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南台灣海角景點 牡丹部落風光遊程夯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7 月 13 日訊】歡迎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暑假到了,許多家長都想帶孩子外出走走,南台灣的屏東牡丹旭海和東源部落一帶,因為依山傍海,保留了自然原始的風光,當地許多秘境讓人流連忘返,透過鏡頭,帶您一起走訪。
晨曦的日出穿透海面上的雲層,放射出明豔動人的光芒,旭海部落因緊鄰台東太平洋海岸,常吸引遊客來這邊看日出和走訪阿朗壹古道。
民眾:「這邊風景真的很漂亮,海岸線有一些裝置藝術啊,就想要來這邊走一走逛一逛。」
旭海部落社區導覽員 潘旭鴻:「目前我們是以阿朗壹古道為主,那麼我們的遊客朋友來這邊玩,設置一個七彩拱門,七彩拱門是對準日出,還有蘭嶼的方向,那邊還有一個照相的框,那個方向也是走浪(踏浪)的一個地方。」
除了走阿朗壹古道,踏浪和看日出,旭海溫泉和旭海大草原也是遊客必遊的打卡點。
旭海部落社區導覽員 潘旭鴻:「小而美的一個環境,那麼它這個碳酸溫泉是全國有名的,它的酸鹼值大概在7.5上下,溫度在43(度)到45(度)之間。」
從滿州鄉到牡丹旭海和東源部落,再走台26線道經壽卡往台東的路線,因風景優美宜人,常是許多環島旅遊民眾的遊程路線。
民眾:「我第一次環島,(好玩嗎)好玩,好玩很好玩,因為我們是慢活,慢慢走,而且有10天。」
民眾:「在年紀大的時候,我都動不了了,趁現在還可以走動,朋友邀約我們就一起去環島。」
位於臺灣屏東縣東南部的牡丹鄉,是臺灣本島最南端的山地鄉,其中有「高士部落」、「旭海部落」、「東源部落」,每個部落都有很棒的景點及遊程,值得民眾細細品味。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台灣屏東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
直擊!台太空科技突破 旭海火箭升空
2022-07-11 11:13:34台灣本土第一枚發射的火箭,在週日(7月10日)點火升空。總統蔡英文表示,全台第一支「混合式類衛星載具火箭」成功升空飛行,是台灣太空技術很重要的突破,令人振奮。
-
旭海火箭升空 台政府盼太空經濟成新護國群山
2022-07-16 15:27:39首先來看到,台灣本土第一枚發射的火箭,在7月10日點火升空。總統蔡英文讚賞這是台灣太空技術很重要的突破,另外,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說,台灣不僅已具備衛星與火箭的自主研製能量,也有非常堅實的半導體、資通訊、機密機械等產業基礎,足以支援太空產業發展。他盼望,太空經濟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群山。
-
深山裡的獨立書屋 與自然共存、傳遞原民智慧
2022-10-14 07:57:57屏東縣東源村是牡丹水庫的重要水質保護區,十年前有一對夫妻在這裡創立了獨立書屋,希望藉由閱讀的力量紮根部落,帶動文化與產業,強調原住民的傳統生活,體現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幾年下來吸引了相當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
台灣衛星載具發展跨大步 全球首支可導控混合式火箭升空
2022-07-10 11:04:06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第二節火箭今天在屏東旭海順利發射,飛行約2分鐘,ARRC團隊表示,這是全球首支可導控混合式火箭,雖飛行時長較短,但流程符合規畫,任務有99%成功。
-
成大團隊雙節探空火箭 屏東旭海順利升空
2022-11-09 07:49:39由國立成功大學火箭團隊,所研發的「雙節」混合式燃料探空火箭,週二(11月8日)清晨6時50分在屏東牡丹鄉的旭海,成功發射;這代表的意義是,火箭關鍵零組件與酬載儀器,從設計、技術與製造都出自國人,自主性百分之百。
-
牡丹社事件150週年 屏東反思歷史啟動紀念
2024-05-22 07:52:46歡迎回來。回顧牡丹社事件發生150週年,屏東縣政府將從5月22日起,啟動一系的列紀念活動,包括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揭牌、傳統競技活動、風域祭等,邀請民眾了解及反思歷史事件,用愛與和平尊重多元文化。s
-
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延期 團隊:氮氣分離接頭異常
2022-07-09 21:30:30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原訂今天(9日)上午執行發射任務,不過因為氮氣分離接頭異常,將延後到明天(10日)發射。不少前來等候火箭升空的民眾乾等一上午,直呼可惜。原本5月份要測試火箭發射,當時因氣候導致設備故障取消。陽明交通大學火箭研究中心團隊重新申請,改到今天執行,不過發射前陸續出現軟體與氮氣分離接頭異常,因此將發射時間延到週日上午八點。
-
天馬飛彈射擊操演 首次移師屏東滿州港仔
2022-06-27 22:01:27國軍「天馬操演」,今天(6月27日)清晨在屏東滿州鄉港仔村海域進行,主要是實施拖式2A反裝甲飛彈射擊,順利命中海上目標場面震撼,令不少在周邊圍觀的軍事迷拍手叫好,也因為軍方臨時修改射擊時間,因此罕見通融業者先完成遊客沙漠行程,雙贏作法令居民稱讚。
-
疫情關閉7個月 阿朗壹古道1月10日再度開放
2022-01-06 22:10:57歡迎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因為疫情而暫時關閉的屏東阿朗壹古道,這個月(1月)10日終於再度開放報名,每天限額300人。屏東縣政府也再度與國家地理雜誌合作,拍攝紀實影片「一條沒有公路的海岸線」,細數10年來成立自然保留區的努力與成果。
-
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落腳屏東 太空發展跨大步
2021-11-22 22:55:14台灣太空科技發展再跨大步,科技部發布新聞稿指出,「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今天晚上獲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會議同意使用,此發射場域的啟用,將是台灣邁向完備太空基礎設施的第一步。
-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 獲2024年社區林業特優社區
2025-03-18 19:54:28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在92年推行社區林業計畫,計輔導225個社區部落,在113年也輔導37個社區林業計畫,高士社區發展協會從96年即開始申請執行社區林業計畫,從最初森林保護林野巡守開始。
-
鹽埔藝師蔡明海 用木雕話童年及早期台灣生活
2022-06-03 22:06:20歡迎回來。屏東木雕工藝師蔡明海,選擇用木頭記錄台灣,他的早期作品多半是家具和廟宇,後來有感於台灣許多傳統民俗和農村社會的情景,逐漸消失,因而轉型創作了一系列的懷舊鄉土作品。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
屏東原生種蘭花展 逾一公尺鹿角蕨超吸睛
2022-05-11 08:06:58蘭花是台灣的驕傲,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蘭花產自台灣,屏東九如鄉,最近也舉辦了一場原生種的蘭花競賽展,不過,現場最吸晴的,卻是長度超過一公尺的巨型鹿角蕨,透過鏡頭來看看。
-
以老麵店守護家鄉 文史工作者盼村莊榮景再現
2022-06-16 07:46:34屏東高樹大路關,20年前因檳榔產業沒落後,導致人口大量遷移,當地一位從事文史調查的溫先生,22年前接下姑婆的老麵店經營,他希望以麵店為據點,推展在地文化,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帶動社區產業。
-
不必摸黑採綠竹筍!屏東海豐有機筍農創生機
2022-04-08 08:03:25每年4月,綠竹筍陸續開始採收, 屏東海豐地區一帶,土質為砂質壤土,非常適合綠竹筍生長,全區種了將近500公頃,帶您看到一位中年轉業的農友蘇家興,用父親所遺留下的田地,有機栽種綠竹筍,在冬季缺筍期也能正常供應,他是怎麼做的呢?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
513謝師恩 台灣8縣市慶法輪大法洪傳31周年
2023-05-13 21:40:115月13日是「世界法輪大法日」,全台法輪功學員,兩週來,陸續在8個縣市舉辦感恩慶祝活動,從台北到屏東、花蓮,還有離島的金門、澎湖,他們分享修煉真善忍的美好,慶祝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1周年。
-
無人機足球競賽 啟發偏鄉學生體驗科技力
2024-08-29 07:45:45歡迎回來,為了讓偏鄉社區的學生,也能接觸到工業4.0的技術,社福團體27日在屏科大舉辦偏鄉弱勢社區關懷活動,營隊還加入新興的國際競賽「無人機足球」,吸引26名學員參加,透過鏡頭來看看。
-
《沉默呼聲》震撼人心 大學校長贈票百張邀學生觀看
2022-08-20 21:43:47真人真事改編,反映中國人權現況的電影《沉默呼聲》,在8月12日起在全台上映,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16號贈票百張,邀請學生、教授、以及各界團體人士一同觀賞,原定一場,沒想到百多張票,一天內就被秒殺,第二場規畫在8月19號星期五。希望透過電影,能讓大家更珍惜台灣的民主自由。
-
泰武國小舊址動土 將打造北大武山登山基地
2022-05-24 08:04:18近年來喜歡登山的人口日益增加,其中北大武山,是台灣南端唯一超過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根據當地鄉公所統計,每年約有三十萬人次到訪,屏東縣政府將將舊泰武國小打造成北大武山登山前進基地營,提供給民眾及山友更完善的山林教育。
-
萬巒百年伙房變身有機書店 體驗客家風情
2022-06-03 22:06:06萬巒有一間有機書店,是由林家百年客家伙房(族人居住的院子)活化再生的,也是六堆聚落中,第一個以交換書籍來推廣閱讀的書店,店長是萬巒當地的客家子弟羅秀玲,希望書店能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