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物騰貴 日本物價卻不漲 日媒:企業吸收 惡性循環

全球百物騰貴 日本物價卻不漲 日媒:企業吸收 惡性循環(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22 日訊】當全世界都在警戒通膨危機時,日本民眾似乎對物價的上漲比較無感。然而,原物料上漲和日圓貶值,使得日本的進口物價不斷飆升。企業物價和消費者物價兩種指數的脫節,正在逐漸侵蝕日本的經濟。

由於疫情導致産地人手不足,再加上乾旱的影響,肉類等原物料無法供應順暢。以牛肉為例;根據日本農畜產業振興機構的數據,美國産的牛胸腹肉(short plate)在日本的批發價,今年10月為一公斤1073日圓,與去年同月的623日圓相比,飆升近兩倍。

日本知名牛丼連鎖企業「松屋」和「吉野家」都為此上調了牛丼的價格,不過經營「すき家」(SUKIYA)的善商控股(Zensho Holdings)則放棄調漲日本國內的價格。該公司表示,「想儘量抑制會給消費者帶來損失的漲價」。而松屋和吉野家的漲價幅度也只有幾十塊日圓左右,遠不及牛肉批發價的上漲程度。企業選擇自行吸收價差,將會壓縮到企業的利潤。

由於日本企業習慣自己吞下上漲的成本,企業物價和消費者物價的漲幅差距不斷地擴大,兩邊脫節得越來越嚴重。日本的企業物價持續上漲;根據日本銀行(日本央行)的統計,2021年10月的企業物價指數(CGPI)比2020年10月上升8%,是40年來漲幅的最高紀錄。另外,今年10月日本的進口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高出38%,再加上日元貶值的影響,今後日本企業將面對更艱難的處境。

然而,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10月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99.9(以2020年為基期),與去年10月的99.8相比,上升僅0.1%。且近兩年來CPI始終在99到100左右徘徊,上升幅度也鮮少超過1%。物價上漲的趨勢並未擴及下游的市場,而是由上游的企業吸收了。反觀美國,美國勞工局統計,該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30年來漲幅首次超過6%,來到6.2%。

日媒分析,這樣的情況背後,是因為工資長期未漲所導致的結構性問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1990到2020年間,美國工資帳面上的數字從46,975美元增加至69,392美元,漲了將近50%,而日本僅漲了4%。由於工資不漲,導致消費者需求也不高,企業因而無從轉嫁高漲的原料成本。企業的利潤無法增加,工資自然上漲不了──日本陷入了經濟的惡性循環。

岸田內閣在11月19日通了創歷史新高、規模55.7兆日圓的經濟振興對策,若加上民間響應投資的金額,則來到78.9兆日圓。為了支援經濟受衝擊的家庭和企業,日本政府將給予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每人發放10萬日圓的補貼、為非徵稅對象的低收入戶家庭每戶發放10萬日圓的補助、向被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發放最多250萬日圓的支援金等;而這些政策似乎不太能解決日本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這次全球性的物價上漲,正考驗著日本是否能將長久以來經濟結構的惡性循環,扭轉為企業生産效率提升、工資上漲、進而擴大消費力的良性循環。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翊弘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