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影響力作戰放長線釣大魚 英情報單位轉趨強硬

中共影響力作戰放長線釣大魚 英情報單位轉趨強硬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7 月 19 日訊】英國情報單位近期發現中共的對英影響力作戰採「放長線釣大魚」策略,且願意花數年時間培養對中方有利的「種子」政治人物;各界對中共威脅的認知提升則讓英國相關單位的作風轉趨積極。

英國對內情報機構軍情五處(MI5)1月罕見向國會示警指出,以「克麗絲汀.李」(Christine Lee)之名遊走英國政壇的律師李貞駒與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UFWD)有關聯,且祕密運用來自中國和香港的資金涉入政治干預活動。

根據英國現行法規,僅在英國註冊或營運的選民、公司行號、團體等可進行政治捐獻。「捐款」的定義是價值超過500英鎊且無償提供的金錢、貨品或服務;一般而言,僅英國公民、居住於英國的愛爾蘭和其他歐盟成員國公民、擁有居留權的大英國協公民能登記為選民。

李貞駒擁有英國籍,且在英國登記了數家公司與團體。這意味若有必要,她可為中共統戰工作發揮功能。

英國選舉委員會主席普林格(John Pullinger)5月曾在「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撰文,呼籲修訂選舉法規,要求各政黨比照洗錢防制規範追溯、管控政治獻金來源,提升透明度。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報導,李貞駒遊走英國政治圈超過15年,結交並資助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等各黨派人士,種種跡象顯示李貞駒從未刻意保持低調,5年前即有媒體注意到她積極經營英國政壇。為何情報單位今年初突然決定對她出手,接著MI5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首長7月在倫敦首度透過聯合演說高調示警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耐人尋味。

李貞駒的兒子曾在工黨議員賈迪納(Barry Gardiner)辦公室任職。賈迪納1月聲明,安全單位對李貞駒與他辦公室的互動都有掌握,且未阻止雙方往來;來自李貞駒的金錢贊助皆依法申報,一切公開透明。

賈迪納視李貞駒為親密友人,李貞駒曾資助賈迪納約50萬英鎊。BBC報導,與賈迪納的友誼有助李貞駒打入國會和政壇高層,包括與時任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梅伊(Theresa May)會面。

不過,李貞駒顯然只是中共在英統戰活動的冰山一角。MI5處長麥卡勒姆(Ken McCallum)在7月的聯合演說即提到,中共統戰部門持續有耐心地透過豐沛資金和欺瞞手段,試圖在英國買通、發揮影響力。MI5等情報、安全單位評估,中共試圖在英國培養新一代可為北京所用的跨黨派政治人物。

麥卡勒姆在發布聯合演說後對媒體表示,中方不一定總是以國家領導人或內閣官員為影響目標,而是願意投資地方性或剛起步的政治人物,這樣的策略更值得注意。

在今年1月針對李貞駒發布國會警示前,MI5僅曾在去年夏天發布類似通知,對象是一名波蘭人及一名烏克蘭人,他們曾接觸約100名國會議員,宣稱要與議員們探討烏克蘭的「極右勢力」問題,實際目標則是在英國推動有利於莫斯科的政策方向。

不過,李貞駒在英國生根發展比前述兩位東歐人士還深入。她1974年以11歲之齡從中國來到英國,據稱曾在求學期間因族裔身分遭言語霸凌。1990年,她在倫敦設立律師事務所,專營移民、簽證相關事務,並在2008年成為中國駐英大使館的法律顧問,隨後更擔任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法律顧問。2018年,此僑務辦公室成為中央統戰部的一部分。

透過建立、經營不同組織,李貞駒在英國積極推動中國社群和華裔參政,以及促進海外華人與中國的連結。根據公開資料,她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海外委員,且2019年曾在一個集體接見場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同框合影。

李貞駒也是英國國會「在英華人」跨黨派小組的關鍵推手。這個跨黨派小組由賈迪納擔任主席,祕書處就是李貞駒2006年創立、推動華人參政的非營利組織「英國華人計畫」(British Chinese Project)。

MI5向國會示警,雖然「在英華人」跨黨派小組已解散,不排除未來將出現性質類似的新跨黨派小組。

BBC報導,李貞駒的觸角廣及企業界,曾在中國電信巨擘「華為」與英國政治遊說顧問公司之間擔任穿針引線人,且相關公司還有英國國會議員涉入。

英國國會正審查新的國家安全法案,其內容賦予安全、情報單位更多權限處理外國影響力及干預活動。

相關法案在醞釀多年後終於進入實質討論階段反映英國政治氛圍和對中態度的變化。實務上,情報工作難以完全避免政治考量;一名安全單位官員告訴BBC,在卡麥隆任內英中關係進入「黃金時代」的背景下,MI5顯然不會就李貞駒的活動向國會發布警告。

儘管難以徹底排除政治考量,英國安全、情報單位多年來傾向與政治保持距離,這部分源於1980年代保守黨政府曾施壓相關單位特別調查產業工會等「左翼」團體的活動。但這樣的「潔身自愛」傾向近年曾讓國會的情報與安全事務委員會吃驚,為何MI5等單位未積極調查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背後牽涉的俄羅斯影響力作戰,以及相關政治捐獻人的身分背景。

儘管如此,安全、情報單位秉持公義原則積極任事顯然不見得一定符合政黨或政治人物利益;在選舉季,情報工作甚至可能被政治化、成為政治工具。此外,點名特定社群為重點目標也可能引發不合理的仇視和猜忌。根據BBC的報導,這凸顯政黨政治和國家安全考量的可能衝突及其所衍生風險。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