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憂鬱症未尋求治療?年輕人擔心費用、不知如何求助!
文:陳郁茹(NOW健康)
年輕人憂鬱成疾,但就醫意願卻不高,國外1項大型研究發現,超過53%憂鬱症年輕患者(18至25 歲)並未尋求醫療協助,歸納4大原因,分別為醫療費用過高、不知道向何處求助、認為不需要外界協助、害怕服藥。台大醫院兒童精神科醫師丘彥南表示,「該研究結果與台灣的研究和臨床現象所見相同!」加上社會對精神疾病普遍存有刻板印象,影響患者看病意願。
年輕人有憂鬱症卻不求醫 主要考慮4大原因
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JAMA Network)2022年5月,研究者針對2011年至2019年超過2.1萬人的數據進行就醫相關統計趨勢分析,希望找出18至25歲年輕憂鬱欲族群不尋求治療的主要原因。
研究發現,在確診憂鬱後的12個月內,超過53%年輕族群並未接受治療,女性憂鬱族群中61.1沒有就醫,此外,近57%受訪者自覺,憂鬱症造成嚴重的功能障礙。
研究指出,年輕族群未接受治療最常見的原因為「費用」(54.7%)、「不知道要從哪裡獲得協助」(37.8%)、「認為不需要外界協助,可以自行解決問題」(30.9%)以及「害怕服藥」(22.8%)。
國內健保給付較低 社會刻板印象讓人不敢就醫
丘彥南坦言,「該研究結果與台灣的研究和臨床現象所見相同」,台灣全民健保雖然可降低就醫負擔,但健保治療費在精神醫療治療項目的給付相對較低,導致精神醫療資源相對地發展不足,加上社會文化對精神疾患的負面標記仍強烈。
丘彥南說,初步入社會的年輕成人平均收入較低、休假較少,政府應幫經濟能力相對弱勢者設計出1套可以減輕就醫負擔的補助方案。
此外,兒童青少年屬於經濟依賴人口,身心仍在成長中,自覺與求助的經驗與能力不足,特別需要關懷,才有助於提升憂鬱症年輕族群的就診率。
青少年有憂鬱困擾 較不願告知家長 可透過線上諮詢解決
董氏基金會於今年6月於《自殺防治學》雜誌發表1項相關研究,結果顯示,4分之1「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的青少年曾求助學校輔導老師。進一步分析,青少年有情緒困擾時,「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的這1組反而較不願意和父母說出所遭受狀況,也不願意輔導老師將此事告訴父母。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指出,校園心理健康資源使用率仍偏低,但相較於其他資源,其可近性與信任度是青少年重要的求助管道,學校應多結合心理健康單位提供的資源,有助於正確辨識有情緒困擾的學生。
董氏基金會呼籲,如果青少年不想向身邊親友分享壓力與情緒,建議使用線上諮詢平台「心情頻道聊天室」,由專業人員回應,以及相同困擾的網友一起傾聽,讓他們從經驗分享中獲得同理、支持與建議。
❤【NOW健康】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專線:1995
相關新聞
-
延吉商場砍人事件 已造成14人傷亡
2014-08-18 21:20:27中國大陸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參花路的金華城商廈,昨天下午傳出砍人事件,至少知道有2人死亡,12人受傷, 案發後,當局加強監控巡邏。公安聲稱,行兇者是一名當地的朝鮮族人,患有憂鬱症,不過這個說法引起網友質疑。
-
中醫師教你心臟經絡保健小知識 |談古論今話中醫(14)
2016-01-15 11:11:23所謂心主神明,我們今天要介紹心經,先要懂什麼是心主神明,你為甚麼會憂鬱症,一定是神明不清嘛,神明不清那你肯定就是想法就不一樣了,所以肯定憂鬱症跟心也有關係。
-
24節氣 小雪
2018-05-15 11:35:00養生方面,此時節的飲食調養不容忽視。醫學大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說:「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華中地區和北方大部分地區,大白菜是冬季的主菜。白菜燉豆腐、粉絲等可以說是大眾最喜愛的家常菜之一。「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
-
遠離憂鬱 試試這些會帶來好心情的食物 |談古論今話中醫(113)
2015-12-30 17:34:17用純天然的中藥,配合情志療法、食療、穴位按摩等方式,達到治療憂鬱、對抗憂鬱症良好的效果。
-
治精神病中醫有絕妙良方|談古論今話中醫(340)
2017-07-31 17:17:21從小到大每個人在每一個階段中,幾乎都多多少少會陷入精神情緒的壓力之中 , 不同年齡層面對的問題不同 ,老人家、上班族、夫妻、婆媳之間 ,甚至小孩子都一樣會面對的課題, 不同的壓力來源,短時間還好,但如果長時間的壓力無法適時排解,就很容易造成精神異常的情況。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大漢中醫診所院長沙政平中醫師來談談這個疾病
-
小英執政百天有感? 年輕人怎麼看新政府
2016-08-27 21:34:05總統蔡英文曾不只一次,呼籲年輕人不要怕跟政府打交道,展現與年輕人拉近距離,今天是蔡政府執政滿百日,但兩份民調都指出,滿意度,都不到五成。其中近6成的年輕人表示無感,我們實際街頭路訪,聽聽年輕人,想什麼。
-
中共高校管控升級 評: 洗腦失靈了!
2017-03-04 21:25:21日前,中共國務院下發文件,強調要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並聲稱,這事關中共對高校的領導。分析認為,這說明中共對年輕一代的教育失敗了,控制年輕人的洗腦術,不靈了。
-
中年男人苦悶誰能知 中醫談憂鬱症 |談古論今話中醫(354)
2017-05-24 10:57:12所有男生到中年之後,大概四十幾歲的男生是壓力最大的時候,因為下有小、上有老,常會因為長期壓力無法紓解,因此而得了憂鬱症。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也是大漢中醫診所院長沙政平醫師,來談談中醫如何協助紓解男性的苦悶消除憂鬱症。
-
「愛比較」心態 小心憂鬱症找上門
2018-05-30 16:45:31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不平等的感覺」,讓根本不窮的人覺得不快樂,並將自己定位在比他人低階的位置,這使得罹患憂鬱症、焦慮症與慢性病的風險大增。
-
太早發布降美簽訊息 外交部受批評
2011-05-05 21:16:50美簽調降與否,外交部4日搶先發布,表示將調降140元,從原本的4340元變成4200元,不過,美方做出澄清,強調一切都要以AIT公告為主,讓朝野立委批評,外交部越俎代庖,擺了烏龍。
-
洪榮宏出輯 加入「年輕」新元素
2011-03-25 21:53:59歌手洪榮宏即將發行最新專輯,這次他改變以往風格,除了保留自己的洪式情歌之外,特別加入貼近年輕朋友的曲風,希望讓更多人在ktv傳唱。
-
別讓憂鬱症來敲門 中醫陪您走出憂鬱 找回快樂的心 | 談古論今話中醫(439)
2019-09-02 11:04:26根據調查87%自殺死亡個案生前患有憂鬱症,15%的憂鬱症患者死於自殺,為何自殺與憂鬱症密切相關呢? 憂鬱症患者無時不被負面情緒圍繞,生活缺乏樂趣,並且容易感到疲勞,一旦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甚至造成注意力和記憶力降低,最後導致失智。 世界衛生組織大膽預測,2030年時,憂鬱症將是全球造成最多失能和死亡人口的單一疾病。迄今西醫對憂鬱症仍無根治的方法,那中醫呢? 這一集邀請到鼎昌中醫診所院長曹永昌博士來探討中醫如何治療憂鬱症。
-
中國「老年漂」普遍 面臨三大難題
2011-06-14 21:32:44中國很多年輕人選擇了離鄉進入城市工作,很多父母為幫忙照顧子孫或生意,也選擇離鄉背井,來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調查顯示,孤獨寂寞、醫保、社保問題以及生活習慣上的矛盾是“漂族老人”面臨的三大難題。
-
教你簡單幾招,舒緩心理壓力、遠離憂鬱症 |談古論今話中醫(156)
2015-12-30 14:02:33憂鬱症的成因非常多,治療的方式也要多管齊下,胡醫師表示憂鬱症是心病,心病還要心藥醫,除了針灸、藥物、食療等等,還包括保持運動的狀態,也提供了臨床上的經驗給觀眾朋友。
-
陳水扁罹重度憂鬱 北榮建議轉院治療
2012-10-05 21:03:04新聞頭條,首先來關心,前總統陳水扁的健康狀況。住進台北榮總戒護就醫第15天,上午榮總及北監聯合召開記者會,說明陳水扁病情。榮總醫師表示,經診斷後確認 陳水扁沒有中風或失智的情況,但是患有重度憂鬱症,考量到醫病關係,建議陳水扁轉院並接受精神專科治療。北監表示,會同榮總討論後,再進一步評估是否做出轉院決定。
-
腦疲勞指數過高 嚴重影響身心勿輕忽
2018-04-11 09:29:56上班時,經常恍神、注意力不集中;下班時,總覺得疲累,有這些症狀的民眾要小心了,有可能是大腦正在發出疲勞警訊,如果長期不改善恐導致專注力下降,影響生活與人際關係,嚴重者甚至容易發生交通意外或職業傷害。
-
想抒解壓力?快樂菜單上桌了!
2017-03-15 16:29:06現在打開電視機,時常都有媒體報導一些自殺的新聞事件。嗯!忙碌的現代人多半壓力大,很鬱卒。但想一想,生活中其實也充滿創造快樂的機會,例如:和朋友看場好戲、閒話家常、打場好球或是與家人共享美食,都可以幫忙你減輕壓力,放鬆一下。今日提供一些秘密的「快樂菜單」供君參考,記得要與好朋友分享喔!
-
脖子痛別以為是「落枕」,小心是揮鞭症候群!醫聖張仲景特輯10 預告│談古論今話中醫
2016-02-04 14:12:17就半年前的一次車禍,陳太太她的頭部重重的頓了一下,因而罹患了「頸部揮鞭症候群」......
-
長期注意力不集中 當心成人過動症
2012-04-16 20:10:06一般認為過動症是兒童疾病,長大會改善,但研究顯示,5成以上的患者,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且以注意力不足為主,醫師認為,這是罹患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經常會被誤診為憂鬱症。
-
健康大哉問:如何走出憂鬱症
2011-10-31 21:36:31傾聽就是一種陪伴。 ,健康大哉問:如何走出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