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失能性聽損人口增 助聽器輔聽器怎麼選?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8 月 17 日訊】全球進入高齡化社會,高齡失能性聽損人口也明顯增加。隨著科技發展,許多人藉由輔助器材,來幫助聽力。目前常見的輔助器材,有助聽器和輔聽器,兩者有什麼不同?消費者要如何選擇?我們採訪專家,帶您了解。

高齡化社會來臨,高齡失能性聽損人口也有增加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6億人聽力損傷。其中,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3人就有1人聽力損傷。在台灣,60歲以上長者,被診斷出聽力損傷超過6萬人。

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 賴家德:「他的聽力從10分貝,會到20、30甚至到60、70的分貝才聽得到,那這些人都是需要輔聽器,或助聽器來幫助他,過一個比較好的生活。」

隨著科技發展,許多人藉由輔助器材幫助聽力。常見的有助聽器和輔聽器。助聽器屬於醫療器材,能客製化,但聲音調整複雜,必須由聽力照護專家,依個人狀態以電腦設定。價格也較昂貴,一對約2萬到30萬元;輔聽器又稱為個人聲音放大器,屬於電子器材,透過遙控介面操作,價格也相對便宜,一對約千元到萬元不等。

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 賴家德:「基本上是,聽力比較少喪失的人,會去選擇輔聽器,聽力喪失比較多的,會走到助聽器那一個部分。像一個近視的人他戴了眼鏡,所以他可以正常的生活,但是他不一定要看得到2.0的視力。」

外觀上,助聽器以耳塞式為主;輔聽器有手持式、耳掛型、主機與耳機分離式設計等。專家建議,消費者購買前要留意三個重點,選擇充電款式、一定要試戴,不要急著購買,以及能簡單操作。

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 賴家德:「因為戴一個助(輔)聽器,他要適合很多的場合,我今天在這個場合,我在看電視我需要看電視的場合,所以我要能夠很容易的調整,所以一個助(輔)聽器很難調整,那你就不要。」

除了簡易操作,降噪設計,也是一大關鍵。

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 賴家德:「高級的晶片,加上AI的模擬技術,不同的方程式不同的這樣子,只要這個噪音出來,就用模擬的方程式,把它解決掉消除掉。在音波處理上,是一個滿高深的技術。」

全球聽力設備市場規模預估2026年達155億美元。各大廠嗅到商機,蘋果、google紛紛插旗,在既有耳機產品上,融入相關功能。台廠也蓄勢待發,不只拚技術,還要給消費者更乾淨清楚的聲音品質。

採訪撰稿:李晶晶

攝影後製:曾奕豪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