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開火重燃俄國入侵疑慮 拜登政府外交頻出擊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18 日訊】烏克蘭東部昨晨砲擊事件再度引發西方疑慮,擔憂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將與世界領袖通話商討對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下週也將與俄國外長會談。
路透社報導,拜登表示,俄國準備製造藉口,可能趁勢攻擊烏克蘭。
烏克蘭政府軍和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分離主義分子昨天凌晨交火消息引發外界不安。西方國家先前表示,俄羅斯隨時可能入侵烏克蘭。
後冷戰關係中數一數二嚴重的危機正在歐洲上演。俄羅斯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美國尋求安全保證,包括承諾永遠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美國和盟邦則表示願意討論武器管制和建立信任措施。
儘管俄羅斯指控西方歇斯底里,並說麾下一些部隊已返回基地且不打算入侵烏克蘭,許多西方國家仍堅稱俄國持續集結軍力,可能準備進攻。
拜登在白宮告訴媒體:「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俄國)擬透過栽贓來取得入侵藉口。我們掌握的種種跡象顯示,他們準備前進烏克蘭、攻擊烏克蘭。」
拜登指示布林肯(Antony Blinken)臨時改變行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議上談論俄羅斯可能採取的行動。
布林肯在會上說,美方情資顯示,俄軍準備在未來幾天對烏克蘭發動攻擊。
布林肯說:「有可能是捏造俄羅斯境內有所謂的恐怖分子轟炸事件、假裝發現萬人塚、聲稱平民遭遇無人機空襲,或假裝出現化學武器攻擊,甚至真的發生。俄羅斯可能將此事形容為種族清洗或種族滅絕。」
俄羅斯副外長維爾新尼(Sergei Vershinin)表示,布林肯的說法令人遺憾且危險。
西方持續尋求外交途徑努力化解危機,拜登今天將主持一場電話會議,與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羅馬尼亞、英國、歐洲聯盟及北約的領袖磋商。布林肯則將在今天登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會晤其他國家外長。
美國國務院表示,布林肯下週也將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討論這場危機,「前提是俄羅斯未進一步入侵烏克蘭」。
不過美俄關係又遭遇打擊。美方昨天表示,俄羅斯「無端」驅逐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副館長高曼(Bart Gorman);一名國務院高階官員表示,高曼上週已離開俄國。
俄國則稱此舉是回應美國驅逐一名俄國駐華府高官。俄方說美國在打「簽證戰」,強迫此人尚未交接就離境。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在美國待超過3年的俄國外交人員必須離境,而俄國是將待不到3年的美國外交人員驅逐出境。
在烏克蘭,烏東親俄分離主義分子和烏克蘭政府軍互控在停火線附近開火。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表示,親俄勢力砲擊一所幼稚園,此舉是一大挑釁。
烏東分離主義分子指控政府軍在24小時內4度攻擊他們的據點,基輔當局予以否認。路透社提到,雙方說法都無法證實。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美傳與G7等盟友協商 中共軍援俄或受協同制裁
2023-03-02 20:50:52歡迎回來。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正在與盟友們初步協商,如果中共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的話,是否將一起實施新的制裁?另外在俄烏戰局方面,烏東城鎮巴赫姆特近期成為雙方猛烈交火的戰區,這個城市如果失守的話,將會讓俄軍更容易去攻打其他烏東地區的大城市。
-
力挺烏克蘭 捷克:已援烏89輛戰車和逾500億軍火
2023-02-23 12:03:20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今天表示,過去一年,捷克向烏克蘭提供了數以百計重型軍事裝備,其中包括89輛戰車;而未來也將繼續力挺基輔當局。
-
俄暫停戰略限武條約 拜登:俄國無動用核武跡象
2023-02-23 14:48:02俄羅斯宣布暫停履行美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對此提出新批評,但強調目前莫斯科當局沒有朝動用核武邁進的跡象。
-
布林肯:中共腳踏兩條船 準備向俄提供致命武器
2023-02-20 16:16:5118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王毅進行了場邊會談,他警告中共,如果中方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實質援助,「後果將不堪設想」。
-
澤倫斯基:中共若挺俄羅斯 恐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2023-02-21 17:06:30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今天公布的德國媒體專訪中警告,如果中共支持俄羅斯,可能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
習近平與澤倫斯基戰後首通話 不提俄羅斯入侵
2023-04-27 11:47:42烏俄戰爭持續一年多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6日首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全程約一小時,習近平在會中使用「烏克蘭危機」來取代「烏俄戰爭」一詞,習近平說「對話談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並說會派代表赴烏克蘭等國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和各方「深入溝通」不過,習近平迴避點名俄羅斯,他在會上完全沒有提及三月底曾訪問俄羅斯,以及為何中方在譴責和制裁俄羅斯的聯合國大會上沒有投贊成票。
-
新年致命攻擊89死 俄國防部:手機洩露座標
2023-01-05 11:17:20俄羅斯在烏東的一處軍營,跨年夜遭到烏軍火箭轟炸,目前俄方公布的死亡人數已升至89人。俄羅斯國防部將這次遇襲,歸咎於士兵的手機。
-
習近平20日訪俄促和談?白宮先向烏克蘭示警
2023-03-17 21:02:42俄烏戰爭剛滿一年,中共和俄羅斯同一天(17日)宣布,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將在3月20日到22日對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上一次會面是在去年9月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上,外界關注中共可能插手俄烏和談事宜。而外傳習近平結束對莫斯科的訪問之後,可能會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通話。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回應,美方認為烏中領袖對話是好事一件,強調他們始終支持對話與接觸,但也說中共推動停火,可能會助長俄羅斯的侵犯。
-
美眾院通過援烏法案 普丁首稱侵烏「戰爭」
2022-12-24 22:18:48美國眾議院通過1.66兆美元的政府開支法案,其中也包括援助烏克蘭450億美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此表示感謝,他也警告俄羅斯可能會在耶誕假期發動攻擊。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丁前天首度以「戰爭」一詞指稱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美國國務院則呼籲普丁認清現實,撤出烏克蘭。
-
普丁盼盡快結束烏戰 布林肯:未展現有意止戰
2022-12-23 22:00:26歡迎回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結束訪美行程,在他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後,俄羅斯總統普丁22日公開表明,希望結束在烏戰事,並稱歷史上的軍事衝突,都是靠外交管道進行和談作結。但美國不太看好,國務卿布林肯認為,俄羅斯並未展現出真正有興趣來結束烏戰。
-
【華府連線】拜登密訪烏克蘭過程曝光!為降衝突知會俄
2023-02-21 13:45:07美國總統拜登閃電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與澤倫斯基會面。美國媒體曝光這起秘密訪問的細節,只有3幕僚、2記者隨行,拜登還坐了10個小時的火車到烏克蘭。
-
烏東俄羅斯軍營遭飛彈攻擊 俄證實63死烏稱400亡
2023-01-03 11:30:54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說,烏克蘭軍隊利用美國供應的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士)攻擊烏東一個俄軍軍營,造成63名俄軍死亡。這是莫斯科極罕見宣布在烏克蘭兵損。
-
澤倫斯基訪美獲「愛國者」拜登:你永不孤立無援
2022-12-23 11:42:45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週三,訪問美國,並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2小實會晤,澤倫斯基感謝美國加碼提供近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拜登則說,這將是「在烏克蘭上空建立安全領空的非常重要一步」,也向澤倫斯基承諾「你永遠不會孤立無援」。
-
拜登警告普丁 澤倫斯基邀習近平訪烏
2023-03-30 13:08:39習近平以推動所謂和平的口號,會見普京後,至今仍沒有與烏克蘭方面通話,而俄烏戰火更有升級的跡象。美國總統拜登,週二對普丁部署的核武威脅做出警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向習近平喊話,已經準備好在烏克蘭與他會面。
-
外交部再捐200萬美元 助烏克蘭哈爾科夫等地度寒冬
2023-01-05 17:19:48外交部繼去年12月緊急捐贈烏克蘭基輔採購柴汽油發電機度寒冬,外交部今天表示,今天再捐助前線哈爾科夫、米科萊夫及赫爾松等城市共200萬美元,透過指定專門機構及NGO組織,採購發電及供暖設備。
-
克宮:美愛國者飛彈老舊 擋不了俄對烏軍事行動
2022-12-23 16:51:44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問華府期間,美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先進的愛國者飛彈系統。克里姆林宮今天說,這無助化解衝突或阻擋俄國達成目標,總統蒲亭還稱愛國者系統老舊。
-
中共或向俄提供致命武器 美歐發出紅線警告
2023-02-21 17:39:35日前有美國情報官員指出,中共正在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和彈藥。隨後美國和歐盟都向中共發出嚴厲警告,不要跨越「紅線」。
-
澤倫斯基:俄國新一波攻擊下 烏克蘭兩城鎮穩住
2023-01-09 16:26:56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表示,俄羅斯不斷攻擊烏東頓巴斯地區(Donbas)巴赫姆特鎮,烏軍正在擊退他們,並在非常困難情況下堅守附近蘇勒答爾的陣地。
-
烏俄戰爭一年 拜登突訪基輔 承諾援5億美元
2023-02-21 16:58:18另一個國際焦點來關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將在2月24日屆滿一週年,週一,美國總統拜登,突然造訪基輔,並且宣布將提供五億美元、相當於台幣152億的軍援,同時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
-
澤倫斯基訪烏東 外媒指將訪問美國
2022-12-21 11:26:43關心最新烏俄局勢,12月20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突然出現在烏東前線,慰問正在與俄羅斯交戰的烏克蘭士兵。另外,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20日表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21日可能前往華府訪問,並走訪美國國會大廈(U.S. Capitol),不過,此行尚未獲得確認,而且安全考量可能會迫使計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