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大寒」過後迎春季!中醫師教你體內除舊佈新
文:陳如頤(NOW健康)
「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1個節氣(1月20日至2月3日),為1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代表冬季即將結束,準備進入生機盎然的春季了。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這裡的「精」指的是我們維持生命的能量,意思是如果我們沒有在這個時節好好調養身體、養精蓄銳,在來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因此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保陰潛陽的原則,來鞏固體內的陽氣。
「心腦血管」及「關節病變」疾病 大寒節氣容易好發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在「大寒」時節要注意防風防寒,衣著(尤其帽子和圍巾)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中醫師吳宛容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儘量避免在清晨和晚上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瘀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也會使身體的筋骨緊繃,引起疼痛和僵硬。
「大寒」時期宜「平補」 腎虛者別錯過最後機會
由於冬季是補腎的最佳時候,腎虛的人還來得及在「大寒」節氣趕上補腎。補腎,首先要了解自己是腎陽虛,還是腎陰不足。
吳宛容指出,如果常感覺畏寒、腰膝酸冷、帶下稀多或夜尿多、月經不規則或量少則是屬於「腎陽氣虛」,可多食用桂圓、黑芝麻、核桃、黑豆、羊肉等;若有失眠盜汗,口乾咽燥,腰膝酸軟,月經過少或崩漏的現象,則屬於「腎陰不足」,可多食用山藥、黑木耳、白木耳、蓮子、百合等。
寒冷會使胃腸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等現象,尤其是冬天人們貪食火鍋補品,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卻不知這樣過多地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吳宛容強調,大寒時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調整為「平補」的方式,適當選擇一些甘味的食物來調和脾胃、補養氣血,像是山藥、南瓜、馬鈴薯、白蘿蔔、紅棗、桂圓、香菇等,並酌量加入有升散性質的食物,如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
吳宛容補充說明,大寒這時候如果體質陽氣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注意更不要刻意進補,要逐漸開始向清淡飲食轉變。大寒節氣飲食宜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轉為「白蘿蔔燉牛肉」或用「白蘿蔔羊肉湯」或「何首烏雞湯」等平補飲食較適合。
睡前「泡腳」、按摩「穴位」 祛寒助眠、增強免疫力
腎經起於腳底,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所以足部的保暖至關重要,建議腎虛患者可以睡前泡腳20分鐘、按摩「湧泉穴」(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也就是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3分之1處),睡覺時並穿上襪子保暖,來達到養腎固精的作用。
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10分鐘按摩熱敷腰部的「命門穴」(位於脊椎上,第2腰椎下方,前方對應肚臍)及「腎俞穴」(命門旁開1寸半,約2指幅寬)。
俗諺道:「大寒過年。」除了在大寒時節抓住冬季最後的機會補腎藏精,身體和心理也正好在此時除舊佈新,迎接新的1年。
相關新聞
-
24節氣 大寒
2022-02-07 10:15:28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昇發特性做準備。最後,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
24節氣 驚蟄
2018-02-27 11:39:54驚蟄時節,氣候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驚蟄吃梨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民間驚蟄後吃梨,普通百姓家多整梨生吃,早上起來或飯後,一人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乾、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春季咳嗽可以吃梨,增強上呼吸道免疫能力。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
-
24節氣 小寒
2017-12-26 12:51:07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
24節氣 白露
2018-05-15 11:29:09白露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在每年陽曆9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黃經165度時開始。曆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顧名思義,白露是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的意思。
-
24節氣 寒露
2018-05-15 11:32:29寒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通緯•孝經援神契》:「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
-
24節氣 立冬
2018-05-15 11:34:02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個重要的節氣。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
24節氣 雨水
2018-02-07 18:52:06雨水時節,正是養生的好時機,當然調養脾胃應首當其衝。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則人體營養利用充分,反之則營養缺乏,體質下降。古代著名醫學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根據“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強調了這個季節調養脾胃的重要性。
-
24節氣 小雪
2018-05-15 11:35:00養生方面,此時節的飲食調養不容忽視。醫學大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說:「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華中地區和北方大部分地區,大白菜是冬季的主菜。白菜燉豆腐、粉絲等可以說是大眾最喜愛的家常菜之一。「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
-
中元普渡拜水果有學問 挑對養身又吉利
2016-08-17 12:58:20中元普渡大拜拜,供品除了泡麵,罐頭外,少不了祭拜水果,專家建議,可以挑選諧音吉祥,又適合秋季養生的水果。
-
24節氣 冬至
2018-05-15 11:36:15寒冷的冬天,除了飲食的進補,還有從吃水果來補。在這個冬天把自己的生理機能調整到最好,同時也能吃出一份健康美麗。冬天寒冷乾燥,使人覺得鼻、咽部乾燥和皮膚乾燥、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點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如梨、獼猴桃、甘蔗、柚子等都是比較適宜的水果。
-
減肥常常用錯方法? 跟著四季節氣一起瘦吧! |談古論今話中醫(275)
2015-12-11 14:20:26減錯了傷身體,不同體質配合節氣裡面相對應養臟腑、養氣血,做體內的調節讓它自然的新陳代謝活絡.....達到事半功倍養生又養瘦。
-
大寒養身之道 改善手腳冰冷解霾毒
2014-01-20 21:54:53寒流來襲,正好今天又是廿四節氣的大寒,更加感覺寒氣逼人。很多人可能覺得穿得再厚、那股寒氣都還是從身體內冷出來,接下來的新聞要告訴您,從中醫學的角度,如何改善手腳冰冷,還有,除了戴口罩預防霾害侵襲,中醫也有好辦法。
-
24節氣 立春
2018-01-27 11:33:34中醫養生講「順時養生」,順應四季節氣、陰陽之變化,採取不同的養生方式,如春應肝而養生。春季與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相應,春天肝氣生發,容易出現肝火旺盛的情況,從而侵犯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春季養生飲食要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應多吃可溫補陽氣的食物,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
-
24節氣 大雪
2018-05-15 11:35:31大雪節氣前後,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像南豐蜜桔、官西釉子、臍橙、雪橙都是現在的當家水果。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可常喝姜棗湯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的時候吃火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
24節氣 霜降
2018-05-15 11:33:07霜降節氣因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及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栗子具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但也要注意:栗子生極難化,熟易滯氣,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
24節氣 秋分
2018-05-15 11:30:02秋分以後,氣候漸涼,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多發季節。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不注意防護和飲食、生活規律,就會引發相關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還要注意講究心理衛生,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
立冬進補不怕熱 中醫師加這一味不上火
2016-11-07 21:46:28今天是24節氣中的立冬,不少民眾習慣在這一天「進補」,不過今天中午,台灣西半部高溫都還在30度以上,中醫師提醒,燥熱體質的人,要避免補過頭,以免上火,口乾舌燥。
-
24節氣 立秋
2018-05-15 11:27:58立秋又稱交秋,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中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中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
-
24節氣 春分
2018-03-16 11:00:14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姜、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
24節氣 夏至
2018-05-15 11:22:11「不過夏至不熱」,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