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簽署審計監管協議 能否順利執行才是關鍵

中美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於近期啟動相關合作事項,傳出阿里巴巴將成為首批被監管的企業。市場分析,協議雖可望改善中概股下市與財務造假等問題,然而是否能夠順利執行才是關鍵。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8 月 31 日訊】中美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於近期啟動相關合作事項,傳出阿里巴巴將成為首批被監管的企業。市場分析,協議雖可望改善中概股下市與財務造假等問題,然而是否能夠順利執行才是關鍵。

經過長時間磋商,中國和美國於26日達成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允許美國主管機關監管檢查中國和香港的會計師事務所,有望化解雙方長期爭議。在達成協議前,超過百家中國企業正面臨自美下市風險。

據美國之音、貝殼財經報導,市場認為,在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之下,中概股自美退市問題妥善解決的機會大幅提升,且令外界關注的財務造假問題可望改善,相關規範有利企業與市場發展。然而,在這些「期盼」之外,協議是否能有效執行才是關鍵。

雖然這項協議的細節沒有公布,然而美國已經決定將於9月首次赴港檢查。報導引述市場人士分析,檢查勢必涉及工作底稿,尚不清楚雙方監管機構是否就底稿中可修訂的資訊類型達成共識,因此檢查企業的選擇、工作底稿中含有的敏感資訊是否得到必要的保護,均牽動這個協議的成效。

中國旅美政治學者鄧聿文受訪時指出,中方做了兩種準備,一些大型科技企業的底稿一定無法滿足美方的要求,因為涉及了一些國家機密的問題,即使不是國家機密,龐大的數據也接近國家機密。這類底稿不能提供給美國,與其在美國強制要求下退市還不如自己主動退市;另一方面,對於那些不會涉及國家機密的企業,中國認為不會對國家造成損害,就繼續留在華爾街,向美國提供審計底稿。

他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中概股公司退出美國股市。

報導引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燕指出,未來「中概股一定要分流」。

首先,涉及國家安全或敏感訊息的國有大型企業應回歸中國資本市場;其次,其他類型企業中若涉及國計民生的核心業務或基礎設施,應盡可能與在美上市部分分離、拆分或調整;第三,中國國內的各項法律制度發揮作用,以及企業履行保密義務,企業跟事務所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確保特殊敏感資訊不被洩漏。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