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難保18億畝耕地紅線 即使有也不夠用

中國難保18億畝耕地紅線 即使有也不夠用(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16 日訊】中共在2021年年底的農村工作會議強調「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18億畝耕地是中共設立的「耕地紅線」。然而不僅「實至名歸」的耕地面積未知,有專家稱:中國耕地面積有限,決定口糧和飼料糧有一項要依賴進口。

「耕地紅線」是中共給進行耕種的土地面積設定的最低值。「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已被寫入中共「十四五」(2021至202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國首次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安全保障類約束性指標之一,也首次明確要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共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中國人的飯碗應「主要裝中國糧」,提出無論在糧食的主產區、主銷區,還是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強調「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

2021年11月27日,中共林業和草原局(林草局)發布的「關於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披露:雖然中央要求保護耕地,但違規破壞和占用耕地的情況仍「十分突出」,一些永久基本農田被占用於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然而,在2021年8月25日,中共官方公布的為期三年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簡稱「三調」)的主要數據則顯示,中國的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高於中共設定的18億畝「耕地紅線」。

所以,「實至名歸」的耕地面積到底是多少?仍是個未知數,中共官方和非官方的網站都曾報導說,中國的耕地面積是個謎。

成「謎」的中國耕地面積

中國「財新網」在2004年12月發表的《中國耕地數據『黑洞』》中講:2003年底時中國耕地面積有三種數據——中共農業部統計「中國的二輪承包耕地面積是14.25億畝」,國土資源部稱「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有耕地18.51億畝」,而中共稅務總局提供的數字則為「2003年全國農業稅計稅面積12.6億畝」。

中國發展門戶網在2006年9月的報導中說:中國目前到底有多少耕地是個謎。文中提到2003年底中共官方公布的是18.51億畝,2005年推算出的是18.3億畝,同時寄希望於新一輪的國土遙感普查,即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來「破謎」。中國發展門戶網是中共政府與世界銀行的全球發展門戶基金會合作建立的綜合性網站。

2007年7月,中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簡稱「二調」)開始,標準時點為2009年12月31日,歷時三年完成。

2012年12月13日,財新網發表題為《中國到底有多少耕地依然成謎》的文章。2012年12月12日,中共國土資源部通報:2011年,中國耕地保有量為18.2476億畝。所謂耕地保有量就是指耕地總量,算法是把上一年的耕地數量扣除年內被各項建設占用的數量,以及農業結構調整占用和生態退耕的數量,加上年內土地開發、復墾和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數量。

文章說,這是「二調」後,國土資源部首次公布耕地保有量,但「二調」的結果仍未公布。文章還指,有媒體報導「二調」發現,全國實有耕地面積約20.26億畝,建設用地總量約5.36億畝;與2008年中共官方數據相比,耕地保有量多出近兩億畝,建設用地總量則多出0.4億萬畝左右。

《中國到底有多少耕地依然成謎》發表一年後,中共官方於2013年12月30日公布了「二調」結果: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國耕地13538.5萬公頃(約合20.3億畝)。

「二調」比「一調」逐年變更到2009年的耕地數據多出1358.7萬公頃(約合2億畝)。中國是否真有20.3億畝耕地呢?

「二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時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實際有的耕地就那麼多,「適宜穩定利用高的也就是18億畝多」。

對於中國耕地的結構,王世元說,首先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林區和草原,以及25度陡坡地上的1.49億畝耕地,相當一部分要有計劃、有安排地從2014年開始退耕。所謂退耕,指把已改為耕地的土地改回林地、牧場和魚塘等。「第二,還有相當數量的耕地因中重度污染已不太適宜耕種,明年也要啟動修復。第三,還有相當一部分耕地因工礦塌陷、地下水超採也不適宜耕種。」

至於為何統計數據多出2億畝,王世元給出的原因是:調查標準、技術改進和農業稅費政策調整。「二調」首次採用統一的土地利用分類國家標準、覆蓋全國遙感影像的調查底圖,以及政府統一組織、地方實地調查、國家掌控質量的組織模式。

為什麼農業稅會影響土地面積呢?財新網在2004年底的文章《中國耕地數據『黑洞』》中披露:中共各級地方政府都傾向於少報、瞞報耕地面積,這樣農民納的稅可被扣留在各級政府;免徵農業稅後,繼續隱瞞耕地面積失去意義,於是各級地方政府上報了過去瞞報的耕地面積,以求中央給予更多的補貼。

但即使沒有了農業稅,中共農業農村部和國土資源部的最新數據仍然相差1億畝。2020年5月,中共農業農村部公布《2019年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耕地面積是20.23億畝,耕地質量的平均等級是4.76等。2021年8月,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通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統計出的「三調」結果出爐,稱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

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難實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21年12月25至26日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這個「主要裝中國糧」能做到嗎?

中國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於2019年7月接受中共央視《面對面》節目專訪時說:「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袁隆平列舉了大豆,說:「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

當記者問他「看到這個數據什麼感覺」時,袁隆平說:「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袁隆平或想不到,兩年後,中國大豆進口量就增長至一億噸,占全球貿易的60%了。2021年11月4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軍在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透露了此訊息。此外他還表示,過去20年中國糧食進口從占全球份額的5%提高至22%,未來5至10年,大豆和穀物進口量仍然將保持穩定增長。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市場化經營企業,是大豆、小麥、玉米、食糖等農產品進出口的執行主體。

中國對進口糧食的依賴在增加,那中國還有多少土地資源可以利用呢?2010年8月26日,中共時任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說:中國宜耕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可開墾耕地面積已不足0.7億畝。

就中國大豆進口問題,政治經濟學者程曉農在2021年7月28日的《政經最前線》中分析:大豆是一種低產作物,只能貼近地面生長,產量不高,收益也不高;如果中國自己種來替代進口飼料糧,需要一半多的耕地,也就是說口糧要減少一半;飼料糧是用來養牲畜吃肉的,因此有肉吃就沒糧吃。

程曉農說,在中國耕地有限的情況下,兩者只能有其一。但進口糧食就需要外匯,中國現在的外匯並不充裕,所以這對中國將來是個大問題。

中國除了耕地面積有限和耕地質量平均等級不高外,中共官媒《光明日報》在2021年3月13日披露,障礙退化耕地面積占比高達40%。長期的集約化經營、機械化施工,已使東北的黑土地耕層變淺、土壤板結,耕地變瘦,產量自然下降。此外,中國約14.5%的耕地已經嚴重酸化。報導引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所長周衛的話說,長期以來,中國耕地保護研究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

在耕地保護措施上,中共國土資源部在2008年的第二屆全球規劃師聯盟大會上表示,「中國採取了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但中共官方文件透露耕地保護措施難落實。

國土資源部2021年8月公布「三調」後,中共林業和草原局於2021年11月發布的「關於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披露,耕地非法被占問題仍嚴重,「嚴重衝擊耕地保護紅線」。

中共糧食和物資儲備局(National Food and Strategic Reserves Administration)2021年7月12日發布的新聞中說,習近平認為,「總體看,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2020年8月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指:在「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末,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缺口約為2500萬噸(250億公斤)。

中共官方宣布的糧食產量一直在逐年增加,即使遭遇自然災害。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於2021年12月初報導,中國近10年平均每年農作物受災面積3.6億畝,2021年受災面積1億畝左右,農業災情是近10年最輕的一年。

中共統計局公布2021年糧食總產量比2020年增長2.0%。2005年起的歷年糧食產量顯示,除2018年糧食減產0.6%外,糧食產品只增不減,同比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的3.3%。就2018年減產,中共官方稱是由於「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調減庫存較多的稻穀和玉米種植,擴大大豆種植」造成的,沒有談及自然災害。

──轉自《大紀元時報》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