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腦出血開刀 腦中風保命3口訣快熟記
文:陳如頤(NOW健康)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7月11日晚間餐敘時,疑似因腦出血中風,據了解,蔡突然往市長柯文哲身上倒了過去,而柯第一時間就問,「你左手舉得起來嗎?」,發現蔡無法舉起手、講話遲緩,立即送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上午表示,副市長蔡炳坤經由119送到仁愛醫院急診室,到院評估結果為意識不清、血壓升高,腦部電腦斷層及其他相關檢查顯示,右腦大片出血,合併中線偏移。
院方隨即緊急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並植入腦壓監測器,術後入住加護病房觀察。目前生病徵象穩定。持續治療中,但未來一周是關鍵期。
昨天深夜,柯文哲於臉書發文,「副市長是我非常重要的左右手,今晚他突然倒下,目前經過手術,已經送到加護病房,但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蔡副加油,我們等你回來!」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內科部教授王宗道表示,太累、熬夜、高血壓、先天血管結構異常都是腦出血的危險因子,而絕大部分腦中風個案均與高血壓有關。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缺血性等兩大類,前者就是俗稱的「腦出血」,占比約2成,至於阻塞導致的缺血性腦中風則占8成之多,主要原因為慢性高血壓導致血管硬化,影響腦部血管血液循環。
蔡炳坤右腦大片出血,應屬於腦出血個案,臨床觀察,這類患者平均年紀比缺血性腦中風病人還輕,大多介於60歲至65歲之間。再者,症狀比較危險,血塊大到一定程度,就需緊急開刀。
王宗道提醒民眾,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等腦中風保命3大口訣,如果疑似個案微笑時臉歪嘴斜、舉手時有一側無力或無力抬起手臂,以及講話時口齒不清,就應該立即送醫,把握搶救黃金時機。
相關新聞
-
蔡炳坤餐敘腦中風送醫 柯文哲關切
2022-07-12 09:26:03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昨晚間傳出與市長柯文哲餐敘時,突然倒下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後確認為出血性腦中風,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臉書寫到:「蔡炳坤副市長是我非常重要的左右手,蔡副加油,我們等你回來!」仁愛醫院院方遇計在今天早上十點,經家屬同意後,由醫療小組說明病況。
-
花博大型接種站啟用 動線順暢接種速度超過預期
2021-07-14 12:43:04台北市政府今天首度啟用花博爭艷館作為大型疫苗接種站,預計2天可幫1.3萬人施打疫苗,市長柯文哲上午也前往現場視察動線安排情況,截至10點為止,已經完成約3000人的接種,超過原來預估接種速度。
-
蔡炳坤職務誰接手 柯文哲指代理系統已啟動
2022-07-12 12:41:03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右腦出血性中風,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副市長、正副秘書長、參議、市政顧問等人數足夠,研考會正在擬職務代理系統的分配表,不會影響工作。
-
台2024總統大選 三腳督就定位 最新民調出爐
2023-11-24 19:04:21台灣2024總統大選,倒數50天,國際媒體高度關注。今天是參選登記截止日,確定三足鼎立。民進黨由副總統賴清德、前駐美代表蕭美琴搭檔;國民黨由新北市長侯友宜聯手媒體人趙少康;民眾黨由黨主席柯文哲搭檔同黨立法委員吳欣盈。預計12月將有三場總統電視政見發表會。根據今天發布的最新民調,《美麗島電子報》21至23日調查在三組人馬參選下,民進黨賴清德只以31.4%,0.3個百分點差距,領先國民黨侯友宜的31.1%,民眾黨柯文哲25.2%排名老三。
-
台灣周遭海底地形圖曝 軍事迷:大型潛艦進退不得|台灣速速看
2021-11-16 22:24:36國家海洋研究院今天在臉書粉專公布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凹陷、隆起、峽谷、大陸棚、海脊、海槽等等海底地形清晰可見,吸引軍事迷網友留言:「由此圖可見大型潛艦進退不得。」
-
便祕「真」傷心!排便太用力頭暈胸悶 恐致腦中風
2021-11-23 21:51:03「便祕」向來是不少人的難言之隱,特別是對於年事已高的人,因為腸道神經反應較遲鈍,排便情況不如過去順暢,是正常的;不過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或是曾患有冠心病、腦梗塞,就必須格外重視。有位60幾歲的病患就曾在上廁所時出現頭暈、胸悶等緊急狀況,多次就醫。
-
大選民調:賴33.4%、侯29.7%、柯22.6%
2023-04-18 12:33:58針對2024總統大選,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最新民調,如果由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這3人競爭時,民調顯示,賴清德以33.4%居冠,其次依序為侯友宜29.7%、柯文哲22.6%,8.5%尚未決定,5.8%沒有表示意見。台灣民意基金會指出,和上個月相比,賴清德支持度下滑2.8個百分點,侯友宜支持度上揚4.9個百分點,柯文哲上揚3.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現階段選民支持傾向尚未穩定,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
-
四家民調同日公布 三組人馬排名相同、差距受矚
2023-12-29 12:53:322024總統大選今天進入倒數第15天,今天有四家民調公布,三組人馬的排名相同,但彼此之間的差距,在各家民調並不相同;美麗島電子報的數據指出,賴蕭配支持度為40.2%,侯趙配以28.7%居次,雙方差距達11.5個百分點,柯吳配支持度為18.4%;另外,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數據指出,賴蕭配支持度三成二,贏侯趙配四個百分點左右;而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的數據則呈現三足鼎立,柯吳配沒有被拉開。另外《ETtoday》數據指出,賴蕭配以36.6%領先,侯趙配33.8%緊追在後,雙方差距在3%的誤差範圍內,柯吳配則是以22.
-
郭參選網路民調:賴拿三成 侯、柯雪上加霜
2023-08-29 12:39:16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宣布參選,Yahoo奇摩新聞網路民調,截至今天(29日)上午10點,有30.4%受訪者看好賴清德會當選,遠高於郭台銘的20.6%、柯文哲18.9%、以及侯友宜13.2%;另外,過去一周,《TVBS》25日公布的民調顯示,民進黨賴清德的民調創下新高,侯友宜、柯文哲的民調下挫。《美麗島電子報》28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如果郭台銘投入選戰,賴清德的支持度39.1%同樣創下新高,而柯文哲17.7%、侯友宜16.3%、郭台銘12%,3人相加也只有46%。郭台銘如果真的投入選戰,必將進一步瓜分侯、柯兩
-
柯文哲被爆花公帑宴請中共高層 市府拒提供名單
2022-03-11 21:42:56歡迎回來。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月24日被爆宴請中國企業老闆吃飯,無黨籍北市議員林穎孟還發現,請這一餐花費公帑近五萬,且北市府拒絕提供中國企業出席名單和討論內容,批評柯文哲「偷偷摸摸規避監督,又在公然說謊」。柯文哲今天(11日)受訪反嗆,但沒有正面回應。
-
排便不順嗯嗯太過用力嗎?醫示警:小心引發腦出血!
2022-06-01 21:24:0652歲陳先生因腹痛腹脹而掛急診,醫師檢查發現,他血壓偏高,且意識模糊,緊急安排電腦斷層,確診為腦出血,原因在於用力排便時,腹壓和血壓上升,引發腦出血。
-
展現台灣精神 波士頓馬拉松 逾百台選手參賽
2023-04-17 20:57:04美國第127屆波士頓馬拉松比賽,17日開跑,今年約有3萬名馬拉松好手報名參賽,台灣有上百人參賽,其中還有年近八旬的資深跑者,駐波士頓代表處長孫儉元及當地僑胞代表也出席,為選手加油打氣。
-
綠營列10大親中退將 朝共成國安天坑!
2023-10-31 20:33:17來看到今天的「選情最前線」。
-
徐春鶯爭議未解 柯文哲與大學生對話交鋒
2023-11-07 13:04:42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昨天(6日)晚上前進大學校園演講,面對學生犀利提問,有關徐春鶯爭議時,柯文哲略顯激動回應。
-
716凱道被嗆下台 王婉諭:面對惡意仍毅然起身
2023-07-17 19:15:31716凱道遊行落幕,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卻意外成為討論話題!王婉諭在出席致詞時,先是批藍打綠,獲得底下一片喝采,不過當罵到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時,卻接連被比倒讚噓下台,時隔一天王婉瑜表示,如果遇到柯文哲,就縮起來的話,就不是時代力量了。
-
賴侯柯見會宛如辯論會交鋒 網路投票出爐
2023-12-21 07:06:44100分鐘的政見發表會落幕,針對三位總統候選人的表現,網路媒體也公布民調,三立新聞的調查指出,第一輪有5成的網友覺得賴清德比較好,4成7的網友傾向柯文哲,侯友宜只有3%;第二輪的表現,則是有5成1的網友覺得柯文哲比較好,4成7傾向賴清德,侯友宜為2%。另外,Nownews也發起投票,截止目前為止,有4成6的網友覺得柯文哲表現比較好,侯友宜與賴清德各有2成6的認可,最後結果會在下週一公布。
-
【直播回放】決戰2024 台灣大選開票夜特別節目
2024-01-14 00:18:262024台灣大選開票之夜,新唐人電視台將播放特別節目,現場報導候選人動態,邀請重量級嘉賓學者為觀眾分析選情。
-
2024賴清德躺著當選?彰化街頭民眾採訪
2023-08-10 20:31:582024台灣總統大選倒數半年,某些媒體報導說:賴清德已經可以說是「保送當選」,但實際情況是否真的賴清德可以好整以暇,所謂「躺著當選」?來看今天的「2024你選誰」。
-
學生拋兩岸、美台題 賴清德、柯文哲直球回應
2023-05-29 07:54:16關心選戰話題,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明年一月登場,如何爭取年輕選票,成為關鍵一環。台大政治系學會舉辦總統候選人論壇,邀請三大總統參選人演講,賴清德與柯文哲直球回應學生辛辣提問。侯友宜則因既定行程無法親自出席,他透過預錄影片發表青年政策,並說未來會親自出席。
-
稱媽祖關公是中共同路人 柯文哲再被批失言
2023-07-12 23:01:36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自爆原本有意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演唱會,但遭拒絕,還直言此事「太監就解決掉」,一席「太監說」引爆音樂圈、網友不滿,就連自家小雞都緊急道歉,柯文哲後來終於道歉企圖止血。不過爭議還沒平息,柯文哲在節目上又說「關公和媽祖都是中共同路人」,又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