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攜手台廠 泰達電.金寶宣布電動車擴廠計畫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26 日訊】歡迎回來。近年來,台廠陸續轉向新南向發展,泰國也看好台廠的研發實力,本週在台灣舉行投資政策說明會。泰國政府也抓緊淨零碳排的趨勢,批准在電動車發展上的減稅與補貼措施。在泰國深耕多年的台灣廠商泰達電及金寶,分享投資經驗,也宣布擴廠計畫。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 馬碧雲:「泰國已經開始供應海外電動車商的零件需求了。」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在台招商,說明泰國投資政策。尤其在電動車發展,15日,泰國政府在記者會上宣布,批准了包括減稅、補貼在內的激勵措施。力爭2030年泰國汽車總產量的30%為電動車。根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資料,投資來源國,台灣排名第5,前4名分別為日本、中國、新加坡及美國。
泰達電總裁 張財星:「(泰國)總部旁邊的這一塊地,準備要興建未來的這個8廠跟9廠的這個部分,那8廠主要還是因應未來需求這個,電動車的這個需求,那9廠的部分,主要會是以我們的研發製造中心為主。大概是在明年的希望下半年能夠開始啟用。」
金寶總經理 陳威昌:「電動車我們會積極去發展,當然泰國是我們一個生產的重鎮。最短的時間2022年,我們會讓這12座工廠都同時在運作。」
電子代工廠金寶總經理陳威昌表示,泰國新廠預計2022年底或2023年上半年啟用。正與集團內其他公司合作,爭取電動車代工機會,未來有望跨入聯合設計製造。7日,鴻海集團也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合資新公司,在泰國建立新電動車製造工廠,初期年產能規劃5萬輛,2030年達到15萬輛的目標。
新金寶總經理 陳威昌:「泰國是允許持有土地的,那在其他的某些國家,其實可以投資設廠的時候,土地是不能擁有,或者是說他不能有外國人投資的公司擁有。」
根據投審會最新公布的數據,台商赴中國投資,明顯退燒。去年台商對印尼、泰國、越南和印度在內等國,投資金額高達58.1億美元(新台幣1620億元),成長幅度106%。對中國投資則衰退0.7%。
電電公會副秘書長 顏素秋:「中美貿易戰是一個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大量的課稅還有再加上這個疫情,整個的產業鏈,大家都是要去考慮的。其實也不僅是台商,其實包括大陸本身,它們紅色供應鏈,其實也很多都移到新南向。」
電子五哥的和碩、廣達、緯創及仁寶,也積極擴大在新南向的投資布局。在新時代,搶奪先機。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池千里 李晶晶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泰國在台招商 泰達電.金寶宣布電動車擴廠計畫
2022-02-24 22:19:15近年來,台廠陸續轉向新南向發展,泰國也看好台廠的研發實力,今天(24日)在台灣舉行投資政策說明會。泰國政府也抓緊淨零碳排的趨勢,批准在電動車發展上的減稅與補貼措施。在泰國深耕多年的台灣廠商泰達電及金寶,分享投資經驗,也宣布擴廠計畫。
-
仁寶奪車用電子訂單 啟「東南亞王」金寶產能奧援
2021-04-03 15:37:18展望下一個產業成長動能,電動車,受到矚目。電子代工大廠仁寶,接獲國際車廠訂單,並在客戶的要求下,評估赴美設廠,並考慮整合集團資源,結盟有東南亞製造龍頭稱號的金寶,加速降低在中國製造的比重。
-
全台首個AI資源共享環境 加速產業AI化
2019-10-02 21:20:15台灣科技產業消息來看到,為了達到AI產業化、產業AI化的目標,經濟部串聯16家公協會及法人機構,打造全台第一個AI資源共享環境,成立AI HUB平台,今天(2日)正式啟動,將協助產業需求、媒合創新等解決方案,加速台灣產業AI化。
-
加速去中化!仁寶結盟東南亞王製造龍頭金寶奧援
2021-04-02 16:26:14展望下一個看好成長動能的產業,電動車受到矚目。電子代工大廠仁寶,接獲國際車廠訂單,並在客戶要求下評估赴美國設廠,也在考慮整合集團資源,結盟有東南亞製造龍頭稱號的金寶,加速降低在中國大陸製造的比重。
-
電電公會成立委員會 助台ICT產業移出中國往新南向
2021-03-31 18:47:14受美中貿易戰、疫情和國際競爭局勢影響,加速全球供應鏈移出中國,台灣ICT產業也重新思考,產線的全球布局。電電公會今天(31日)宣布,成立新南向推動的工作委員會,集結產官學研的力量,幫助台廠移出中國,朝新南向發展。
-
樂看2024 金寶電子:備好產能迎接市場回轉
2023-07-28 17:33:22電子大廠金寶今天舉行法說,總經理陳威昌表示,2022年金寶營收衝上歷史高點,但在2023年小幅回落。不過,陳威昌預估,2024年市場回轉,對金寶2024營收,相當樂觀。
-
金寶電子50歲 許勝雄:首階段恢復500億營收
2023-06-09 17:18:07電子大廠金寶走過50年,今天金仁寶集團也舉辦慶祝活動。董事長許勝雄也分享,集團營收階段目標,以及未來策略規劃。
-
日韓貿易衝擊台半導體?沈榮津:不受影響
2019-07-24 22:35:34日韓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示警,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危害,對此,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在3項電子關鍵原料出口管制當中,台灣有2項生產,因此,台灣不受日韓貿易戰影響。
-
全球供應鏈大洗牌!台灣新南向投資超越中國
2023-08-16 17:20:15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大洗牌。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22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為52.7億美元,超越對中國大陸投資50.5億美元。這也是自1993年以來,再次超越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數據顯示,累計至今年上半年,台灣投資東協的主要國家分別為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其中對馬來西亞和印度的投資金額,已超越2022年的整體數額。
-
移出中國往新南向!電電公會助攻台ICT產業
2021-04-03 15:37:18全球供應鏈加速移出中國大陸,原因例如,美中貿易戰、疫情和國際競爭局勢;台灣ICT資通訊產業也持續思考,產線的全球布局。台灣電電公會本週宣布,成立推動新南向的工作委員會,集結產官學研的力量,幫助台廠移出中國大陸,往新南向市場發展。
-
貿易戰有新進展 李詩欽:仍陸續有台商願意回台
2019-10-14 20:18:37美中貿易戰開打18個月,達成階段性協議,但是否會影響台商回台投資腳步?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14日)在立法院表示,目前美國依舊維持加徵25%的關稅,台商回流腳步並不會因此放緩。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認為,不能看短期,要做長遠的打算,台商回台投資,也不會因此改變。
-
加速產業AI化!全台首個AI資源共享環境
2019-10-05 14:58:542020,即將邁入未來企業,再來看到,台灣科技產業為了達到AI產業化、產業AI化的目標,經濟部串聯16家公協會及法人機構,打造全台第一個AI資源共享環境,成立AI HUB平台,本週三正式啟動,將協助產業需求、媒合創新等解決方案,加速台灣產業AI化。
-
貿協領軍!台商前進菲律賓投資新熱點
2019-11-06 19:13:18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今(6)日利用舉辦菲律賓台灣形象展機會,率領業者前往菲律賓蘇比克,拜訪經濟特區主管機關Subic Bay Metropolitan Authority (SBMA)副特首Mr. Renato W. Lee、大田鞋業陳丙材執行董事及台灣同鄉會蘇國芳會長,實地瞭解中美貿易戰後,台商在蘇比克投資現況及布局規畫。
-
無懼貿易戰衝擊 郭台強:與美供應鏈關係良好
2019-05-24 22:10:29美中貿易戰下,台商回台投資金額,衝到3100億新台幣。電電公會今天舉行會員大會,理事長郭台強會前受訪表示,電子五哥有將部分產線移回台灣的計畫,電機產業主要市場,還是在美國,目前都跟美國的供應鏈維持很好的關係。
-
韓前FTA操盤者:貿易需多元化.應學台灣中小企
2019-10-09 22:03:52韓國前外交通商部交涉本部長朴泰鎬,曾是韓國FTA自由貿易重要操盤手。他9日在台北出席玉山論壇時表示,美中競爭衝突會成為常態。他建議各國重建多邊貿易系統及規範改革,中國大陸角色正衰退,東亞貿易應該多元化,韓國需要學習台灣中小企業;他也談到台韓可以合作的面向。
-
台商分散布局新南向 長短料.原物料漲價成2022變數
2021-10-20 22:41:31台灣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企業持續布局。儘管covid-19疫情影響供應鏈運作,不過台灣電電公會表示,現在世界出現去全球化現象,國際貿易更加分散,廠商也在認真思考分散布局投資,預估隨著東南亞疫情趨緩,供應鏈布局腳步不會停下來。
-
陸經濟下行哀鴻遍野 明星企業紛紛破產
2019-09-02 22:44:26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中美貿易戰添火加油後,伴隨外資企業不斷遷出,中國大陸當前不再只是小企業悄然消失,連大牌、老牌、明星企業也在紛紛破產。
-
中共嚴管台商企業出走 工具機業者向政府求援
2019-09-02 15:25:339月美國針對中國大陸關稅再度升級,也加速台商資金從海外回到台灣,不過就有工具機業者急向政府求援,因為在中國大陸想要轉移生產據點,竟然面臨各種刁難,加上工具機訂單下滑,就怕出現新一波倒閉潮,值得相關單位高度重視。
-
日本大廠取得關稅豁免關鍵: 將廠房轉來台灣
2019-05-14 21:15:43美國可能將中國進口關稅,全面提高到25%,不過外媒報導,也有廠商能夠避開關稅上漲,取得關稅豁免權。像是日本主要承軸製造廠NTN,提出「會將廠房轉移到台灣」而通過豁免權申請。報導指出,在申請案件中,日本軸承製造廠NTN獲得關稅豁免權,原因是業者承諾要將廠房轉移至台灣,因此順利取得豁免關稅的權利。另外,特斯拉當時也提出申請關稅豁免,希望上海生產零組件納入,但因為涉及「中國製造2025」,遭到美方拒絕。
-
中國9天2家銀行爆擠兌 中小銀行風險或爆發
2019-11-08 20:51:28近日,在9天之內,中國大陸兩家地方商業銀行發生擠兌,還有更多的中小銀行也爆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