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棄嚴防死守 各國防疫鬆綁一覽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10 日訊】丹麥2月1日起成為歐盟第一個解除國內近乎所有防疫限制的國家,美、英、法、瑞典及韓國也紛紛鬆綁,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
有鑒各國陸續棄守,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2月1日在日內瓦總部警告,無論是要舉白旗或宣告戰勝疫情,都還為時尚早,畢竟Omicron傳染率極高、死亡率也不低。Omicron現蹤十多週以來,全球通報逾9000萬例確診,比2020全年確診還多,多數地區病故都在增加。
以下彙整各國鬆綁情況:
● 美國
「華盛頓郵報」指出,全美單日新增確診與住院開始降溫,除共和黨執政的「紅州」早先就已放鬆防疫限制,防疫態度相對較謹慎的傳統民主黨「藍州」今天也紛紛撤銷口罩強制令;白宮最高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S.Fauci)說,美國「已在通往常態之路」。
紐約、伊利諾、羅德島等州的州長已宣布,他們很快會撤銷成人在室內公共場所的口罩強制令,而像麻薩諸塞等一些州也已同意學童在校園無須戴口罩。
加利福尼亞、康乃狄克、新澤西、賓夕法尼亞、俄勒岡、德拉瓦等州日前皆已撤銷強制戴口罩,哪些時機才要戴由地方機關定奪。
● 英國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9日宣布,如COVID-19的感染率保持穩定,本月底英格蘭將宣布取消確診後必須自我隔離的規定。
強生原訂3月24日取消自我隔離規定,但他告訴國會議員,計畫2月底國會結束休會開議的第一天說明與病毒共存策略,「希望能整整提前一個月,取消國內最後防疫限制,包括要求檢測陽性者自我隔離的規定」。
英格蘭地區到1月底已幾乎全面取消所有限制,如今在密閉場所已不需要戴口罩,疫苗護照計畫也遭擱置。
● 歐洲
*丹麥
丹麥2月1日起揮別口罩和健康通行證,成為歐盟第一個解除國內近乎所有防疫限制的國家。現在丹麥只在邊境為來自申根區以外國家且未施打疫苗的旅客,制定少數防疫限制。
丹麥去年9月至11月首度嘗試解除限制後,如今再度放棄防疫檢查,酒吧、餐廳營業時間也不再受限。
*瑞典
歐洲新聞台(Euronews)指出,有鑒疫情因Omicron高傳染、低重症而進入「新階段」,瑞典從9日起解除近乎所有國內的防疫限制。酒吧、餐廳無需再提前於晚間11時打烊,聚會相關規定也鬆綁,進入公共場所不再要求疫苗接種證明,頂多建議尖峰時段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要戴口罩。
*挪威
歐洲新聞台指出,在總理斯特勒(Jonas Gahr Store)表明社會已需與病毒共存後,挪威很快會跟進瑞典腳步解除大部分國內防疫限制。
挪威1月時就已宣布入境隔離撤銷,即便沒打疫苗,入境挪威不需自我隔離,但強調未打疫苗的旅客在抵達挪威前仍須先做篩檢。
*德國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單日新增確診仍處高檔,德國的染疫病故與確診住院相對低得多,一些邦正陸續鬆綁諸如宵禁、室內用餐及購物防疫限制等,聯邦與各邦官員訂於下週開會,協調鬆綁措施。聯邦衛生部已示意,不用等到4月17日復活節就會大幅鬆綁。
*法國
法國24台(France 24)報導,總理卡斯特克斯(Jean Castex)1月20日已宣布,2月2日起解除音樂廳、體育賽事的觀眾容納限制,2月2日起室外也無須再戴口罩,夜總會等也可恢復營業。
● 韓國
法新社與金融時報指出,由於衛生照護體系快被激增的Omicron確診例壓垮,韓國9日宣布放棄COVID-19疫情以來他們所自豪的「追蹤、篩檢、治療」的清零防疫模式。
衛生官員表示,新的防疫措施從2月起分階段上路,會把資源重新聚焦於最脆弱族群。以篩檢為例,將優先篩檢60歲以上族群。
此外,之前只要確診一律會被送到一處公家防疫中心治療與隔離,如今無症狀確診者改採居家隔離。
根據新作法,60歲以下且沒有慢性病的確診者,將改採自我健康監測,同一家庭的成員也可自由外出採買。病毒篩檢陽性但7天後已無症狀者,離開隔離所前也不需再做PCR檢測。原本負責監控隔離者的衛生人員將重新部署,以協助重症者家庭治療。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美韓再次援烏 金牛座導彈或打擊俄羅斯
2023-08-30 19:47:49俄烏戰爭。美國和韓國週二表示將繼續援助烏克蘭;烏克蘭國防部透露,德國已經同意援助「金牛座」巡弋飛彈。週一,烏軍收復羅布坦後,有望迅速向南,突破俄軍防線。
-
蘇丹內戰停火72小時 各國陸海空緊急撤人
2023-04-25 20:57:44再來關心,蘇丹爆發內戰,經過數度停火失敗後,交戰各方再次達成協議,同意從當地時間25日開始,停火72個小時。各國持續加緊撤僑,繼南韓、日本宣布成功營救公民之後,英國政府也表示,已啟動以軍機從蘇丹撤離英國公民。
-
G7前後國際戰略合作速看 中共今與俄開安全會
2023-05-22 20:32:18G7七大工業國峰會,19到21日在日本廣島。快速小結民主聯盟的戰略合作進度,美國、日本、印度、澳洲QUAD四方安全對話領袖峰會,美國、日本、南韓三國領袖會談。G7峰會結束後,南韓與德國簽署軍事情報的合作協議;美國與14個太平洋島國領袖峰會。
-
應對中共頻挑釁 菲律賓將開發南海9座島礁|寰宇掃描
2024-01-15 19:49:41 -
全球首艘「甲醇貨櫃船」航運業掀減碳時代
2023-09-20 15:47:11全球第一艘「甲醇動力貨櫃船」9月14號在哥本哈根舉辦了盛大的命名儀式,由歐盟執委會主席命名剪綵,同時象徵著綠色能源的航海時代到來。
-
美韓看穿中共《反間諜法》圖謀 發佈旅行警告
2023-07-03 19:26:557月1號起,中共新的《反間諜法》開始生效。日前美國和韓國都對自己的國民提出警告,到中國旅遊要考慮到風險。韓國媒體甚至直接建議「非必要不要去中國」。
-
山東號頻繁演訓引擔憂 4國將在近台島嶼軍演
2023-11-07 19:59:59日本防衛省公布中共航母山東號的動向,艦載機在9天內起降大約570架次,引起各界擔憂。另一方面,美國、日本、南韓與菲律賓4國,從週四開始將舉行聯合軍演,其中一個演訓地點距離台灣只有不到100公里。
-
法國校園攻擊1死3傷 歐洲憂反猶太主義抬頭
2023-10-14 19:57:15新聞首先關心,法國一所高中驚傳持刀攻擊案件,導致1位老師死亡3人受傷。法國總統馬克宏隨即趕往現場,公開譴責「野蠻的伊斯蘭恐怖主義」。法國總理柏納宣布法國進入「緊急襲擊」狀態。目前法國和德國已經公開宣布,禁止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荷蘭也發表聲明禁止公開活動支持哈瑪斯。
-
中共試圖拉攏歐洲 秦剛被法德外長敲打
2023-05-12 20:21:13正在歐洲出訪的中共外長秦剛,試圖拉攏歐洲領導人,但似乎處處碰壁,被德法外長接連敲打,烏克蘭戰爭成為避不開的話題,令秦剛陷於北京難以自圓其說的尷尬處境。
-
歐盟間接駁斥馬克宏 德國跨黨議員表達挺台立場
2023-04-12 12:48:01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的涉台言論引發爭議。而歐盟執委會發言人週二(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歐盟仍堅持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似乎是在間接駁斥馬克宏的發言。
-
尹錫悅訪美拿59億美元大單 對日關係也回溫
2023-04-27 07:54:51南韓總統尹錫悅訪美,已經拿下59億美元的投資大單,包含美國串流影音平台龍頭網飛,以及多家高科技美企,都宣布加碼對韓投資。另外,日韓關係也走向重修舊好。
-
美澳日菲南海演習威懾中共 AUKUS或邀日加入
2024-04-08 20:10:57美國、日本、澳洲和菲律賓,週日在南海舉行海上軍事演習,劍指中共。另一方面,由美英澳組成的AUKUS,今天也將舉行擴大成員國的談判,而日本則被視為熱門的候選者之一。
-
美軍F-16擊落土耳其無人機 史上頭一遭|寰宇掃描
2023-10-06 19:49:55 -
港府23條立法引擔憂 台英美發聲挺港人
2024-02-29 19:43:58來關心香港,港府當局針對23條立法的所謂諮詢期,在28號結束。同一天,美英兩國都發表聲明,表達擔憂。台灣外交部也呼籲中共,尊重香港人民對自由、民主、人權的追求。
-
哈佛多位學生發起挺哈瑪斯連署 引發眾怒|寰宇掃描
2023-10-11 19:48:18 -
美歐軍演 遏制中俄朝野心 法國或出兵烏克蘭
2024-03-16 19:44:10週五,德國、法國和波蘭領導人,在柏林會晤,商討對烏克蘭的援助,遏制中俄朝威脅。
-
胡塞武裝發動紅海最大規模襲擊 美英成功阻擊
2024-01-11 12:58:13美國與英國週三同時警告,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襲擊「將會產生後果」。前一晚,美英海軍,成功擊退了胡塞武裝在紅海發動的最大規模襲擊。
-
美國最大空軍演習關島登場 2400名士兵參加
2024-02-07 19:39:02印太地區局勢持續升溫,美國空軍最大規模的年度軍演之一,「對抗北方」大規模軍演,已經在2月5日拉開序幕。
-
布林肯訪中前 美日韓菲國安顧問齊聚日本會談
2023-06-16 22:38:34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將訪問北京。14日起,美國、日本、南韓、菲律賓四方的國安顧問,聚集日本,分別舉行美日韓、美日菲,兩場三方會談。
-
美國白宮國宴接待 尹錫悅現場演唱《美國派》
2023-04-28 00:17:30美韓峰會結束後,白宮舉行國賓晚宴,歡慶美韓同盟70週年,除了尹錫悅與夫人金建希之外,現場的政商名流冠蓋雲集,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伉儷、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夫婦、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湯瑪斯-葛林斐德、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以及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也帶著兒子一同出席。另外,多位韓國商界人士也出席晚宴,包括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以及CJ集團共同會長李在賢等。在晚宴上,拜登還贈送尹錫悅一把吉他,上面有美國民謠歌手唐麥克林的簽名。尹錫悅也現場演唱了一段唐麥克林的代表作品《美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