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批尼加拉瓜斷交台灣 議員轟「中共毒瘤」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10 日訊】尼加拉瓜宣布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引起國際關注。美國國務院發聲明批評,沒有公平和自由的選舉,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的行動不能反映民意。美國聯邦參議員史考特則指出,中共像「毒瘤」般在拉丁美洲擴散,呼籲美國要堅定支持台灣。日本多家媒體報導評論,日本議員佐藤正久發文表示遺憾,強調日本必須加強在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島國的參與。
尼加拉瓜9日宣布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消息一出,迅速在美國政壇發酵,美國國務院發聲明批評,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的行動不能反映民意,11月7日的造假選舉,不能代表尼加拉瓜人民授權給奧蒂嘉政府,美國國務院強調,「鼓勵所有重視民主體制、透明度、法治和公民經濟繁榮的國家,擴展與台灣接觸。」
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 史考特(2021.3.9):「我們必須阻止中國共產黨控制台灣,這是美國的必要戰略。」
美國聯邦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在推特上指出「這是邪惡奧蒂嘉政權的可恥舉動,共產主義中國不斷增加的影響力,如同在拉丁美洲不斷擴散的毒瘤,並對整個西半球構成危險。美國必須反對(中共)這種干預,與台灣站在一起,繼續為拉丁美洲的民主而戰。」另外,日本多家媒體也在第一時間報導,時事通信社寫道,「奧蒂嘉贏得11月7日的總統選舉,是在沒有政治對手的情況發生的。奧蒂嘉政府開始退出美洲國家組織(OAS),並在國際上變得越來越孤立。」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芮甄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攸關全球繁榮穩定 美日英德發聲譴責中共軍演
2024-10-15 21:07:46中共圍台軍演,美日英德等國家都發聲挺台海和平。日本首相石破茂受訪表示,台灣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對地區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美國國防部譴責中共是挑釁性的軍事行動。
-
斷交台灣後中共1隻都沒買 宏國白蝦出口少25%
2024-04-08 07:22:43台灣與宏都拉斯在去年3月斷交,轉與中共建交後,由於兩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尚未談妥,加上開價比台灣低5成,蝦農賣給中國意願不高,加上台宏外交關係生變後,出口到台灣的白蝦必須課徵20%的關稅,墨西哥對宏國蝦祭出禁令,宏都拉斯國家水產養殖者協會(Andah)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第一季白蝦出口量為1697.6萬磅,低於去年前3月的2282.5萬磅,出口量下滑25.82%。
-
譴責中共軍演 美軍印太副司令籲各國發聲譴責
2024-05-23 19:11:01中共軍演消息,受到各國關注。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今天上午第一時間表明,日本將直接且明確地向北京表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而美軍印太司令部副司令,也公開譴責中共軍演。
-
抗共威脅!美日安保有史最大更新 防止台灣有事
2024-03-25 12:53:35《金融時報》報導,「美日安保條約」預計將會進行60多年來最大幅度的更新,強化駐日美軍的權限,以快速應對中共等國的威脅,防止台灣有事。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美日行動將影響台海的安全局勢,因為安保條約當初簽定時,協防的範圍就包含了台灣。
-
美駐日公使谷立言或返台任AIT處長 美方未否認
2024-03-29 20:36:18好,繼續帶您關注,消息傳出前美國在台協會AIT副處長、現任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谷立言,將有可能返回到台灣,接棒孫曉雅,擔任AIT處長。目前美國國務院還沒針對此消息有所置評,也沒有否認這項訊息。
-
南投講座「中美角力與台灣」 200名來賓反應熱烈
2024-09-23 20:59:28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週日(22日)應南投縣議員簡千翔及南投縣電腦商業同業公會之邀請,在中興國中舉辦講座,主題為「中美角力下 台灣該何去何從?」現場二百名來賓專注聆聽兩個小時的講座後,不少人表示收穫良多,對美中台局勢更能清晰認識與了解,會後還紛紛提出問題交流。
-
劍指中共!美日澳菲宣布7日在南海聯合軍演
2024-04-06 19:15:427日,美國、澳洲、菲律賓、日本將在菲律賓巴拉望島西北近海的南海水域海上聯合演習,這是4國首次聯合軍演。近期菲律賓與中共在南海摩擦升溫,此舉被解讀為美、日、澳力挺菲律賓。美國防長奧斯汀在聲明中說,「與盟友澳洲、日本和菲律賓的這些活動凸顯我們的共同承諾,即確保所有國家都可以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自由飛行、航行和行動。」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則在聲明中說,「南海問題直接關係地區和平穩定,包括日本、澳洲、菲律賓和美國在內,國際社會關切此議題正當而合理。」
-
國際盯中共軍演 美日英德發聲挺台海和平
2024-10-15 09:16:59中共圍台軍演,國際關注。亞洲各國也不敢大意,日本首相石破茂受訪表示,持續密切關注軍演狀況,強調台灣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對地區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日本防衛大臣也緊盯共軍動態,確認目前未有中共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或出現相關受害等狀況。
-
應對中共攻台?拜登、岸田將談組聯合軍事機構
2024-04-09 20:15:17美國當地時間8號下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抵達美國。這是繼前首相安倍晉三之後,時隔9年,再有日本首相以國賓身份正式訪問美國。10號,岸田將與拜登進行領袖峰會。華盛頓郵報報導,美日將討論,在太平洋成立作戰樞紐,未來,如果中共攻擊台灣,美國和日本將可以更好地即時協調軍事作戰。
-
520前夕 日前防衛大臣回應台日高層安保對話
2024-05-10 13:22:17日本前防衛大臣、現任執政黨自民黨安全調查會長 小野寺五典,8日在東京進行演說,有日本媒體問到,台日是否可能進行高層安保對話,以及美日是否已擬定「台灣有事」的作戰計畫。
-
川普建議台灣軍費 增至GDP10%以阻止共軍
2024-10-01 15:32:43美國總統大選倒數36天,台海安全成為關注焦點。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共不會在他任內打台灣,但他擔心後續不能避免,川普也建議台灣,將國防預算拉高到GDP的10%。
-
美國務院警告中共勿改現狀 強烈譴責台獨新規
2024-06-25 12:59:07上個星期,中共發布新規,揚言對台獨最重可處死刑。對此,美國國務院強烈譴責,並表示,威脅和法律戰,無法和平解決兩岸分歧。
-
國際緊盯中共軍演 日相重申台海重要 美嚴重關切
2024-10-14 21:43:48中共今天宣布發起圍台軍演,引發國際關注。亞洲各國也不敢大意,[切]日本首相石破茂受訪表示,持續密切關注軍演狀況,強調台灣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對地區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日本防衛大臣也緊盯共軍動態,確認目前未有中共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或出現相關受害等狀況。美國國務院則罕見表達嚴重關切,指中共以軍事挑釁作為回應台灣例行的年度演說,並無道理,還可能引發局勢升級風險,並呼籲中方克制。是繼裴洛西訪台後,美方語氣最強烈的回應。對此,台灣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批評中共以賴總統國慶演說為藉口,進行軍
-
中共對俄賣國送地 賴清德:何不要回璦琿條約土地?
2024-09-03 12:56:42再來看到,外媒路透社大篇幅報導總統賴清德近來言論,受到多國媒體廣泛轉載。賴總統日前接受台媒專訪,談到823金門炮戰後指出,中共侵台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中國領土問題,否則,中共現在就會和俄羅斯討回龐大的中國土地。
-
2024日本國際伴手禮設計競賽 台灣產品驚豔評審
2024-08-12 14:49:552024日本國際觀光伴手禮設計競賽8日在日本東京車站東京都旅遊資訊中心舉行,吸引來自台灣、日本、越南、印尼、泰國、美國等8國近百組作品參賽,透過競賽促成交流,讓所有的優質產品聚在一起,吸引日本民眾和業者到場參觀與創造商機。
-
500億美元承諾跳票 澳智庫揭中共經濟利誘陷阱
2024-04-29 19:59:04中共頻以經濟手段利誘各國,收買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誘使斷交,也推動一帶一路做政治擴張。不過,接受中共利誘的許多國家,一段時間後反而背負巨額債務壓力。澳洲智庫研究報告,揭露中共利誘陷阱,指出從2015年起,中共對東南亞基建計畫的承諾,有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沒有到位。
-
日本2023年觀光收入創新高 台灣人貢獻居冠
2024-04-02 12:40:07日本觀光廳3月29日公布去年訪日外國旅客總消費金額,為5兆3065億日圓(約新台幣1.1兆元),比2019年成長10.2%,創下新高紀錄,以國別來看,台灣觀光客消費7835億日圓(約新台幣1655億元),占整體的14.8%居冠,中國以7604億日圓排行第2。
-
強調台灣與中共互不隸屬!歐洲議會兩報告挺台
2024-02-29 12:45:41焦點話題帶您關心,歐洲議會大會28號通過兩項對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的年度評估報告,內容強調台灣與中共互不隸屬,只有台灣民選政府可在國際舞台代表台灣人民,並譴責中共試圖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和平及穩定的現狀。
-
莫迪友台發文掀挺台接力 台印合作有望升級
2024-06-10 21:01:28印度總理莫迪勝選,昨天宣誓就職,宣布進入第三任期。日前,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與莫迪在網路互動受到矚目。印度學者強調,台灣的自治地位及防衛,都攸關印度利益,雙方的關係應該超越經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