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逐鹿之海」紀錄台灣的前世今生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2 月 13 日訊】國立台灣美術館,12月11日展出「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研究主題展,以多元的觀點,詮釋台灣的文化發展,與海洋環境之間的關係。

現場演奏藝術家 林果徹:「我們先用海洋鼓當作是海浪,我們先走進海洋,第二部分就是我們澳洲吹管Didgeridoo,模仿在海底的聲音,就很低沉的聲音,然後手碟再慢慢就是有點像喚醒的感覺,我們從海底慢慢醒過來。」

現場演奏的音樂帶領觀眾慢慢進入台灣的海洋故事,國美館結合典藏品及7位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以三個關鍵命題「大航海時代、亞洲航線與海上絲路」、「亞洲冷戰格局及帝國邊緣」、「經濟、物質交易與人權」,帶領觀眾了解台灣與世界史的緊密關聯。

參展藝術家 盧昱瑞:「就紀錄台灣的外籍船員在台灣漁船上面工作的一個過程,這些照片或影像主要就是傳達他們在海上作業實際上面的那種很艱辛,很辛苦的那一面這樣子。」

「鹿」在台灣最早期的國際貿易上也佔有重要地位與意義。因此展題「逐鹿之海」取其群雄爭奪利益的競逐之意,以海洋脈絡的權力競逐史,轉化台灣過去以中原文化為核心觀點,重新思考台灣在海洋版圖中的文化脈絡和敘事。

參展藝術家 許家維:「這三件作品其實都是跟這種殖民時期這樣的歷史有關,其實也是有點像從另外一個角度,譬如說從動物,或是從物,從沉船的等等的這一些不同的元素來重新再發掘歷史這樣。」

最特別的是國美館在2015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中,委託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針對外籍移工在台灣工作及人權議題,所創作的影像作品。

策展人 黃舒屏 :「這個展覽其實另外一個部分要討論的就是,現在遠洋漁業還有現在各國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產業的移動、資本的移動之下,人,有關於人的這個勞工問題跟人權問題,所以這兩個議題跟這兩個面向,是這一次想要探討的一個主軸。

這個展覽紀錄台灣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前後的歷史、文化和人,透過海洋的交通發展及經濟脈絡,讓大家了解台灣島嶼在時代狂浪裡的漂流紀事。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媛 林莉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