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經濟對中依賴現警訊 台警惕加速分散布局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8 月 25 日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

「因為韓國最近為什麼對中國大陸貿易從順差變逆差,其中有兩個大的關鍵因素,第一個,韓國其實很多的這個半導體廠、DRAM、Flash,事實上直接在中國大陸設廠,而這個東西就近供應中國大陸廠商。但是就不會對韓國產生一些貿易上的順差,這是一個DRAM在地化的一個結果。

第二個韓國雖然是中間財比重,但是韓國有相當部分是這個最終產品,譬如說,韓國的手機,韓國的一些家電產品,因為中國大陸崛起,所以韓國的手機從過去的市佔率20%掉到只剩下1%,將來汽車,將來家電產品,像大陸的一些產品上來,還有它的一些相關的海爾,美的這一些上來以後,對三星LG 的一些家電產品也會產生影響。

所以臺灣比較好的是,比較不同的是,因為臺灣中間財的比例更高,我們大概85 %是賣到中國大陸的,事實上是中間財、零組件,加工以後再轉賣到譬如說歐美其他的國家去,所以臺灣比較好一點。

第二個是臺灣的利潤,我們的晶圓代工,基本上高階的百分之八九十都還在臺灣製造,像我們的台積電、聯電,上游的IC 設計,我們只有大概下游的封裝測試是在大陸發展,所以這一點是臺灣比大陸比較優異的地方,當然這個也是一個警訊,就是說你過度的一些貿易投資的時候,你的依賴度很重的時候,將來對你國家的在分散風險上面,就會相對的一些不利的情況。 」

記者 沈唯同:「 您覺得南韓這個情況,台灣是不是也應該要做一個示警,這幾年下來,我們看到政府也在努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

「好,是因為臺灣雖然說我們看起來貿易,我們現在的對大陸跟港澳的貿易的依存度,還有到40%左右了,但是這是因為整個Covid19,跟美中貿易戰,Covid19 ,因為需要更多的3C產品,然後還有美中貿易戰,大陸對臺灣的半導體需求更強,所以短時間內貿易是比較難下來,但是另外一方面,臺灣因為政府最近這幾年,積極的新南向布局,然後跟美國的一些合作,所以臺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的比重,從最高的2010年的83%,一路下滑到2021年,大概只剩下33%。

所以投資分散的結果,將來對貿易也會產生一些變化,譬如說臺灣這兩年來說,我們對新南向東協國家的出口,其實已經開始增加到差不多15% ,東協變成臺灣第二大的出口市場,進口東協也是臺灣第三大市場,同時臺灣對東協的投資,從2010年大概只有6% ,現在增加到超過12% 。所以看起來,臺灣其實投資在慢慢的分散布局,將來對貿易的結構,也會慢慢產生一些變化。 」

記者 沈唯同:「 在美中現在看起來全面競爭的情況之下,您之前有提到新東向,怎麼看台灣要怎麼面對可能的「經濟脅迫」?」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

「我覺得新東向有幾個意涵,不盡然是面對臺海危機,跟這個多元化的一些經濟體系,但是我覺得新東向第一個意涵,因為當然是最近科技在二元化,譬如說中國跟美國在有點切割,所以臺灣新東向,我們慢慢的也分散一些市場一些出口基地,也是一個好事,第一個。

第二個是因為美國還是在AI、5G、高科技領先,所以我們新東向我們帶回來一些新技術,新的一些人才,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可以繼續領先東協跟中國大陸,我們就不擔心被邊緣化的問題。

第三個,臺灣最近有一些產業M型化,所以我們如果可以跟美國投資,特別是一些傳統產業的布局,譬如說汽車、電池,零組件相關的一些紡織、成衣、石化,這些東西,我們可以跟美國的大廠商,從系統,從這個資訊,從Data Base,做一些規格的設定,有學者叫QIF(qualify Information framework) 。就是從系統規格,從資料庫去做一些投資連結,這樣子的話,也可以給傳統產業,有一些新的出口市場,這樣子的話我們從新東向,從產業的分散,從出口市場分散,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目的,是這樣子。」

(([C254][C251]
[KW:對中依賴 南韓 對中貿易 半導體 新東向]
))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