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交所開市 中共或加緊監管資本市場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16 日訊】北京證券交易所,11月15日開市,首批81支股票,正式交易。有專家分析認為,這家中國設立的第三個證交所,政治意義大於經濟影響,當局是為了進一步監管金融和資本市場。

    北京證券交易所周一首批掛牌企業包括十支新股,以及71支新三板精選層平移企業。新三板指的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北交所規定,新股上市首日實施臨時停牌機制,不過不設漲跌幅限制。

    開市後,十支新股全部觸發停牌,漲幅都超過100%。不過71隻存量股中,接近8成股價下跌。

    今年九月,習近平宣佈成立北交所,稱要服務中小企業。

    國企員工 胡先生:「而且北交所重點是要扶持中小企業,所以對我們是非常有利的,我們很希望儘快能夠在北交所上市。」

    不過,有金融學者指出,中國很多中小企業不能達到首日掛牌企業的營業收入規模。中小企業想通過上市融資恐怕是水中撈月。

    保險專家 李女士:「原來很多企業去了美國納斯達克或者香港,但現在我們有北京證券交易所了,給更多中小企業上市提供一個便利。」

    路透社今年4月就報導稱,中共高層考慮設立新證券交易所,針對在香港和美國等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

    當時美中競爭關係惡化,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表示,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如果不遵守規定,將被迫退市。

    媒體創業者 李丹尼:「第二個也是,我覺得這樣的話機會更多了嘛,就像是中國版的納斯達克。」

    目前,北交所有112家證券公司成為會員,可參與交易投資者達4百萬戶。

    不過有資深投資者透露,中共當局需要有市場製造「賺錢效應」。預計不少資金會在北交所短炒一把就走,而之後入市的投資者被套牢的風險相對較高。

    新唐人記者 畢心慈 陳海月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