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愛爾蘭媒體發聲:聯合國應納入台灣

聯合國大會9月13日登場。外交部長吳釗燮(圖) 表示,全球遭遇許多前所未見挑戰,而台灣人民是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這些挑戰的負責任、不可或缺夥伴,聯合國體系納入台灣符合全球利益。資料照。(圖/翻攝自外交部臉書)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8 月 30 日訊】聯合國大會9月13日登場。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全球遭遇許多前所未見挑戰,而台灣人民是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這些挑戰的負責任、不可或缺夥伴,聯合國體系納入台灣符合全球利益。
吳釗燮指出,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台灣能為國際社會作出的貢獻,且有許多國家支持台灣積極參與聯合國體系,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G7)。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去年10月曾公開鼓勵所有成員國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
愛爾蘭網媒Gript於29日刊登吳釗燮的專文。他提到,全球面臨前所未見挑戰,包括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氣候變遷、供應鏈「斷鏈」、俄羅斯無端侵略烏克蘭。此外,中國文攻武嚇較以往強勢,損害區域和平穩定。
他說,疫情爆發後,台灣向世界各地提供人道援助;自2月發生俄烏戰爭以來,台灣將超過550噸救援物資送往烏克蘭,並捐款超過4000萬美元。
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為衡量標準,台灣是全球第22大經濟體;台灣也是世界主要半導體生產基地,在全球供應鏈扮演要角。
吳釗燮強調,台灣同時捍衛民主制度,致力維護台海現狀與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當中國透過脅迫手段輸出威權主義,台灣享有自由開放社會,以模範服人。
然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情打壓,台灣無法參與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全球合作平台。吳釗燮指出,中方刻意混淆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以及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誤導國際社會。
吳釗燮說,中國試圖改變台灣的地位只會進一步侵蝕全球和平穩定,共軍近期在台灣周邊的演訓就是一個例子。
他表示,聯合國憲章載明,聯合國的成立目標和原則是維護國際和平穩定,國際爭端應尋求和平解決,但北京持續在台灣周邊軍演,侵蝕台海現狀,升高情勢,衝擊國際貿易和交通運輸,威脅區域和平穩定。如此不負責任的行為應被譴責和制止。
有鑑於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吳釗燮呼籲,聯合國萬不可允許中國為了自身政治議程之便,對聯合國的立場頤指氣使;一旦默許中國的對台主張,區域情勢只會更不穩定。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莫迪友台發文掀挺台接力 台印合作有望升級
2024-06-10 21:01:28印度總理莫迪勝選,昨天宣誓就職,宣布進入第三任期。日前,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與莫迪在網路互動受到矚目。印度學者強調,台灣的自治地位及防衛,都攸關印度利益,雙方的關係應該超越經濟領域。
-
開箱美國首座12吋晶圓廠!環球晶談關稅有底氣
2025-08-18 07:48:27台商赴德州投資成為趨勢,矽晶圓大廠環球晶在德州謝爾曼市,興建美國首座12吋晶圓廠,第1期在今年五月正式啟用。新唐人記者前進德州,實際走訪這座神秘晶圓廠。
-
馬習2會共機仍擾台 外交部籲停止對台脅迫
2024-04-11 12:40:30前總統馬英九訪中,與中共黨魁會面,然而,中共對台軍事威嚇並沒有鬆手。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今天直言,如果北京真的要對台灣展現善意,應立即停止對台灣的各項脅迫行徑。
-
台青參與中共兩岸峰會 陸委會籲別成統戰樣板
2024-07-04 20:05:37好,中共週三(3日)在北京舉行2024兩岸青年峰會。這場活動,包含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國民黨青工總會會長廖怡琇,以及高雄市議員李眉蓁等人都參加。對此,陸委會再次呼籲台灣青年,避免成為中共統戰樣板。
-
台灣與梵諦岡外交生變?中共承認聖職端新外宣
2024-08-29 19:13:02台灣與梵蒂岡的外交關係,要生變了嗎?中共27日承認長期遭軟禁的,天津地下主教石鴻禎的聖職合法性,端出梵中協議新樣板。梵諦岡罕見公開表達滿意,讓專家憂心是否台梵外交關係生變,今天外交部長林佳龍,對此公開回應。
-
美韓大廠都找上門 彭博:全球AI市場未來靠台灣
2024-10-31 20:22:162300萬人的台灣,正逐漸成為產業重要焦點,外媒《彭博》報導,從美商輝達、微軟到OpenAI,全球重要的人工智慧領頭羊,愈來愈多人,找上台灣公司製造晶片與相關產品,不僅推升台灣資本市場,報導更直指全球AI市場,未來將更加依靠台灣。
-
台政論節目遭中共官媒盯梢 學者析中共政治任務
2024-06-26 21:18:33繼續來關注,中共企圖操弄台灣媒體,進行大外宣及資訊滲透,日前被曝光,有中共官媒記者盯梢台灣政論節目,引起台灣輿論關注和反彈。學者分析,中共對世界執行政治任務,包含報導資訊和情報資訊的不對稱,台灣如何反制,抓出檯面下是否有對價關係,去管制懲罰,可以搭配吹哨者誘因機制。
-
G7外長聲明挺台 關切中共擴軍破壞國際秩序
2025-03-15 20:13:37G7外長會議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重申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7國集團不僅隻字未提一中政策,還對中共軍事擴張、增加核武器的行為表達關切。
-
傳中媒記者盯場台政論節目 陸委會將做行政調查
2024-06-25 20:01:17來關注,今天有媒體報導,爆出有中共新華社駐台記者,在某電視台政論節目盯場,對此文化部表示,若有違反規定,文化部可以廢止相關人員的記者證,並移送有關機關依法處理。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下午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也回應表示,這名記者已經輪調回中國。針對此案,陸委會會跟文化部主管機關一起來做行政調查。
-
台積電領軍出海!供應鏈十年估成長10倍
2024-08-24 14:34:14台積電加速全球布局,也引領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成長,專家觀察,這類似1890年美國五大湖汽車工業的類似發展,台灣高效率完成世界級產業鏈建置,未來相關供應鏈市值,可能成長十倍。
-
台藝人配合中共統戰 陸委會重點查核20多位藝人
2025-05-15 20:38:57歡迎回來,台灣藝人配合中共發表貶損國家主權的言論,陸委會將會同文化部,依照兩岸條例,不與中共黨政機關合作的規定,進行查處,初步是鎖定20多名藝人。
-
台捷再升溫!吳釗燮赴捷克:視合作為國安重點
2024-08-31 19:19:09來關心,隨著台積電前往德國設廠,台灣政府也啟動,強化與捷克的合作關係。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率領半導體供應鏈訪問捷克;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也到當地參加「全球安全論壇」,兩人30日共同舉行記者會。龔明鑫表示,參訪團中,已經有企業表達濃厚興趣,有望在布拉格設立辦公室,而捷克眾議長艾達莫娃也說,樂意透過稅收優惠等措施,支持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業者投資捷克。另外,吳釗燮強調,政府高度重視與捷克的合作,並視這項合作為國家安全重點,其中,在人才培育與基礎建設方面,雙方持續緊密合作。
-
莫迪友台發文掀挺台接力 台印後續合作
2024-06-10 13:08:15印度總理莫迪勝選,進入第三任期。日前,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在社群媒體祝賀莫迪勝選,兩人在網路隔空互動,讓中共再次氣得跳腳,要求印度抵制台灣。不過,印度各界接連發聲挺台,學者更強調,台灣的自治地位及防衛,都攸關印度利益,雙方的關係應該超越經濟領域。
-
台灣9年未收WHA邀函!衛福部長今率團赴日內瓦
2025-05-16 20:26:05歡迎回來。由於中共阻撓,台灣連續9年,沒有收到世衛大會WHA的邀請。不過台灣連續7年,獲得世界醫療照護指數冠軍。台灣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世界優等生,不能被排除在全球公衛體系之外;他今晚將率領台灣世衛行動團,前往世衛大會所在地,瑞士日內瓦。
-
22家中國量子產業科研機構 遭美掃入實體清單
2024-05-13 19:25:32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9日宣布,擴大對中實體管制清單,其中包括了22家量子產業科研機構,進一步打擊中共發展量子科技,台灣學者也提出呼籲。
-
中共大基金押3千億攻AI晶片 再掀芯風暴?
2024-05-30 17:29:50美中科技戰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沉重打擊, 當局宣布成立國家大基金三期,集資超過3000億人民幣,是歷來規模最大的半導體投資,我們請教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博士,怎麼觀察中共當局大撒幣,要達成所謂的半導體「自給自足」,試圖追上歐美,但實際並不容易,怎麼觀察可能遭遇的挑戰?
-
21醫事團體齊開國際記者會 籲讓台參與WHA
2024-05-15 19:33:46歡迎回來,世界衛生大會WHA,5月27日就要在日內瓦舉行。不過,台灣已經連續8年,因為政治因素,被屏除在外。週三(15日),台灣的醫事團體及多名立法委員,在國際記者會上,齊聲呼籲WHO,讓台灣參與WHA。
-
東協最大出口國換人當 美國672億美元超越中國
2024-06-13 17:33:33美中貿易戰,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東協10國(ASEAN)今年第一季向美國出口的金額,超越向中國的出口額,成為近6季來首見。根據日經新聞匯集的資訊顯示,第一季東協向美國的出口額,達到672億美元,超越對中國的570億。專家分析,這項趨勢,反映美國增加向東協國家採購半導體與電子零件,同時也反映中國經濟低迷的情況。
-
聯合國大會將召開 美副助卿籲讓台灣有意義參與
2024-09-17 21:05:13再來看到,聯合國大會即將召開,週一,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藍墨客在一場智庫研討會上再度呼籲,讓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並指出中共持續壓縮台灣國際空間的現況。
-
AI時代下!科技大老盼「3力」提升台灣地位
2024-07-23 19:24:39AI時代下,身為半導體重鎮的台灣,下一步該怎麼走?台灣科技大老們齊聚產業座談會,穩定供電,成為產業界期盼,友達董事長彭?浪期待,足夠的電力、人力與算力,提升台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