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百年大旱 桃園286天抗旱經驗集結成書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5 月 06 日訊】桃園前年遭逢百年大旱,從2020年10月15日,到2021年7月27日,一共286天的日子,石門水庫儲水量曾降到歷史最低點、只剩7%,市府集結桃園防災韌性的經驗與智慧,(6日)出版《286天迎戰百年大旱》一書,希望能幫助台灣做好準備,因應未來極端氣候帶來的更多挑戰。

    台灣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7月歷經了百年大旱。而石門水庫蓄水率在2021年5月時,一度僅剩7.66%,直到5月底終於等到梅雨季,旱象危機才逐漸趨緩。桃園市政府特別將當時抗旱歷程紀錄製作成專書《286天迎戰百年大旱》。

    桃園市長 鄭文燦:「特別要謝謝第一線的同仁,我們提出來的許多的方案,那可以講的,只要有可行就全力以赴,雖然沒有敲鑼打鼓,但是默默的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奇蹟。」

    桃園5年一小旱、10年一大旱,2020年9月預警石門水庫缺水、10月14日進入減壓供水的黃色燈號時,市長鄭文燦表示,他回想起2015年旱災經驗,因此判斷這次可能是極大的危機,因此提早開始準備抗旱。

    桃園市長 鄭文燦:「我們最後竟然可以完成這個桃三灌區7,100公頃的這個供灌、收成,而沒有用到石門水庫的水。我們也可以完成每天支援新竹22萬噸的水,還能夠讓竹科順利運轉。我們可以讓所有的家庭跟工廠,那麼生活跟生產受到影響降到最低,而能夠度過旱災的考驗。」

    鄭文燦表示,在286天中,石門水庫水位從最低7%回升至70%,2021年7月27日第34次抗旱會議宣告任務終結時,儲水量回到100%,打下美好的一仗,更是足以分享給各縣市政府的寶貴經驗。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淑霞 張年潔 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