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問題見好轉 外媒:就怕疫情復燃

美國洛杉磯與長堤(Long Beach)口岸擠滿待卸貨船隻的問題已見改善,但等待卸貨船隻數仍處高檔。長堤是美國 最大的亞洲銷美貨品門戶。美國長堤口岸照。(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22 日訊】隨著部分地區的供需瓶頸疏通,原本被打亂的全球全球供應鏈問題見好轉 外媒:就怕疫情復燃已開始好轉。但船運、製造與零售業界仍表示進入明年前,不預期營運能趨近正常,貨品仍隨時會因疫情復燃而延宕。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亞洲,一些因COVID-19疫情導致的工廠關閉、能源短缺與港口運能受限等,最近幾週已出現好轉;在美國,主要零售商稱已進口大部分過節所需的商品,海運運費也開始從新高的費率下修。
業界與經濟學家表示,西方的消費需求強勁、美國港口堵塞、貨車司機缺人與全球運費費率仍走升,會持續影響復甦腳步;更多極端天候和COVID-19確診激增的風險,也可能再次卡住供應鏈。
供應鏈瓶頸的緩解,可使供需趨於平衡並降低物流成本。若能繼續保持,將有助緩解通膨增升壓力。
美國洛杉磯與長堤(Long Beach)口岸擠滿待卸貨船隻的問題已見改善,但等待卸貨船隻數仍處高檔。長堤是美國最大的亞洲銷美貨品門戶。
據南加州海事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資料,截至19日仍有71艘貨輪泊於外海,只比3天前最高峰的86艘略減,且3天內還有17艘貨輪要到港。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很少看到貨輪會泊於外海等卸貨。
船運與零售業表示,他們預期美國港口擁塞要到2022年初才能清完,也就是要等美國耶誕年節購物季與亞洲放完農曆新年連假、許多工廠放假暫停出貨以後。
德國船東赫爾特(Jan Held)表示擁塞情況已好轉,特別是亞洲,但有時船隻抵達亞洲港口後,仍得等上一個月才能進港;他的貨船主要載送如巨型風車等工業設備,而非民生貨櫃。
船運公司設在德國北部哈倫(Haren)的赫爾特表示,全球運輸體系完全正常還需要一段時間,「前提是疫情得結束,而這也不是一兩天的事」。
隨口岸略為通暢、大多數美國大型零售商都進口到假期所需的貨品,跨太平洋的運費費率最近幾週不再走揚,費率在12日已便宜逾1/4,是兩年來最大降幅。但據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BFI)顯示,費率這週又略漲5%,來到每個40英尺貨櫃約1萬4700美元的價位,仍超過去年同期的3倍。
牛津經濟公司(Oxford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說:「從全球來看,供應鏈問題的最壞情況,某種程度已遠離。」牛津經紀公司一份研究所訪談的專家群號稱綜覽45個經濟體,顯示幾乎所有專家都相信供應鏈被打亂的問題已達高峰,或今年最後一季就是高峰。
但專家也坦言,總使任何小差錯,例如中國寧波的舟山港8月時僅因一例確診而臨時關閉的情況,都可能導致運費再次飆升。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駐香港的資深經濟學家阮楨(Trinh Nguyen,音譯)說:「這(供應瓶頸打通)是一大正向的顯著改變,因這能改善亞洲的工業輸出及全球供應。」
不過因許多國家仍苦於像缺工等其他問題,阮楨仍維持相對審慎,「供應鏈衝擊的某種程度正在緩解,但各項短缺的問題暫時還不會完全消失」。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上海爆疫!加劇中國塞港 恐危及全球供應鏈
2022-01-14 22:02:27中國港口城市接連爆發Covid-19疫情,包括寧波、深圳和天津。而上海也在這個星期傳出有人確診,上海市內多個地區都實施封鎖、控管。而上海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貨櫃港口,疫情爆發讓外界擔憂,全球供應鏈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
疫情、供應鏈中斷 越來越多美企考慮撤出中國
2021-08-11 20:46:31受到疫情衝擊,美國企業近期深受供應鏈中斷與運輸延遲之苦。外媒報導,由於美中貿易戰、北京駭客攻擊、盜竊智慧財產權以及新疆與香港等議題,不少美國企業考慮撤出中國。
-
大量「消失的中國船舶」 全球供應鏈新難題
2021-11-25 13:34:01歡迎回來,中共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公眾獲取航運位置數據,從今年10月底開始,中國水域的船舶正在從全球航運追蹤系統中消失。專家表示,中共利用新出台的個資法控制正常數據流出,卻使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
-
美媒:港口擁堵凸顯產業鏈嚴重依賴中國
2021-10-23 17:21:33美國正陷入罕見的供應鏈危機,港口嚴重擁堵,數十萬個貨櫃積壓在海上。美國之音(VOA)今天(22日)分析,產業鏈嚴重依賴中國是造成這場供應鏈危機的根源之一。
-
中共疫情封鎖措施 全球供應鏈再遭破壞
2022-04-12 17:30:23中共嚴厲的疫情封控措施,導致工廠大規模停產,物流受阻,也讓全球供應鏈再度陷入緊張,通膨問題雪上加霜。有外媒預估,另一輪的全球供應鏈中斷,很快就會來臨。
-
解封後遺症!深圳港塞船 引供應鏈瓶頸擔憂
2022-03-21 20:57:24中國疫情嚴峻,多省強制封鎖管控,外銀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多達53兆人民幣,大約是新台幣236兆元,加上中共的清零政策,帶來龐大的醫療負擔與封城經濟損失。而雖然廣東深圳市目前解除封鎖措施,但大多數的工廠和倉庫在過去一周被要求關閉,抵達港口的卡車數量減少,裝櫃量正在快速下降,導致深圳港口的貨船越積越多,恐怕引發供應鏈瓶頸擔憂。根據華爾街日報19日引述船舶經紀商透露,深圳港目前有超過35艘船等待停靠,另外有30艘船在北邊的青島等待,而深圳港處理約四分之一出口到美國的中國貨物。
-
清除空貨櫃 洛杉磯港船隻擁堵現象改善
2021-11-17 13:12:20來關心國際塞港情況緩解,美國官方表示,近幾週的洛杉磯港口積壓問題,有顯著改善。
-
應對供應鏈危機 拜登宣布洛杉磯港口不間斷運作
2021-10-14 13:30:29再來聚焦全球供應鏈危機,10月13日,美國拜登與產業領袖會晤,並宣布新政策,解決貨運問題。
-
南韓卡車司機今年第2度罷工 供應鏈恐再癱瘓
2022-11-24 17:45:35南韓卡車司機展開第二度大罷工,在全國16個地點,還包含現代汽車工廠所在的蔚山港。外媒報導,市場擔憂這次南韓工會卡車司機罷工,恐怕衝擊汽車、石化及燃料等重要商品出口,使得供應鏈風險再度升溫。不到6個月再次出現重大罷工,可能重演在今年6月事件造成的影響,當時的抗議活動導致貨物生產和運輸嚴重延誤,對南韓汽車、石化和鋼鐵等關鍵產業,造成的損失高達1.6兆韓元(約12億美元)。
-
中共清零政策衝擊製造業、港口 穆迪:加劇供應鏈危機
2022-01-17 16:23:27中國Omicron本土疫情持續擴大,不僅是西安封城,就連河南的禹州、安陽也採取封城禁令,據外媒報導,穆迪分析經濟學家表示,中共實施清零政策,除了衝擊全球製造業工廠和港口的運營,同時也打擊了中國的消費支出,恐加劇原本緊繃的供應鏈危機。
-
南韓應對經濟放緩 政府促出口探索新南向機會
2022-11-24 17:43:46不只台灣,南韓也正在積極探索新南向機會。由於全球需求降溫,加上國內支出消退,南韓經濟正面臨逆風,南韓總統尹錫悅周三 (23 日) 表示,政府必須幫助企業促進出口,應對當前危機。在聲明中表示,需要探索東南亞國家等地區的出口機會,由 10 國組成的東協,目前已經是南韓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南韓製造業將生產由中國部分移出之後,最重要的新據點。
-
加州漏油浩劫 海底油管嚴重偏移疑為船錨撞擊釀禍
2021-10-06 15:39:08針對美國南加州外海海底輸油管線漏油事故,相關人員今天透露破裂油管在海床的位置偏離了整整105呎(32公尺),讓人不禁懷疑這場環境浩劫可能因船舶的船錨撞擊輸油管釀禍。
-
惠譽:美國加徵關稅 或將打擊中國港口獲利能力
2024-06-13 17:31:23中國經濟正出現產業空洞化,信評機構惠譽報告指出,面對美國政府,可能加徵關稅的潛在影響,中國港口可能會調整業務結構,以抵銷對美出口下滑,但從長遠來看,中國港口整體吞吐量的下行風險,可能上升。並且出口結構的逐步轉變,拖累中國港口營運者的獲利能力,惠譽預計,隨著關稅上調的可能性增大,供應鏈從中國向外轉移進程將加速。
-
緩解供應鏈問題 拜登宣布新措施
2021-11-01 10:32:40供應鏈問題導致美國經濟復甦減緩與物價上漲,面對國內越來越多抱怨,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在義大利羅馬與20國集團(G20)領袖會面後,宣布緩解全球供應鏈塞車的新措施。
-
新年將至中共採嚴厲清零政策 加劇供應鏈壓力
2022-01-24 17:32:56正值過年之際,中國多地爆發變種病毒Omicron感染病例,中共對多個城市採取嚴厲封鎖管制,引發諸多抱怨。外媒報導,有分析師認為,中共疫情封鎖、隔離和相關限制,正在中國一些主要港口造成積壓,導致供應鏈混亂,並推高航空運費,在中國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運費持續飆升,再度加劇供應鏈壓力。
-
拜登政府公布基建撥款修建港口 緩解供應鏈危機
2021-11-10 21:43:11上週五,美國眾議院通過1.2兆美元的基建法案,拜登政府9日發布的最新進度報告書中寫道,將撥出其中170億美元用於升級美國港口基礎設施,期盼解決持續已久的供應鏈危機。
-
解除聖誕供應鏈危機 拜登:貨架上不是空的
2021-12-23 22:16:59歡迎回來,聖誕節即將到來,美國總統拜登。22日與供應鏈工作組成員召開會議,表示供應鏈危機已經化解,貨品都在架上,不過聯邦快遞執行長則指出,供應鏈問題並未完全解決,但仍對聖誕旺季表示樂觀。
-
外媒憂中國停電挫半導體供應 王美花:台商影響待觀察
2021-09-30 07:48:15中共無預警大限電,台商被迫停工到9月底,已有70多家上市櫃公司發布重大訊息公告,波及多個行業,包括半導體相關產業。外媒分析,這將對原本就已吃緊的晶片供應鏈,帶來新的威脅。
-
廣達上海廠封閉式管理傳暴動 蘋果筆電大缺貨
2022-05-09 17:08:27蘋果最大筆電組裝廠廣達,因上海封城停工,才剛局部復工實行封閉式生產,又傳出員工暴動。新款Macbook Pro筆電出現嚴重供應不順,現在透過蘋果官網至少兩個月才能拿到貨,凸顯供應狀況混亂。
-
報導台灣遭中共抗議 印度主播:不聽命任何政府
2022-01-15 21:23:53「今日印度」(India Today)電視台上週播出台灣特別節目,訪問了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葛葆萱,介紹台灣在全球供應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討論印度與台灣的經貿、科技合作前景,之後又重播了3次,結果收到中共抗議,節目女主播莫漢(Geeta Mohan)今天在推特表示,中共駐印度大使館向電視台提出了抗議。莫漢說:「『今日印度』不聽命於任何國家或政府的指示。我們是獨立的新聞網,會對任何國家做我們認為適當的接觸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