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牙周病警訊你有嗎?牙醫師警告放任不理嚴重後果
文:陳郁茹(NOW健康)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成人牙周健康狀況仍有待加強,各年齡層以罹患牙結石的比例最高,其中50歲到64歲的牙周病罹病風險是18歲到34歲的6.7倍,也是牙周病好發率最高的年齡層。牙醫診所醫師徐慶雲表示,牙周病初期不會有疼痛感,導致民眾容易忽視,直到開始痛才就醫時,情況都已十分嚴重。
牙齦呈現鮮紅色、易出血、口臭 恐牙周病上身警訊
徐慶雲醫師說明,傳統治療牙周病的手術,病人常因飽受疼痛與復原期長的困擾,因而影響回診意願,現今有雷射治療,可減輕民眾醫治過程中的疼痛感,復原速度也較快。
徐慶雲醫師分析,牙周病一般是由牙結石所造成,會依照病患的牙周囊袋深度來判定嚴重程度,通常初期不會有疼痛感,若發現牙齦呈現鮮紅色,且容易流血、紅腫,或開始出現口臭就要有警覺,一旦發現疼痛感、牙齒搖晃時,牙周病就已十分嚴重,不容易治療,而臨床上高風險族群包含有家族遺傳史、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徐慶雲醫師透露,一般民眾平時要注意牙齒清潔,最好定期洗牙,預防牙周病。至於高風險族群或曾有牙周病史者,應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牙周狀況良好。
患者動手術痛到不願回診 引進雷射治療提升治療意願
當牙周囊袋變深,無法光靠洗牙處理,徐慶雲醫師坦言,此時病人就需接受牙周手術,由於傳統手術是屬於侵入式治療,術後會疼痛、紅腫,且復原期較長,導致許多患者術後回診檢查意願較低。
為了幫助患者治療引進雷射,徐慶雲醫師指出,雷射治療相較於傳統手術,傷口小、恢復期短、出血量小,且會刺激牙周底部膠原蛋白增生,使牙周囊袋變淺,往後只要平時注意口腔清潔、定期洗牙,就能維護牙齒健康。
患者怕看牙痊癒後不持續追蹤 病況若惡化嚴重恐拔牙
相信有部分民眾從小都不愛看牙醫,有人懼怕機器聲,有人害怕疼痛,徐慶雲醫師曾收治1名病患很怕看牙醫,但本身因家族遺傳,導致在25歲左右就罹患了牙周病,當時接受治療很成功,而病人痊癒後就不想再看牙,結果隔了5年,牙周病症狀惡化,甚至嚴重到有幾顆牙齒需要拔除。
徐慶雲醫師呼籲,通常初期的牙周病只需平時正確清潔牙齒,定期洗牙即可維持口腔健康。一般刷牙只能清潔到牙齒的表面,牙周囊袋是比較深層的地方,需藉由洗牙才能清理乾淨,健保提供民眾每半年洗牙1次,是預防牙周病最好的方式。
相關新聞
-
該洗牙了 這些族群卻要注意!
2019-07-03 22:32:41牙醫師建議,3餐飯後都應該刷牙,因為進食過後,口腔中的細菌、食物殘渣及唾液會相互作用,在牙齒表面和齒齦溝形成牙菌斑,容易造成牙周病。如能確實刷牙,以牙線、牙尖刷來清除牙縫上的殘渣,就能維持口腔健康。
-
牙周病患染疫恐增重症危機 定期洗牙清牙結石可降風險
2021-08-09 18:27:58全國警戒下降2級約半個月,很多人生活慢慢回歸正軌,台北市牙醫工會常務理事陳彥廷提醒,疫情嚴峻時很多民眾無法規律到牙科檢查,增加牙結石降低口腔免疫力風險,提升肺炎發生危機;陳彥廷呼籲,正確且完整清潔牙齒,有助減少呼吸道疾病,疫情降溫正是趕快檢查牙齒好時機。
-
牙周病情況嚴重牙齒恐難保留 術後牙齒清潔保養是關鍵!
2022-10-27 20:44:46牙齒遭受外力而斷裂、蛀牙過深、牙周病感染等情形,都可能是造成牙齒必須拔除的原因,如果只是單顆缺牙處理較簡單,牙周病往往因為細菌感染導致多顆缺牙,不適合做傳統的牙橋,需透過植牙才能重拾咀嚼功能,揮別缺牙窘境。
-
不碰菸酒檳榔卻牙齒搖晃 牙醫師:清潔保養很重要
2020-12-10 16:33:31台中1名38歲林先生,因下顎前牙動搖求診牙科,醫師檢查赫然發現病人有大量牙結石堆積!至台中慈濟醫院就診,牙科醫師安排放射線影像檢查分析後,確定林先生已出現慢性牙周病症狀。醫師表示,慢性牙周病與口腔衛生息息相關,呼籲牙齒清潔與保養很重要。
-
牙齦流血恐牙周病前兆 別以為只是火氣大
2018-03-16 17:24:28牙周病可說是現代人的新國民病,據調查,全台8成以上成年人罹患牙周病,但最新口腔護理問卷調查卻顯示,民眾對牙齦健康的認知大NG,多數人都曾有過牙齦出血、紅腫等牙周病前兆,卻有超過7成以為這只是「睡眠不足」,超過5成人誤以為是「吃了上火食物」,導致火氣大,喝喝青草茶、楊桃汁退火,就沒事。
-
門牙縫大拖延治療.口罩遮掩?牙醫師:拖愈久代價高
2021-02-17 17:07:26徐慶雲指出,植牙最重要的條件不只是患者年齡,還需研判齒槽骨是否穩固,有些年輕人有骨質疏鬆問題,就需補骨來增加齒槽骨的厚度;臨床上,也有骨骼穩健的老年人,不需補骨即可植牙。補骨標準則仰賴醫師專業度,且每個人的口腔條件都不一樣,故應慎選經驗豐富的牙醫師,術前做審慎評估,以免發生植體與假牙密合度不夠,以至於滋生細菌,或者骨質條件不足卻貿然植牙,日後恐有搖晃、鬆脫情形。
-
牙齦流血.發炎 高血壓疾病可能接踵而來
2019-10-08 17:36:19大家都很害怕去牙醫看牙,但現在有個讓你不得不去的理由,新研究發現,牙齦出血或是牙齦相關疾病可能會引發高血壓,研究刊登在《心血管研究雜誌》(Cardiovascular Research)。
-
牙周病未及時治療 等到牙齒鬆動搖晃保不住!
2020-05-28 14:23:23年僅20多歲的年輕小姐也會得牙周病?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盛行率達9成,且患病年齡層分布廣泛,絕非老年人的專利。開業牙醫師徐慶雲表示,在他多年的執業經驗裡,曾收治1名20多歲的妙齡女子,患有嚴重的牙周病,不僅牙齦紅腫,甚至已到牙齒搖晃的階段,令他印象深刻。
-
牙周病不只是牙齒問題!影響全身健康 醫盤點療程選擇
2023-06-27 11:56:21隨著年紀增長身體自然老化不可避免,像是頭髮變白、牙齒牙齦和骨頭也跟著退化,如果牙周病沒有控制好,不僅連帶影響到身體產生發炎反應,牙齒骨頭、牙齦發炎情況也會因雙向影響而更嚴重。牙周病不只是牙齒的疾病,不少國內外研究證實,罹患嚴重牙周病,會使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甚至阿茲海默症上身的機率也會增加、惡化,可以說是影響全身健康。
-
青年型牙周病盛行率 台灣高出歐美地區10倍
2019-09-27 18:47:531名23歲女大學生因為反覆牙齦腫痛,且刷牙流血至牙科求診,檢查後發現口內牙肉紅腫流血,X光片顯示多處牙齒周圍齒槽骨流失及破壞,確診為青年型牙周病(侵襲性牙周病)。
-
脫口罩看牙齒怕怕?滿口牙結石恐埋下口腔隱憂
2021-07-28 21:50:22全國3級警戒降至2級,外出仍然要戴著口罩,民眾到醫院看病仍然帶著恐懼,拿下口罩心裡總是會相當擔心,特別是要到牙科檢查可能會有些抗拒,部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提醒,刷牙仍有可能清潔不完全發生牙結石,讓蛀牙、牙齦炎、骨頭侵蝕風險增加,最嚴重恐怕導致未來掉牙。
-
植體周圍發炎如同牙周病 牙醫師剖析植牙失敗關鍵因素
2021-10-05 22:42:03植牙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成熟,成功率幾乎可達9成以上,但根據臨床醫學統計,約43%的植牙患者術後會出現植體周圍軟組織發炎的狀況,還有22%植牙患者可能發生更嚴重的植體牙周炎,多數元凶其實來自於口腔清潔不當,而植體周圍的骨頭倘若流失嚴重,則植體失敗率也會大幅提高。
-
缺牙恐釀健康破口 選擇植牙有眉角牙醫師說分明
2020-12-02 15:40:31近日流感疫苗缺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不時有醫師呼籲,切勿輕忽流感的嚴重性,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肺炎、腦炎或心肌炎等併發症,攸關性命安全。對此,牙醫師也有話要說,除了疾病會危害健康,牙齒是守護身體健康第1道防線,因此民眾平時應注意自身牙齒健康,每半年洗牙1次,也檢查是否有蛀牙、牙周病等問題。
-
「檢、刷、線、嚼」落實口腔保健 對身體好處有這些
2020-03-17 18:36:28你知道哪一種疾病對生活造成最為嚴重負擔?答案是未治療之恆牙齲齒,在前10名排名中,還有牙周疾病以及未治療的乳牙齲齒。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提醒國人,務必做好口腔保健。
-
牙周病患感染新冠重症率將近9倍 牙齒鬆動恐為時已晚
2021-10-20 22:25:07自爆發疫情以來,政府便致力於提升疫苗施打率,醫師也不斷呼籲民眾要提升自我免疫力,才能與病毒長期抗戰。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免疫力與牙周病也息息相關,《臨床牙周病學雜誌》研究指出,牙周病患若感染中共肺炎,重症率為一般人的8.81倍,呼籲民眾平時若出現牙齦流血、牙齒鬆動、牙縫變大等現象,應迅速就診,避免牙周病惡化。
-
牙痛要人命!神奇3穴位緊急止痛! |談古論今話中醫(79)
2015-12-30 19:19:14齒牙動搖,都是未老先衰的一個徵象,那麼中醫對於牙痛有哪些獨到的治療方法跟見解呢?
-
預防與治療牙周病,從腎下手
2016-12-14 17:13:28人體的上下齦與腸胃有絕對關係,因為上牙齦是屬於足陽明胃經,下牙齦是手陽明大腸經,所以牙齦腫絕對與腸胃有關,治療牙齦腫痛,也就都從腸胃下手。喜歡吃烤的、炸的、比較刺激上火的東西,一沒節制,牙齦就會腫,一般我都是用甘露飲。甘露飲的作用幾乎都在腸胃系統,最主要有滋陰、降火作用。
-
清代名醫固齒防齲特效藥
2017-03-02 19:08:46網路上流傳著一帖治療牙周病的「固齒神方」,只要按照此中藥藥方使用,牙周病可以獲得改善,老人以此刷牙3個月後,也能減緩牙周病之苦。此方源於清代名醫陳修園所著《陳修園醫書72種》。
-
不出門就不會長黑斑?你錯了! |談古論今話中醫(149)
2015-12-30 14:30:48黑斑,它還不算是一種老化現象,它只是身體代謝變差的一個狀況,它也是包含著其他的疾病而來的,特別常見的是這樣子的 睡眠不好的人特別容易有黑斑;它並不是一種皮膚病,而是說你身體不好的一種警訊,是一種徵兆。
-
醫療美容何其多 多看多聽再選擇
2011-03-17 20:14:56許多愛美的女性朋友,也許想過嘗試醫療美容,但要如何才能真正適合您的需求,這就是學問了,除了醫師的經驗判斷外,搭配輔助儀器,也能讓您更加了解目前肌膚的狀況。一起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