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測:上海封控危及中共GDP目標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4 月 02 日訊】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由於中共病毒病例激增,實施全城封控,再次給中國經濟造成打擊。包括美國特斯拉、德國大眾、日本豐田等汽車公司,在上海的工廠都相繼停產,經濟學家們預測,像上海等重要城市的封控措施,可能會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預期,遠低於中共官方5.5%的目標。
因應中共病毒疫情,原本分兩批次封控的上海,在3月30號深夜,突然要求「全域靜態管理」、全員核酸篩查、全面疫調排查等。
擁有2,500多萬人口的上海,約佔中國經濟總產出的4%,是中國最大的港口所在地。
不少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了地區總部。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Tesla Inc.,TSLA)和其它公司在上海的工廠,已經停工停產。與此同時,數以百計的餐館、零售商和其他服務企業,都被暫時關閉。
服務業佔上海經濟產出約4/5。經濟學家們表示,這些抗疫措施可能給上海的服務行業造成不成比例的打擊。
上海市某房屋銷售代理曾旻(化名):「現在哪有什麼生意?肯定影響的呀!都在家裡幹不了活。」
外界關注,上海能否在這段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如果不能,持續封控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怎樣的傷害?
台灣財經專家 黃世聰:「上海毫無疑問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它攸關到整個中國的金融、物流,內需,長江三角洲的電子產業,所以我覺得具體要看它封城的時間。那如果疫情持續擴散,或是說接下來封城的地方越來越多,甚至是封城的時間越來越長,當然就會對今年的中國經濟造成某一程度的衝擊。」
彭博經濟研究指出,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以經濟規模計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封控對中國和全球的影響,將超過科技重鎮深圳之前的封城。二者合計,可能會危及中國的GDP目標。
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目標為5.5%左右。
旅美經濟學家 黃峻:「這兩個地方就顯示出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它會不惜代價,就無論你是深圳這種製造業中心,進出口的一個主要的港口,它也不理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也好,它都會去進行這樣的清零政策。所以就會覺得這種情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比較大。有個別比較悲觀的就覺得,會拖低中國的GDP可能0.8%-1%的增長率左右,最起碼。」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如果中共選擇堅持高度限制性措施,可能會使今年經濟增幅至少損失0.6%。
上週,瑞銀(UBS)經濟學家對今年中國GDP的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4%下調至5.0%,並提醒,如果疫情和俄烏戰爭形勢惡化,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降至4%。
台灣財經專家 黃世聰:「今年約莫是3月的時候,中國官方還暗示說未來可能會降息、降准,當然也表示說,官方對於今年目標是5.5達成的可能性他們可能是偏向悲觀,不然怎麼還會維持所謂的貨幣寬鬆的這個政策?」
中共的清零防疫後果已經開始顯現。中共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指數,3月份雙雙跌落至榮枯線以下,分別為49.5和48.4。
旅美經濟學家黃峻表示,這有疫情爆發與中共的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的短期影響,也有此前的經濟數據過於虛高,導致3月同比明顯下跌。
旅美經濟學家 黃峻:「當時的清零政策,很多的是核心(城市),像深圳,上海,還有一些國內的省會城市,這些都是經濟總量佔比比較高的城市。所以它堅持清零之後,1、2月份很奇怪,這個數據還這麼漂亮,所以明顯虛高,明顯虛高!因為1、2月份很多要求在本地過年不許返鄉,那就壓制消費。3月份應該是在一個不太好的情況下,疊加了1、2月份的虛高,所以就顯得更加差。」
日前,中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開會,表示當前國內外局勢嚴峻複雜,國內疫情頻發,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新唐人記者 王子琦 易如 鐘元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經濟蕭條 疫情升溫 中國百姓年關難過
2024-02-07 19:33:29後天就是除夕,但今年中國各地沒有以往熱鬧的過年氣氛。在經濟蕭條和疫情升溫的情況下,不少民眾反映,年關難過。
-
中國疫情爆發 經濟雪上加霜 鎖國危機恐再現?
2023-12-06 17:21:41中國經濟可以說雪上加霜,除了穆迪調降評等,近期傳出,中國出現大規模呼吸道傳染高峰,也有消息傳出,許多醫院的醫生,都被調去支援兒科和呼吸科,中國網友爆料,先前「健康碼」、核酸檢測,在中國重新上線,我們請教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老師,您怎麼看,現在中國疫情的再爆發對現階段中國經濟,帶來哪些衝擊?是否中國封城危機可能再次出現,請教您看法。
-
中國經濟惡化 北京上海房租大跌
2024-08-24 19:25:32中國經濟惡化,民眾「消費降級」蔓延至租房,上海的房租跌到了2019年的水平。北京、深圳等很多熱門城市的房租也都大跌。然而即使房租降價也沒人租。
-
【特稿】疫情海嘯再襲 誰能躲過生死大劫
2023-11-27 14:57:25從2019年年底中共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首度爆發以來,疫情跌宕起伏,持續蔓延。儘管三年多來中共官方多次給病毒起出不同的名稱以掩蓋疫情,但瘟疫從未真正停止或離開過。
-
上海醫院疫情大爆發 護工披露內情
2023-12-12 20:26:00歡迎回來。來關注,疫情持續肆虐中國,多地醫院人滿為患,上海護工披露,疫情已經在醫院大爆發,病床一床難求,大量醫護人員和病人以及家屬感染。
-
張學友確診Covid-19 取消3場上海演出
2024-03-08 20:21:50再來看到,62歲的香港歌手張學友,原訂8日起在上海連續舉辦3天演唱會,卻在前一天緊急取消演唱會,網路上一度盛傳他住進加護病房。張學友今天親自證實,確診了Covid-19,他也向歌迷表達歉意,他說目前腹瀉停止了,輕微發燒,輕微咳嗽,以及少許肌肉和筋骨痠痛,目前正在家中自我隔離。希望下週能康復,在舞台和大家見面。
-
上海疫情洶湧 醫院爆滿 民眾:當局刻意掩蓋
2023-12-25 12:54:37近來,多位中國民眾披露,疫情依然嚴重,上海等地兒科門診持續爆滿。有當地民眾表示,多種流行性病毒一直在傳播,兒童群體染疫最為嚴重,但當局依然掩蓋疫情真相。
-
經濟蕭條 上海現十大怪象 北京商圈冷清
2024-04-05 17:42:09中國經濟下行,各地紛紛傳出蕭條、衰敗景象,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情況如何?居住10幾年的財經作家,分享他的觀察,十大怪現象。
-
經濟蕭條 上海現十大怪象 北京商圈冷清
2024-04-03 19:42:48在上海居住10幾年的財經作家分享他觀察到的上海真實情況,包括白領階級開始帶便當、討論出國旅行的人基本為零、外國人越來越少,顯示中國第一大城市已經出現衰敗的跡象。
-
中國經濟衰退釀倒閉潮 北京、上海一片蕭條
2023-09-27 19:28:25在3年疫情衝擊及中國經濟衰退下,被稱為「中國矽谷」的北京中關村,許多辦公室及店面人去樓空,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也一片蕭條,很多企業倒閉或關停,街道冷冷清清。當地民眾感嘆,物價高漲,消費不起。
-
中國多省GDP數據「從負變正」 各界質疑中共
2024-02-03 19:29:54中國經濟低迷,百業蕭條,民眾面臨就業難、薪水低等各種難題,但最近多省公布的經濟成長率數據卻出現所謂的「高速增長」,其中,河南省的GDP數據因為太過「戲劇化」,引發外界質疑。
-
英仙座流星雨達到頂峰 天文愛好者欣喜
2023-08-14 20:58:17巴爾幹地區當地時間週日夜間,英仙座流星雨劃過天空,活躍度達到頂峰,這讓天文愛好者欣喜不已。
-
報告:疫情使美國損失18兆美元 中共須負責
2024-07-10 07:50:34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週一公布報告,由於中共當局有意隱瞞,造成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美國經濟損失超過18兆美元,建議白宮追究中共的責任。
-
安聯經濟顧問:中國或永遠不會成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一分鐘
2023-09-09 19:34:54 -
中國經濟評論示警:GDP低預期 青年失業創新高
2023-07-18 11:35:21中國解封後經濟復甦不振,中共今天發布官方數據稱,第2季GDP成長率年增6.3%,不如市場預期,季增0.8%;另外,6月青年失業率,官方數據再創新高達21.3%。時事評論員陳破空分析,中國經濟兩大引擎熄火,現在進入實質通縮困境。
-
中國9月經濟數據再造假?消費.CPI相互矛盾
2023-10-18 17:10:24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9月份主要經濟數據,以及第3季GDP成長4.9%。我們請教中經院助研究員王國臣老師,您對中國的經濟數據怎麼解讀,尤其近期中國房地產事件再次擴大,民眾消費信心到底如何?中國經濟,就您研判,已經落底了嗎?
-
中國經濟持續下滑 公務員降薪潮蔓延
2023-07-28 17:16:12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公務員降薪潮持續蔓延,各地傳出公務員減薪或拖欠獎金的消息,近期廣東公務員降薪25%,上海退休人員工資延遲兩個月發放,引發關注。
-
中共打腫臉充胖 中國GDP數據現欺騙性反彈?
2023-07-19 19:51:01歡迎回來,中共17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6.3%,雖然官方數字增幅不低,但去年基數太低,實際上經濟增長乏力。儘管中共黨媒高唱「穩中向好」,但民眾實際感受差距卻越來越大。外媒評論說,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出現欺騙性反彈。
-
白紙運動長紀錄片 親歷者揭中共惡行
2023-11-28 19:57:27在中國新一波疫情再起之際,白紙運動屆滿周年,一位親歷者製作片長超過1個小時的影片,記錄當時「烏魯木齊中路」抗議事件的來龍去脈,除了控訴中共暴力鎮壓,也闡述在中共極權統治下三年來的疫情封控,人民的無奈與心酸。
-
中國經濟持續下走 中年人爆失業危機
2024-01-31 19:34:37走過三年疫情的極端封控,年關將至,中國經濟持續走下坡,外企大批撤離,民間企業大量倒閉,北京一片蕭條。有受訪者表示,中年人的失業危機,遠大於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