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俄烏開戰未讓美國戰略轉移 印太仍是重心

分析:俄烏開戰未讓美國戰略轉移 印太仍是重心(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3 月 01 日訊】學者宋文笛今天分析,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作法,顯示美方當前戰略重心仍是印太,無意陷入東歐戰場。學者陳方隅也指出,俄烏開戰反使北約團結,讓美國能專注於亞洲。
此外,今年是正值中美簽訂「上海公報」、雙邊關係走向正常化的50週年,但宋文笛指美國當前的主要潛在競爭者是中國,不太可能重回聯合中國、對抗俄羅斯的老路。
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牽動國際局勢。近期輿論熱議,俄烏戰事是否會讓美國的戰略重心再由印太區域轉移至歐洲。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不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烏克蘭戰爭「恰恰表明,美國沒打算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歐洲」。
他告訴中央社,美國這次在烏克蘭戰爭中,沒有直接軍事干預的其中一個考量,就是確認印太區域是目前首要的區塊,不想陷入東歐的次要戰場泥沼中。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也向中央社指出,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反而刺激北約,團結歐洲,甚至中立國瑞士也前所未有地跟進歐盟,制裁俄羅斯。
他特別指出,德國近期打破禁忌,增列軍事預算強化防衛能力,未來每年軍事預算也將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這是二戰後歐洲戰略的重要轉變」。
陳方隅說,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一再要求北約盟友增加軍費開支,弔詭的是「川普沒做到的事,蒲亭(Vladimir Putin)做到了」。
他以「北風和太陽」的寓言形容,蒲亭的作法反激起歐洲的團結,進而讓美國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亞洲。
陳方隅也指出,2月中旬俄烏戰雲密佈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仍赴澳洲出席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並和日韓外長會談,顯示美國重視印太區域。
另外,50年前美國拉攏冷戰對手蘇聯的盟友中國,中美簽訂「上海公報」,雙邊關係逐漸正常化。近期輿論也關注,烏克蘭戰爭後美國是否會重新「聯中抗俄」。
宋文笛則認為機率偏低。他指出,中國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俄國僅是第11大,凡事有主次之分,現階段中國才是美國真正的潛在競爭者。
況且,華府政策圈基本上已經否定「接觸」(Engagement)政策,不太可能「聯中抗俄」,再讓中國有戰略機遇期。
宋文笛也認為,烏克蘭戰役不會讓中國漁翁得利。他說,對北京而言,中俄關係像是在國際局勢緊張之時「買保險」;但在國際局勢緩和時,中國想提升國際地位,仍需要西方國家的外交認同、經濟市場和科技轉移。
他認為,俄烏開戰讓中國必須在和俄國、和西方國家間的關係選邊站,這並非北京所願。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解除烏武器限制?德法鬆口同意、普丁發警告
2024-05-29 20:24:51歡迎回來。關心國際消息,俄烏戰爭已經超過兩年,北約秘書長日前呼籲,允許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可打擊俄國境內目標。在法德領袖峰會之後,馬克宏和蕭茲都表達了同意立場。不過,白宮對此仍不鼓勵。俄羅斯總統普丁則是警告,此舉可能引發全球衝突。
-
川普白宮會北約秘書長 普丁說同意停火協議
2025-03-14 07:58:13歡迎回來,帶您關心,北約秘書長週四到訪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高層會談。雙方重點討論北約軍費分擔、烏克蘭局勢,以及歐洲防務合作等議題。川普強調美國對北約的承諾,但也再次敦促盟國增加國防開支。帶您看到本台駐白宮記者陶明的報導。
-
普丁拋和談 美3天內公布俄烏和平計畫 學者解析
2025-04-22 20:14:33就在美國表態可能退出俄烏停戰談判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丁週一(21日)首度拋出,要與基輔舉行雙邊會談。另一邊,烏克蘭週三(23日)將與美、歐夥伴在倫敦會面,推動無條件停火。美國總統川普(21 日)表示,將在未來3天公布有關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和平計畫。
-
普丁出訪北韓 白宮國安協調官憂朝鮮半島安全
2024-06-18 20:20:04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天18日起訪問北韓,宣布將與北韓簽訂所謂「不受西方控制」的貿易協議機制。美國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表示,北韓與俄羅斯不斷深化關係,可能將影響朝鮮半島的安全。
-
烏要遠程武器美防長給軟釘子 北約批中共援俄
2024-09-07 20:00:25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呼籲西方解除武器限制,讓烏軍能夠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沒有直接回應,他認為無法依賴任何一種能力就可以取勝,俄烏雙方最後還是得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批評中共援助俄羅斯,他明確指出,中共在背後的支持,就是俄羅斯還能維持這場戰爭的原因。
-
北韓與俄簽署「共同防禦協議」 國際擔憂
2024-06-20 12:55:52再來看到,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週三在平壤簽署了「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協議」,引起國際擔憂。
-
普丁稱支持協議 澤倫斯基質疑無意停火不敢直說
2025-03-14 20:26:36新聞首先來關心,烏克蘭接受美國提出的30天陸海空停火協議,俄羅斯總統普丁也表態支持,但稱需要進一步談判。美國總統川普回應,樂意與普丁通話。澤倫斯基則批評普丁沒有意願停火,又不敢對川普直說。
-
川普與普丁週一通話 聚焦結束戰爭與貿易議題
2025-05-19 08:19:38歡迎回來,美國總統川普上週預告,本週一他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議題將聚焦在結束俄烏戰爭和貿易方面。
-
川普:俄羅斯不停火將遭毀滅性打擊
2025-03-13 07:57:15歡迎回來,帶您關心,美國致力調停俄烏戰爭,烏克蘭已經接受美國停火協議方案,同意停戰30天。美國總統川普喊話俄羅斯總統普丁,如果俄羅斯選擇繼續戰鬥,將會面臨美國「毀滅性的」打擊。
-
川普要普丁二選一!終戰或是被關稅制裁
2025-01-23 07:53:27歡迎回來,帶您關心,美國總統川普22日警告,如果俄羅斯不達成協議,結束與烏克蘭的戰爭,美國將對俄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並實施制裁。川普發文指出,他不想傷害俄羅斯,他愛俄國人民,並且一直與普丁總統保持著非常好的關係。
-
川普分別對話俄、烏 同意立即啟動停火談判
2025-02-13 07:54:15國際焦點再來看到,美國總統川普週三 先後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討論俄烏戰爭,川普指出,普丁已經同意,立即啟動停火談判,並在白宮對記者表示,自己已經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90分鐘,展開終結烏克蘭戰爭的協商,兩人之後還將在沙烏地阿拉伯會面。
-
普丁宣布五月停火三天 川普要求永久停戰
2025-04-29 07:57:34川普執政百日,另一個外界聚焦議題就是,烏俄戰調停進展,俄羅斯總統普丁週一單方面宣布停火三天;白宮回應,川普要求的是,永久停火。
-
川普要普丁停手 駁斥中共外交部談判謊言
2025-04-25 07:59:30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全球矚目的美中貿易戰,以及俄烏和談進度,美國總統川普斥責俄軍飛彈襲擊基輔,並公開要求俄羅斯總統普丁停手,他強調,「未來幾天將會非常重要」。另外,針對中共外交部稱,美中開會接觸是假消息,川普面對媒體,直接予以駁斥,強調稍早才開過會。帶您看到白宮記者陶明,來自現場更完整的說明。
-
通話普丁2小時 川普:俄烏和談啟 梵蒂岡有意主持
2025-05-20 07:54:54歡迎回來,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通話。川普也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法德、義大利等國元首通話,川普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談判將立即開始。他並透露,談判地點很可能選在梵蒂岡。
-
川普拚終戰 美俄談判今啟!為何選沙國談判?
2025-02-18 20:22:47俄烏戰爭的最新消息。18日下午,由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為首的美俄兩國代表團,在沙烏地阿拉伯展開會談,就結束俄烏戰爭,進行初步談判。外媒分析,由沙國擔任東道主,凸顯其希望建立成功調停國際衝突的形象,並透過其調解人角色,後續解決加薩議題。
-
川普、賀錦麗辯論外交攻防 談及台灣晶片
2024-09-11 20:15:40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首次辯論,外交戰略是一大焦點,川普今天會上表示,中共與北韓都害怕川普,他上任可以確保不會有戰爭發生。他與賀錦麗在會上也都談到台灣晶片,並質疑對方,壯大了中共的軍事能力。
-
烏軍稱佔領俄上千平方公里領土 逮捕大量戰俘
2024-08-16 15:29:07烏克蘭反攻俄羅斯進入第二週,是二戰以來,外國軍隊在俄國領土發動的最大攻勢,佔據領土大約是四個台北市大小。烏克蘭特種部隊中校納迪拉澤(Vano Nadiradze)指出,從他們上周越界突襲俄羅斯庫斯克(Kursk)區以來,已俘虜了超過 2,000 名戰俘。
-
川普澤倫斯基通話 美有意接手烏戰區電廠
2025-03-20 08:09:47歡迎回來,帶您關心,美國總統川普18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後,19日接著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會後白宮表示,美烏領導人同意俄羅斯和烏克蘭,針對能源設施有限停火;對於烏克蘭要求美國提供更多空防系統,川普同意尋找可用資源。
-
與澤倫斯基通話 川普:將為世界帶來和平
2024-07-20 20:19:43美國前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澤倫斯基祝賀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並譴責上週六的暗殺行為。川普指出,他將為世界帶來和平。澤倫斯基則表示,雙方同意在個人會議中討論,採取哪些步驟可以得到公正以及持久的和平。
-
川普、普丁9點通話 烏克蘭外長劃「三條紅線」
2025-03-18 20:30:14新聞首先來關心,再過幾個小時,美國總統川普,就要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克林姆林宮表示,預計將在美東時間上午9點通話,也就是台灣時間晚間九點,預計通話兩個小時。川普17號出席活動時表示,將看看能否讓俄羅斯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