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國安局長:俄烏戰凸顯東亞缺集體安全機制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3 月 24 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近一個月,外界也高度關注台海安全,中華民國國安局長陳明通(24日)在國會表示,戰事凸顯東亞缺乏集體安全機制,也使國際社會更加警覺;此外,日本逐漸形成「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氛圍。
中華民國國安局長 陳明通:「 俄烏戰事凸顯東亞缺乏集體安全機制:俄烏戰事雖使國際社會更加警覺,俄、中(共)等專制極權國家之威脅,並使各國加強關注,東亞區域和平穩定及中共攻臺企圖,然東亞地區尚無集體安全機制,無法共同快速協調應對臺海危機。 」「美國積極展現,維護東亞及台海和平的決心,日本內部更逐步形成,『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氛圍,積極提升對中共嚇阻能力。」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羅致政 VS 外交部次長 田中光:「尤其在22日安倍前首相,與蔡英文總統視訊對話,一再強調這一點,那麼我們曉得安倍在日本影響力非常大,我相信他是代表日本政府的一些氛圍。(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這是日本現在慢慢出現的共識?)是。美國對這句話沒有做出任何評論,還沒有,但美國在各種場合一再強調,對台灣關係是堅若磐石。(不是只有立場,我們希望他們有行動可以出現。)」
國會議員羅致政表示,東亞沒有集體安全機制,但區域仍有其他雙邊機制、AUKUS三方同盟,他要求外交部探詢美方對安倍談話的立場概念,建議做為發展對美對日關係的重要訴求;此外也希望強化美日台平時的合作,才可能落實戰爭時期的合作。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張東旭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譴責中共軍演 美軍印太副司令籲各國發聲譴責
2024-05-23 19:11:01中共軍演消息,受到各國關注。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今天上午第一時間表明,日本將直接且明確地向北京表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而美軍印太司令部副司令,也公開譴責中共軍演。
-
抗共威脅!美日安保有史最大更新 防止台灣有事
2024-03-25 12:53:35《金融時報》報導,「美日安保條約」預計將會進行60多年來最大幅度的更新,強化駐日美軍的權限,以快速應對中共等國的威脅,防止台灣有事。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美日行動將影響台海的安全局勢,因為安保條約當初簽定時,協防的範圍就包含了台灣。
-
美駐日公使谷立言或返台任AIT處長 美方未否認
2024-03-29 20:36:18好,繼續帶您關注,消息傳出前美國在台協會AIT副處長、現任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谷立言,將有可能返回到台灣,接棒孫曉雅,擔任AIT處長。目前美國國務院還沒針對此消息有所置評,也沒有否認這項訊息。
-
國際盯中共軍演 美日英德發聲挺台海和平
2024-10-15 09:16:59中共圍台軍演,國際關注。亞洲各國也不敢大意,日本首相石破茂受訪表示,持續密切關注軍演狀況,強調台灣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對地區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日本防衛大臣也緊盯共軍動態,確認目前未有中共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或出現相關受害等狀況。
-
應對中共攻台?拜登、岸田將談組聯合軍事機構
2024-04-09 20:15:17美國當地時間8號下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抵達美國。這是繼前首相安倍晉三之後,時隔9年,再有日本首相以國賓身份正式訪問美國。10號,岸田將與拜登進行領袖峰會。華盛頓郵報報導,美日將討論,在太平洋成立作戰樞紐,未來,如果中共攻擊台灣,美國和日本將可以更好地即時協調軍事作戰。
-
520前夕 日前防衛大臣回應台日高層安保對話
2024-05-10 13:22:17日本前防衛大臣、現任執政黨自民黨安全調查會長 小野寺五典,8日在東京進行演說,有日本媒體問到,台日是否可能進行高層安保對話,以及美日是否已擬定「台灣有事」的作戰計畫。
-
美日軍演提防「台灣有事」 首將中共列假想敵
2024-02-05 12:44:28美國和盟友持續嚇阻中共擴張,日本媒體週日報導,美軍和自衛隊在名為「利刃」的電腦模擬演習中,不但將場景為「台灣有事」,還首度將中共直接列為假想敵。而這次的演練成果,也預計會納入明年舉行的「利劍」實體演習當中。
-
攸關全球繁榮穩定 美日英德發聲譴責中共軍演
2024-10-15 21:07:46中共圍台軍演,美日英德等國家都發聲挺台海和平。日本首相石破茂受訪表示,台灣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對地區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美國國防部譴責中共是挑釁性的軍事行動。
-
風雨下的台積電 2023地緣政治關鍵戰略角色|新唐人2023台灣十大新聞
2023-12-31 18:40:052023台灣十大新聞,第五名,帶您看到,全球政經局勢動盪,「台積電被美國掏空」的謠言,在2023年,持續發酵。在這段顛簸路途上,台積電如何用自身實力,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與平衡中,發輝關鍵戰略角色?帶您透視。
-
民主夥伴團結對抗中共 美日台關係再升級|新唐人2023台灣十大新聞
2023-12-31 18:40:142023台灣十大新聞,第三名,帶您聚焦,2023年的美日台關係。美國眾議長40多年來,首度在美國本土接待台灣總統,台美還簽署了指標性的貿易協議。而日本首相奔走世界多國,持續為台海和平發聲,前首相更是親自來台,呼籲台日要展現防衛的決心,嚇阻中共。2023年,美日台關係,再升級。
-
國際緊盯中共軍演 日相重申台海重要 美嚴重關切
2024-10-14 21:43:48中共今天宣布發起圍台軍演,引發國際關注。亞洲各國也不敢大意,[切]日本首相石破茂受訪表示,持續密切關注軍演狀況,強調台灣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對地區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日本防衛大臣也緊盯共軍動態,確認目前未有中共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或出現相關受害等狀況。美國國務院則罕見表達嚴重關切,指中共以軍事挑釁作為回應台灣例行的年度演說,並無道理,還可能引發局勢升級風險,並呼籲中方克制。是繼裴洛西訪台後,美方語氣最強烈的回應。對此,台灣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批評中共以賴總統國慶演說為藉口,進行軍
-
美印太司令:中共不滿選舉結果近期或武力嚇台
2024-01-20 19:16:55台灣大選落幕,106國近1400位政要祝賀大選,美國表態,台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美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日前表示,台灣大選前,共軍就增加挑釁,意圖施壓台灣人民;在大選後,中共可能「在近期對台灣展示武力」。週四,中華民國新任駐美代表俞大?,在雙橡園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台灣不是挑釁者,「想要維持現狀——既非統一也非獨立。現在的樣態就是我們現在想要生活的方式」。他也表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也願意向中方伸出橄欖枝,與中方接觸。
-
2024日本國際伴手禮設計競賽 台灣產品驚豔評審
2024-08-12 14:49:552024日本國際觀光伴手禮設計競賽8日在日本東京車站東京都旅遊資訊中心舉行,吸引來自台灣、日本、越南、印尼、泰國、美國等8國近百組作品參賽,透過競賽促成交流,讓所有的優質產品聚在一起,吸引日本民眾和業者到場參觀與創造商機。
-
日本2023年觀光收入創新高 台灣人貢獻居冠
2024-04-02 12:40:07日本觀光廳3月29日公布去年訪日外國旅客總消費金額,為5兆3065億日圓(約新台幣1.1兆元),比2019年成長10.2%,創下新高紀錄,以國別來看,台灣觀光客消費7835億日圓(約新台幣1655億元),占整體的14.8%居冠,中國以7604億日圓排行第2。
-
美國之外唯一!雷神將升級台樂山雷達「鋪路爪」
2024-04-01 20:17:44歡迎回來,中共不斷升高台海情勢,企圖收緊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自由空間。與此同時,台灣在國際的地位以及台美關係都不斷升溫,美方近期放出消息,表示雷神技術公司已獲得一份獨家合約,負責更新台灣已有10年歷史的監視雷達系統,以提高台灣對空中威脅的偵測和因應能力。
-
台灣強震日網超擔心 岸田:只要需要、立即支援
2024-04-03 12:57:10針對台灣7.2強震,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稍早表示,得知地震給台灣造成重大損失,強調只要台灣需要「日本政府將立即提供支援」。日本網友也紛紛在相關新聞下方留言,關心台灣災情,台灣地震等相關關鍵字,也衝上X平台以及google熱搜。
-
美日菲「呂宋經濟走廊」菲律賓帶頭示範棄一帶一路
2024-04-16 19:58:59馬尼拉退出中共「一帶一路」倡議幾個月後,美國、日本、菲律賓三國首腦舉行會議,決定開啟呂宋經濟走廊。這是抗衡中共一帶一路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走廊夥伴關係」,在印太地區的第一個基建項目。
-
美眾院通過618億援台法案 美台軍事合作升級
2024-04-22 13:04:31美國眾議院週六通過了81.2億美元的印太安全法案,其中有19億美元,約台幣618億,會用於提供台灣軍事物資等援助。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受訪時,感謝美國國會通過法案,並強調,在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上,台灣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
台灣跟進美國禁TikTok?政院:綜合考量意見
2024-03-14 19:55:52美國眾議院壓倒性通過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出售TikTok,否則將禁用。對此,台灣政府是否將跟進?行政院回應,政府將關注美國立法進度,綜合考量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