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中共施壓跨國企業報復 立陶宛:絕不向壓力低頭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10 日訊】再來看到,雖然立陶宛與台灣沒有邦交,但因為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受到報復壓力;外媒路透社引述立陶宛官員消息指出,中共要求跨國公司切斷和立陶宛的關係,否則將被拒於中國市場之外,導致有些公司取消與立陶宛供應商的合約。立陶宛副外交部長表示,不會屈服於中方壓力。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上個月正式掛牌,北京當局隨後宣布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
立陶宛副外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enas)向外媒透露,中共施壓跨國公司,如果使用來自立陶宛的元件和供應,將無法再出口到中國市場,或取得中國的供應。立陶宛和中國的直接貿易不多,不過有數百家企業為跨國公司生產出口到中國的傢俱、雷射、服飾等產品。一名資深政府官員透露,立陶宛政府計畫成立一個基金,以保護國內企業免於受到中共報復的衝擊。
立陶宛外交部長 藍斯柏吉斯(2021.11.25):「中共握有如此強大的力量,經濟力量,當有政治需求,它就出手操縱,基本上所有人都得遵從,這狀況絕不是,我們想要生活的世界。所以我想我們正在警覺,有所認知。開始制定政策,去思考如何面對這情況。」
立陶宛也向歐盟執委會尋求奧援,歐盟執委會發表聲明回應,已準備好力抗,對任何成員國施加的各類政治壓力和脅迫行為。立陶宛遭受中共脅迫,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回應,美國與立陶宛強化關係的重要性,也再次表示支持立陶宛與台灣深化合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普萊斯:「競爭環境必須是公平的,正如我昨天談到的,我們也始終如一地努力確保美國公司,更廣泛的私營部門,希望他們睜大眼睛經營。」
立陶宛副外長表示,中共當局也阻止對立陶宛的出口,但他們不會屈服向壓力低頭,決定稱呼台灣為台灣,是立陶宛所決定,而非北京。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嘉韋 張媛婷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遭中共報復不改友台立場 立陶宛外長:挺住壓力
2023-03-10 12:51:05立陶宛先前因為升高與台灣的關係,而遭到中共的經濟報復。立陶宛外交部長近日受訪時指出,他們挺住了中共給的壓力,並且強調台灣駐立陶宛的代表處將會繼續存在。
-
立陶宛發布印太戰略挺台 16次提台灣!
2023-07-06 19:40:39北約峰會下週將在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在此之前,立陶宛政府發布了印太戰略報告,內容中有16次提到台灣,顯示立陶宛重視台灣的程度。
-
立陶宛新政府首訪台 前外長也來訪
2025-01-13 07:45:23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台歐關係升溫,立陶宛國家危機管理中心負責人維特考斯卡斯,12日至18日率團訪台,這是立陶宛新政府首度組團訪台,將訪問多部會機關。另外,立陶宛前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伉儷,12日至16日首度訪問台灣。今天下午他將前往立法院,另外他還將會見總統賴清德,並到台灣大學與青年學子互動。藍斯柏吉斯任內時,立陶宛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並退出中共拉攏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藍斯柏吉斯抵台時,還錄影片發聲。
-
愛沙尼亞同意台灣開設代表處 挺台參與WHO
2023-11-04 19:37:262021年台灣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如今同樣是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愛沙尼亞,也傳出將讓台灣在首都塔林設「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不過外交部回應,設處事項雙方尚未達成共識、還在討論當中。
-
台外交次長:立陶宛總統改說法 深化與台關係
2024-05-13 13:09:09立陶宛總統大選,現任總統瑙塞達雖然在第一輪選舉中未達過半門檻,但在26日的第二輪一對一決選中,被認為可能將取得連任。先前傳出瑙塞達對駐立陶宛代表處以台灣命名有意見,認為應該更名為台北,對此,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今天(13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說,瑙塞達已經修改說法,希望深化與台灣的合作。
-
蔡總統加州會麥卡錫 美國務院:符合長年政策
2023-03-09 18:27:45總統蔡英文4月初預計過境美國加州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中共因此跳腳,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在媒體簡報會上表示,台灣高階官員過境美國,符合美國長年政策及與台灣的強健非官方關係,並指出蔡總統過去7年已過境美國6次,而且麥卡錫有權決定與誰會面。
-
加速與中數據脫鉤 外企憂中共新「反間諜法」
2023-07-18 10:12:48中共7月1日起實施更嚴苛的數據管制及反間諜法。外媒報導,在中國營運的跨國企業,正加速推動「數據脫鉤」,區隔中國與其他地區的資訊科技系統。業者憂心,把被視為敏感的資訊,進行共享,可能被中共施加刑事處罰。
-
憂中共新「反間諜法」 外企加速與中數據脫鉤
2023-07-17 17:44:05中共7月起實施更嚴格的數據及反間諜法,《金融時報》16日報導,在中國營運的跨國企業正加速推動「數據脫鉤」,區隔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的資訊科技(IT)系統。憂心因共享被視為敏感的資訊,而受到中共監管的刑事處罰。
-
美國務院成立顧問小組 助盟友抗中共經濟脅迫
2024-04-29 20:01:20在美國成功幫助立陶宛對抗中共經濟脅迫之際,美國國務院成立了一個團隊,旨在協助盟友對抗中共以經貿為武器的霸凌行為。
-
前立國外長、圖根哈特 歐洲友台政要接力訪台
2025-01-14 07:50:05再來看到,歐洲挺台政要相繼訪台,在立陶宛政局輪替後,新政府首次率團訪台,另外,前外長藍柏吉斯也來到台灣,今天將會見總統賴清德。而另一位長年在國際挺台的英國下議院議員,前內政副大臣圖根哈特,也在週日抵達台灣。
-
立陶宛外長:北約公報措辭將對中共更加強硬
2024-07-10 12:40:21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目前正在美國華府參加北約峰會。他在一場智庫的座談會中提到,他認為北約過去對中共的態度有錯誤的地方,這不但推動了俄羅斯的侵略,也讓中共找到了規避西方制裁的方式,助長了中共的軍事擴張。藍斯柏吉斯表示,北約還在針對峰會的公報進行談判,但他預估這次的文字會對中共更加強硬,跟去年相比會更有力道。另外,瑞典外長史特龍出席智庫論壇時也指出,北約應更關注印太地區,「瑞典非常支持北約在東京開設辦事處」。
-
立陶宛新政府首訪台 藍柏吉斯:延續對台政策
2025-01-13 20:23:22新聞首先來看到,歐洲挺台政要相繼訪台,在立陶宛政局輪替後,總理府副主任秘書暨國家危機管理中心主任 維爾曼塔斯率團訪台,此外,前外長藍柏吉斯也來到台灣,表示將延續挺台政策。而另一位長年在國際挺台的英國下議院議員,前內政副大臣圖根哈特,也在週日抵達台灣。
-
賴總統接見立陶宛前外長:台立同守民主自由
2025-01-14 13:21:18總統賴清德今天(14日)接見立陶宛前外長藍斯柏吉斯,並頒授勳章。藍斯柏吉斯在外長任內,大力推動立陶宛與台灣的關係,除了多次捐贈台灣疫苗,還允許以台灣為名設立駐處,是台灣重要的盟友。
-
中共打壓立陶宛失敗!前外長談國際防堵中共侵台
2025-01-15 13:29:26立陶宛前外長藍斯柏吉斯,今天(15日)在台灣發表演說,他表示,當初立陶宛選擇與台灣建立關係,並允許設立台灣代表處,撼動全世界,然而今天立陶宛的經濟依然蓬勃發展,也持續與台灣等民主國家,共同對抗威權主義的國家。
-
克服恐懼 活摘見證者實名曝光中共滔天罪惡
2023-08-09 21:21:362015年,曾在大陸軍隊醫院工作的鄭治,曾匿名向大紀元曝光了中共活摘器官的罪行。8年之後,當他克服了內心巨大的恐懼,終於決定公開講出中共的反人類罪惡。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小米台灣高層遭全面接管 專家指疑有2大目的
2024-05-14 17:21:42中國品牌小米台灣分公司高層大地震,台籍幹部全數遭到撤換,經濟部表示,小米台灣是有通過核准的陸資,沒有疑慮,不過消息一出引起台灣通訊界關注,我們請教財經專家黃世聰,怎麼解讀小米台灣高層變動,由中國小米高層全面接手? 記者 沈唯同:「你提到電動車,小米未來電動車的部分,似乎可能想要打進台灣市場、這部分您怎麼看?」
-
斷交台灣後中共1隻都沒買 宏國白蝦出口少25%
2024-04-08 07:22:43台灣與宏都拉斯在去年3月斷交,轉與中共建交後,由於兩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尚未談妥,加上開價比台灣低5成,蝦農賣給中國意願不高,加上台宏外交關係生變後,出口到台灣的白蝦必須課徵20%的關稅,墨西哥對宏國蝦祭出禁令,宏都拉斯國家水產養殖者協會(Andah)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第一季白蝦出口量為1697.6萬磅,低於去年前3月的2282.5萬磅,出口量下滑25.82%。
-
章天亮:中共六理由無法攻台 美554法案關鍵
2023-06-07 19:09:35旅美歷史學者、知名評論人章天亮,首度訪問台灣,他在演說中指出,中共礙於六大理由無法以武力入侵台灣;美國眾議院立法中的554號法案,在嚇阻上尤其關鍵。
-
中共新規可查旅客手機筆電 台國安局:風險非常高
2024-05-09 10:53:15入境香港、尤其中國得更小心了。中共國安部4月發布2項「執法程序」新規,讓人員擴權能任意檢查個人電子設備,訂7月1日實施,不過,已經有部分中國城市的海關,檢查出入境旅客手機。中華民國國安局副局長今天(8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民眾前往中國大陸,手機內如果有所謂的敏感訊息,被中共當局以「違反國安」處置的風險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