膩唱腔,演唱出因求愛不成想要離開,留與不留間內心的徬徨與抉擇。

台中國家歌劇院總監 邱瑗:「留傘,你看裡面手部的那個巧勁,充滿了好奇、興奮跟疑問。」

《行過洛津》是歌劇院首場的南管戲演出,新銳導演陳煜典堅持原著,在舞台以《行過洛津》故事主線,泉州話南管戲《陳三五娘》在鏡像對稱的空間安排,戲中有戲一比一等量,演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

劇場導演 陳煜典:「要用《陳三五娘》去把整個鹿港的歷史串起來,藉由一個戲班的眼睛--許情,男旦的戲子,透過他50年的來去(鹿港),它可以觀察到不同的階級,帶出不同階級的故事。」

七子戲也是南管戲劇種之一,以悠遠的南管音樂為後場,演員使用泉州話演唱,獨具韻味。

製作人 劉宛頤:「我會去把手提起來(對向自己),然後再去做其他的動作,就是跟也是跟我們這個劇種最大的特色。」

《行過洛津》主角 許情:「轉學小旦的小碎步,師傅在他兩膝之間夾了一張紙,命令他開步走路, 但是每次一抬腿,紙張就掉落下來,苦練的幾天幾夜之後,師傅的戒尺不知道打斷幾根。」

《行過洛津》主角許情跟隨著泉州七子戲班來台,他所交織的生命歷程。以南管獨有的壓腳鼓樂器,靈活層次多變的鼓音,表現舞台上各個角色內心情緒與劇情變化,觀眾還可以從中一窺清領時期鹿港的風華絕代。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媛 趙揚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