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科技與傳統 竹北東興圳現女媧補天光雕秀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16 日訊】傳統習俗,中國新年要等元宵節結束,才算真正過完年。新竹縣政府就結合元宵節、天穿日,在竹北東興圳展出各式花燈,並首度結合科技,在水面投影出女媧煉石補天的故事。而對老一輩的客家人來說,得過完正月二十日天穿日,過年才算真正結束。

    主持人:「因為水神跟火神祂們兩個是冤家,所以呢,祂們就把天撞爛了一個大洞。」

    元宵節後五天的正月二十日,就是天穿日,相傳是女媧煉石補天的日子,也是客家人特有的節慶。新竹縣政府透過湖面光雕,講述女媧的故事,引領民眾了解傳統客家文化。

    新竹縣長 楊文科:「因為我們客家人是尞天穿,就是過年要到天穿日開始才上班,這是我們過去,古老時候的一個傳統。」

    來到花燈展示區,卡通人物巧虎身穿客家花布衫,手持燈籠笑臉迎人。還有捧著五色石的女媧娘娘花燈,這些由傳統工藝手工打造的大型花燈,除了吸引民眾拍照打卡,還可以參加人氣花燈票選。

    新竹縣長 楊文科:「展出燈區,讓我們的市民朋友來欣賞,同時我們也有我們的社區,51座的大燈在這邊展出,那這些大燈我們歡迎大家給他評分。」

    東興圳孕育了竹北先民拓墾的歷史,而今高樓大廈林立,縣府將此打造成為水圳公園,在節慶時邀請多個演出團體連番開唱,吸引民眾在水岸旁席地而坐,聽音樂、看表演,度過結合科技與傳統的元宵、天穿日。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秋霞 台灣新竹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