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防長挺戰略清晰:拜登宣示衛台改變政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6 月 03 日訊】拜登三次表態防衛台灣,川普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艾斯培2日表示,這已構成政策改變,預示著美方在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可能將終結。艾斯培支持轉向戰略清晰,他還認為美國應重新審視已走到盡頭的一中政策。學者解讀,拜登在打擦邊球,美方不排除武力保護台灣,仍是戰略模糊。
美國總統 拜登(2022.05.23):「(介入軍事保衛台灣,一旦到了那地步?)是的,...這是我們做出的決心承諾。」
美國之音(VOA)2日報導,川普政府時期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指出,拜登表態防衛台灣,已構成了政策的改變;艾斯培認為,對台灣應轉向「戰略清晰」。
美國前國防部長 艾斯培:「我讚揚他做出如此大膽的聲明。」「拜登總統這番談話非常重要,在我看來構成了政策的改變。」「我覺得應從(戰略)模糊前進到清晰,中(共)國對待台灣的方式,很具有威脅性。」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明居正(2022.05.27):「拜登有意打擦邊球,對軍事militarily(介入)這個界定,可寬可窄。不希望中共犯台,但也不希望台灣單方面改變現狀,雙重嚇阻的底線仍是戰略模糊。」
艾斯培表示,拜登表態了三次(2021年8月、10月、2022年5月),白宮也三次嘗試回頭解釋,這讓他與許多人感到驚訝。他強調,中共沒有遵守一中政策、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公報的核心基礎,也就是各方都認同應該和平解決台灣的未來;這樣的威脅,就意味著美國軍事角色的介入。
美國前國防部長 艾斯培:「台灣關係法中指明,若有任何一方試圖,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未來,美國會將其視為嚴重安全威脅,這意味著美國軍事角色的介入。」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 郭育仁(2022.05.27):「(拜登)傳遞一個訊息就是,美國不排除武力護台。從軍事實務來判斷,我們從來不會去懷疑,這個不是 Yes No的問題,這是How的問題,就是美國要怎麼介入。」
艾斯培說,他傾向於不透過新聞發布會來改變政策,而是先和地區最大盟友夥伴私下協調,例如日本、韓國、澳洲、菲律賓,採取更深思熟慮方式來宣布政策改變、提供足夠的戰略背景、解釋變化背後的原因。他認為,一中政策已經走到盡頭。
美國前國防部長 艾斯培:「一中政策,自 1970 年代(美中)關係變化以來幾十年,已走到了盡頭。台灣和中國已以不同方式發展和演變,現在需要一種新方法一種新政策。」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 郭育仁(2022.05.27):「(美國對台政策)要更清晰,要非常清楚讓中共知道說,你什麼樣的行為,會受到什麼樣等級的制裁。美國的戰略企圖心,我覺得應該要更大。」
川普卸任前夕,白宮國安會(2021年1月12日),提前解密印太戰略機密文件,內容表明保衛第一島鏈國家包括台灣。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輝模 張東旭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王毅訪美將見布林肯 拜登提中共內憂外患處境
2023-10-26 20:07:28再來聚焦,美中關係,中共外長王毅,週四(26日)展開3天訪美行程,預計拜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並將與總統拜登會面。外媒報導,王毅此行是替11月APEC峰會的「拜習會」鋪路。
-
【免費講座-影音】台灣新政,如何面對詭譎世局
2024-02-06 14:45:27如何在紛亂、詭異世局中,讓台灣走出險惡,迎向更光明的未來?我們邀請矢板明夫、楊瑞臨、明居正、陳松興四位國內外名家,為我們指點明路!
-
拜登:中國經濟是定時炸彈且危及世界
2023-08-11 12:55:57週四(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猶他州一場私人募款活動中,對中國的經濟和人口問題表達擔憂,他表示中共因其經濟挑戰而成為「定時炸彈」,將給世界帶來危險。
-
【影音】台灣如何以軟實力優勢 應對國際局勢挑戰 座談會
2023-06-21 21:57:13俄烏戰爭爆發後,台海局勢立即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很多觀察人士引述中共內部消息或者自行分析後,都警告習近平有可能在2027年之前武裝入侵台灣。有人認為,習近平武裝入侵的可能性極小,但重要的前題是,台灣必須做好準備、充實自己,只有實力才能換來和平。那麼,如何加強台灣的實力?座談影音近期將於網頁發布。
-
稱中共獨裁者 拜登:不影響美中關係 將有拜習會
2023-06-23 10:36:05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行結束後,美國總統拜登公開將中共領導人稱為獨裁者。拜登表示,這樣的言論不會破壞美中關係,也不會讓美中關係複雜化。美國國務院也表示不用收回原話,把中共稱為獨裁者並不驚奇。
-
黨魁再被認證「獨裁者」 中共外交部被問後急刪
2023-11-17 12:54:54美國總統拜登在美中峰會後,再次重申中共黨魁是獨裁者。而在週四召開的中共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針對拜登的言論進行提問,但隨後,在中共外交部發布的記者會文字記錄上,有關「獨裁者」的提問和回應,都被刪光。
-
台總統訪美晤議長 前副司令:共軍或測台底線
2023-03-08 22:21:05美國議長麥卡錫證實,將在境內會面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台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中共仍可能藉機軍事行動,緩解內部壓力、並測試台灣防衛底線。有分析指出,美國也藉此測試中共。
-
美民調4成視中敵人 逾5成強硬以防中共犯台
2023-03-06 16:45:55英國《經濟學人》和民調公司「輿觀」在2月底對美國民調顯示,美國在台海兩岸關係的角色,51%受訪者支持美國政府「採取強硬立場,避免中共武力犯台」,24%支持「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一旦台海開戰,37%力挺美國出兵保護台灣。學者董立文引述拉斯穆森民調,43%支持美軍地面部隊協防台灣。
-
拜登要求中共尊重台灣大選勝出者 話題受矚
2023-11-17 13:08:53美國總統拜登要求中共不要介入台灣選舉,並尊重台灣大選勝選者。對此,台灣學者分析,美方應該是掌握相關情報,在示警中共之外,也強化了反介選的準備。
-
拜登警告:中共讓夥伴「死在絞索中」
2023-10-26 07:35:23再來聚焦,中共外長王毅26日將訪問美國,被認為是磋商拜習會;而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先到華府訪問,並與美國總統拜登一起召開記者會,拜登在會上談到中共行徑時直言中共現在面臨內憂外患,經濟成長停滯不前,而一帶一路倡議,是讓參與者死在絞索中。
-
【同聲翻譯】美眾院228聽證中共對美國的威脅 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
2023-03-03 23:18:27美東時間2月28日傍晚7:00,美國國會「對中共委員會」 (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舉行首場聽證會,主題為「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威脅」。大紀元新唐人進行中文同聲翻譯。
-
拜登見中共黨魁前 稱中國人正陷入經濟困境
2023-11-15 13:05:03美國總統拜登週一抵達舊金山,並將在APEC峰會之前,先與中共黨魁舉行會談。而拜登也在記者會上,直接提及中國面臨的經濟惡況,並表明美國的談判底線。
-
拜習會前 美國會要求中共停止所有台海軍事行動
2023-11-10 13:06:49APEC峰會15日即將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拜登和習近平兩人將久違的舉行會談。不過在這前夕,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聯合寫信給拜登,敦促他在台海與人權等議題上,要堅守美國的立場。
-
美眾院軍委主席憂中共挑戰 前國防官員籲棄戰略模糊
2023-02-08 16:54:59美眾議院軍委會主席羅傑斯擔憂,若不阻止北京,中共將是美國未來30年最具毀滅性的挑戰威脅。前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也建議美國揚棄戰略模糊政策,改採戰略清晰政策,並協助台灣軍事訓練。
-
拜登國情咨文矢言護美 中共間諜氣球被指有舵
2023-02-08 21:17:51美國總統拜登發表國情咨文,表示將保護美國,以行動回應中共對主權的威脅。同一天,美軍公布照片,打撈中共間諜氣球被擊落後的殘骸。美方已向40個國家簡報調查結果。
-
學者:笑臉獠牙非春暖 台是中共對美第一戰場
2023-02-24 22:31:12俄烏戰爭周年,學者(24日)提醒,時代主軸一直是美中對抗,美歐隨時在關注對抗的熱點,台灣海峽;兩岸沒有所謂春暖花開,中共以笑臉與獠牙圖謀拿下台灣,是對美戰爭的第一個戰場。
-
中國經濟危機重重!拜登:成定時炸彈危世界
2023-08-11 21:19:23週四(10日),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的經濟和人口問題表達擔憂,他表示中共因為經濟挑戰而成為「定時炸彈」,將給世界帶來危險;當壞人有問題,他們就會做壞事。
-
中共國嚐苦果?孤立台灣徹底失敗!台灣國際地位合法性 大選後驚人提升!再解美國對台策略!外部制約力量太大 中共跨不過去了?超怕民國派「見賢思齊」?|明居正|桑普|新聞大破解 【2024年1月19日】
2024-01-19 22:05:122024全球大選年,中華民國台灣大選,撐過中共空前規模干預選舉,自由效應輻射中國大陸,衝擊中共中南海;超過106國近1400名政要祝賀台灣,包括G7七大國、歐盟的外長或外交部,許多國家正汲取台灣經驗防範中共。 時代主軸美中對抗,台灣是熱點,大選後,美國的表態說給誰聽?中共升高種種恫嚇,是嚇台灣?還是恐懼國際走向承認台灣?恐懼中國百姓拋棄中共? 中共2020年以所謂「愛國者治港」、「港版國安法」毀掉香港,加速經濟金融危機降臨中國,現在喊出壯大在台灣所謂「愛國統一力量」、國安部對台灣三反,台灣與盟
-
拜登挺台海和平 正告中共黨魁得不到先進晶片
2024-04-18 13:10:19美國總統拜登週三表示,拜登政府為台海和平穩定挺身而出,重振太平洋地區的聯盟,強調不能讓高科技流向中共,並把立場告訴中共黨魁。
-
拜登下令派出戰機 在大西洋上空擊落中共間諜氣球
2023-02-05 10:18:00美國媒體報導,總統拜登今天下令軍方派出戰機,在東岸領海擊落入侵領空的中國間諜氣球。此前這顆氣球飄過北美多處敏感軍事地點,成為華盛頓和北京緊張關係的最新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