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通膨再攀新高 內需疲軟 就業市場低迷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8 月 11 日訊】中共週三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通膨指數飆升到兩年來的最高水平,意味著同樣的產品將花費更高的價格,與此同時,中國的就業市場持續低迷,未來經濟走向不容樂觀。

    週三(8月10日),中共統計局公佈數據,中國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增長2.7%,創2020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接近當局設的3%左右的目標。

    豬肉價格,一直是中國通膨最大的單一驅動因素,7月份飆升20.2%,推高整體的食品價格,分析人士認為,豬肉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繼續攀升。

    據華爾街報導,經濟學家認為,目前的通膨率,低於外界預期情況,反應出中國內需疲軟,在樓市持續低迷、中共對病毒零容忍的管控下,人們對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弱。

    中國經濟分析師 Antonio Graceffo:「中共已經放棄將GDP增長作為成功的指標了,一些投資銀行將中國年GDP增長下調低於4%。」

    在保經濟還是抗通膨的難題下,中共似乎選擇保二十大,至今沒有推出任何大規模刺激措施,清零政策也在持續。

    知名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分析師 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未來的局勢,疫情的應對、封城、清零,習近平打擊各行業,不僅是金融業、房地產業,他打擊科技業、打擊億萬富豪,消滅了整個私營教育,這可是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和大量工作崗位。」

    在通膨升高、內需疲軟的同時,中國的就業市場也十分低迷,今年還迎來了創紀錄的應屆畢業生人數。

    新唐人記者 宇亭 Tiffany Meier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