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木撿拾規定鬆綁 部落藝術家直呼有幫助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8 月 26 日訊】歡迎回來。不少藝術家創作需要用到漂流木,林務局宣布大幅鬆綁漂流木撿拾規範,從以往的嚴格限制,改為原則准許、例外禁止。只要在特定海域內,等相關單位標記好後,直到下次颱風警報前,民眾都能夠合法撿拾漂流木,不必擔心受罰。部落藝術家一聽到消息,直呼有幫助。

    每次颱風過後,沙灘上就有不少從山上沖刷下來的漂流木,很適合當柴燒或是雕刻成藝術品,不過因為漂流木屬於國家財產,不能任意撿拾,得等政府公告開放,如今林務局宣布政策鬆綁。

    花蓮林管處長 黃群策:「以前是原則禁止、例外開放,現在是原則開放、例外禁止,國有林班是排除的,它是僅限於海岸跟河口縣府有公告的地方。」

    為了兼顧民眾習慣、需求,林務局大幅度鬆綁漂流木的檢拾規定。只要是特定海岸、河口,從有關單位標記後,到下次颱風警報前,都可以合法撿拾。但前提是,撿拾的木材直徑不可超過20公分、長度得小於2公尺,重量也不能超過50公斤。而且也不能切割或鋸斷。

    花蓮林管處長 黃群策:「你可以拿起來的漂流木你就可以帶走,未來如果你要把它加工成,創意作品、藝術作品、文創作品,能夠會有販售的,我們希望把它拿到政府所規定的地方做註記。」

    (聲音來源)木雕藝術創作人 撒部嘎照:「(開放)也是有這個幫助啦,就是不能用重機械(去撿),重機械它會破壞海邊的珊瑚礁一些植物,這樣去採其實很傷那個海,覺得還是用人去搬是OK的。」

    藍天大海旁一座裝置藝術正在誕生,雕刻家用刻刀一筆一畫,將樸實的漂流木,化身成藝術的一部分。藝術家肯定林務局將放寬限制,讓創作能夠更容易實現。不過林務局也提醒,為了強化木材的溯源管理,若有創作需求,最好還是向有關單位登記,才能兼顧環境的同時,發展文化。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