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連5月逆差金絲雀警鐘響 台灣守住順差關鍵一次看

全球經濟「金絲雀」韓國已連續5個月陷入貿易逆差窘境,然而,同樣承受進口能源、原物料價格高漲壓力的台灣,前7月仍能穩守327億美元出超。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9 月 04 日訊】俄烏戰爭、通膨、COVID-19疫情利空不散,全球經濟「金絲雀」韓國已連續5個月陷入貿易逆差窘境;然而,同樣承受進口能源、原物料價格高漲壓力的台灣,前7月仍能穩守327億美元出超。
韓國與美國、中國以及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貿易依存度高,出口商品從資通訊、半導體、船舶到民生化工都有,產品結構完整且多元,素有能預警全球經濟榮枯的「金絲雀」之稱;因此,韓國今年以來連續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全球戒慎恐懼,憂心經濟衰退即將到來。
台灣與韓國同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亞洲四小龍中產業結構最為類似,尤其在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方面,韓貨向來是MIT的強勁對手。不過,今年以來面臨同樣的景氣挑戰,台韓貿易表現卻冷暖「兩樣情」,韓國8月出現連續5個月逆差,甚至半導體出口比去年同月出現首度下滑,是逾2年來首見。台灣對「金絲雀」出現逆差不可掉以輕心,但台灣迄今能穩守順差,有三大結構性因素。
●對中國貿易出現逆差 韓半導體、IT主導地位受威脅
韓國8月進出口統計1日公布,連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韓國主流媒體甚至以這是逾14年來首見比喻;光是8月逆差就達94.7億美元,創1956年韓國政府公布相關統計以來,最大單月赤字。
針對韓國今年連數月貿易逆差原因,台經院新興市場中心主任劉名寰表示,除進口能源、原物料價格大增外,關鍵原因是對中國貿易出現逆差;受到中國景氣下滑導致出口動能減弱以及韓國自中進口增加影響。
根據統計,今年5月韓國對中貿易赤字達11億美元,終結1994年8月以來,對中連續333個月的貿易順差,然而這項對韓中貿易關係歷史性重大改變,似乎不如5、6年前,中國因薩德事件抵制K-Pop、樂天一樣受到高度矚目。
儘管韓國官方機構解釋,對中國貿易逆差是暫時性情況,但韓國國際貿易協會 (KITA)數據顯示,韓國對中在2013年達到約630億美元順差高峰後,順差規模即大致緩步下降。
換言之,中韓2國貿易出現轉折的因素,比COVID-19和俄烏戰爭等景氣烏雲更早形成,而且是結構性問題。
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確實反映了高科技產品貿易結構的變化;韓國在IT、半導體領域的傳統主導地位,正受到中國由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的挑戰。
反映在數據上,韓國當地媒體「中央日報」分析,以半導體而言,今年5月時,韓國對中國出口值僅年增11.9%,但自中國進口值年成長40.9%,儘管絕對金額仍是韓國輸往中國較高,但增幅上的差異,被認為是對中貿易逆差的關鍵。
●韓記憶體等產品遇逆風 半導體先進製程支撐台出口
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指出,亞洲國家今年受輸入性通膨影響,進口大幅增加,若無法維持出口動能,恐出現貿易赤字。
台灣、韓國產業政策發展皆以出口為導向、能源同樣高度仰賴進口,當全球經濟遭遇逆風,兩國貿易表現卻不同調。
首先,從出口主力貨品結構觀察,台灣貿協(TAITRA)分析,韓國15大主要出口項目,受制於全球晶片短缺、中國封城等因素,其中的汽車、汽車零組件,今年前7月的年增幅僅個位數,不及過往表現;同時,船舶類出口甚至落入衰退格局;上述品項都不是驅動台灣出口引擎。
半導體產業則同時牽動著台韓經濟命脈,兩國強項各領風騷,台灣晶圓代工的先進製程獨步全球,「護國神山」台積電也多年穩居全台最大出口廠商;韓國則長期稱霸記憶體IC,擁有DRAM、NAND Flash巨頭三星。
韓國8月半導體出口值雖仍有百億美元水準,但出現年減,為26個月來首見。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指出,全球通膨影響下,記憶體雖有車用、伺服器與雲端運算等應用的拉抬,但仍難敵大宗應用的終端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
然而,高效能運算等應用前景依舊看好,台灣半導體廠商持續積極擴充先進製程產能,為出口表現提供一定的支撐力道。
其次是對中國的依賴因素;韓媒「每日經濟」檢視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實施狀況評估報告指出,韓國自協定生效後5年,累計對中出口比起生效前5年只成長0.1%,但同期自中進口增加了17.8%。
邱達生指出,自由貿易協定具磁吸作用,對特定市場的依賴將因此進一步擴大,而韓國對中國市場的仰賴程度比台灣更深,尤其是韓國在半導體產業中的強項記憶體;此外,美中貿易戰以來,台灣出口策略「沒有把雞蛋放同個籃子」是對的。
他指出,以半導體來講,中國反而需要台灣,因為貿易戰之下,美國限制科技向中國輸出;同時,台積電中國訂單若縮減,歐美等需求還是很強勁,特別是在具備優勢的先進製程。
●全球經濟金絲雀唱衰 台灣出超規模收斂守住順差
外需疲弱會影響台灣出口,但主計總處8月中旬指出,估計今年商品出口年增率仍可達13.51%,顯示有一定成長動能。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則表示,台灣今年以來出超規模確實有收斂,主要是進口年增率因為能源、原物料價格走揚而上升,但出口表現還是有撐。
攤開台灣貿易歷史資料,她指出,台灣自2008年9月之後,不曾有過單月入超;上一次出現全年入超,甚至得回推至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顯見貿易逆差在台灣實在相當少見。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台灣12月CPI%2.71% 創15年次高
2024-01-05 17:50:55台灣國內通膨情況,尚未明顯放緩。主計總處今天公布2023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71%,不僅高於去年11月預測的2.46%,也創下15年來次高水準,全年台灣CPI上漲2.50%,通膨將近3%。
-
歐盟領袖面告中共 台海局勢升溫有「嚴重後果」
2023-12-08 07:43:49歐盟高級官員週四在北京見中共黨魁,這是雙方四年來首次面對面峰會,討論了從貿易失衡到烏克蘭、台海等一系列問題,歐盟領袖當面強調,歐盟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希望北京瞭解台海或南海局勢升溫的「嚴重後果」,會後雙方沒有發表聯合聲明。
-
因應台海局勢緊張!美防長下週將首訪印太區域
2025-03-22 20:21:33因應台海局勢緊張,美日韓三國剛在20日結束,海上聯合演訓。美軍也在21日發布最新空戰武器F-47,強調盟友堅定立場,並宣告美國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上任後將首度出訪印太地區。而台灣軍方表示,共機共艦持續擾台,針對共軍實施嚴密監控應處。
-
颱風加上原油價格漲 台灣8月CPI年增率2.52%
2023-09-06 17:50:22主計總處今天公布8月物價,由於颱風和國際原油價格上漲,8月通膨率增加到2.52%,結束連續二個月低於2%,並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高。主計總處指出,蔬菜、肉類、外食費、油料費、房租、個人隨身用品、個人照顧服務費及醫療費用價格都上漲,只有水果價格較低,抵銷部分漲幅。扣除蔬菜水果和能源之後,核心CPI上漲2.56%。
-
中歐峰會 歐盟領袖:反對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2023-12-07 19:47:19中歐峰會今天在北京舉行。上午,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先與中共黨魁會面。米歇爾當面向中共黨魁提出台海議題,指出歐盟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
-
世棒12強前進東京!台灣睽違21年晉級4強
2024-11-18 13:25:22新聞開始先來關心,世界棒球12強賽,17日晚間上演台澳大戰,台灣端出強大打擊實力,11比3轟垮澳洲。同一時間,日本7比6險勝古巴,日本及台灣確定保持小組一二名,前進東京巨蛋,保底4強。
-
亞洲最受歡迎國家 台灣列第2勝過日韓
2024-06-04 19:24:43好來看到,紐約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列出亞洲最受歡迎的20個國家。報導中,台灣排名第2,僅次於馬來西亞,並且勝過第4名的日本及第6名的韓國。報導指出,台灣是高度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強調台灣是「亞洲最民主的國家」,友善度也名列前茅,對外國人相當熱情。這些因素,使台灣成為亞洲第二受歡迎的國家。
-
美國前15大貿易逆差國 有四國尚未收關稅信
2025-07-23 20:31:02好,8月1日大限前,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布多國關稅信與談判情況,我們來看一下,目前在美國前15大貿易逆差國中,[切]逆差額最大的中國,目前是已在稀土相關議題上達成協議,預計7月28日將在瑞典進行談判,最終稅率還沒有公布。另外,歐盟和墨西哥是30%,越南20%,貿易逆差排名第五的台灣還沒有被公布。日本關稅則是從25%降至15%,是目前15大逆差國家中,關稅最少的國家。目前有四國還沒有收到關稅信的國家,包括,台灣、印度、泰國、瑞士,四月份最初公布的關稅稅率都在26%到36%之間,現在要爭取在8月1日前,達成貿易
-
潛艦洩密恐影響他國助台?外長:損信用影響國防
2023-10-17 17:20:56韓國軍工業者秘密協助台灣發展潛艦,在韓國文在寅政府時期被檢警偵辦。路透披露,韓方辦案是因為擔憂幫助台灣,重演在布署薩德系統後遭到中共經濟報復。立委關切洩密案影響,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17日)表示,這將損失台灣的國家信用、影響國防安全。
-
薪資被通膨吃掉 第1季實質月薪連三年負成長
2024-05-10 17:52:43主計總處今天公布3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3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新台幣4萬6062元,年增2%。不過因為通膨增加,今年第1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依舊是負成長,年減0.09%,而且是連續3年負成長。
-
2024全球和平指數排名 台灣居亞太第7
2024-06-13 12:42:36澳洲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發布2024年全球和平指數,全球最和平的國家是冰島,最後一名是葉門。台灣在163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第43,在亞太地區名列第7,南韓排名第46,而共產中國則是位居第89,亞太地區最後一名是北韓,排在第152名。
-
美與日韓同盟動態受矚 專家析川普制中3策略
2025-01-23 13:25:08在外界討論川普上任,是否有美中關係蜜月期之際,美國新任國務卿盧比歐,展開了四方安全對談會議,也和菲律賓與南韓外長進行通話。川普對中政策如何布局,帶您看到專家分析。
-
6月CPI漲幅擴大 重要民生物資轉為負成長
2024-07-05 17:39:07主計總處今天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42%,漲幅比5月的2.23%略為擴大,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1.83%,與5月持平。6月重要民生物資CPI,則轉為負成長,年減0.14%,其中雞蛋跌幅較大、年減18.17%,鮮奶和衛生紙也呈現下跌。另外,外食費的部分,6月年增率達到2.78%,讓民眾對物價上漲仍是相當有感。
-
美與泰達協議!15大貿易逆差國剩瑞士、台灣
2025-07-31 13:15:55在美國對等關稅實施前夕,美國再宣布與泰國、柬埔寨,達成關稅協議。而目前,在美國前15大關稅逆差國中,只剩下瑞士和台灣,還沒達成協議。
-
前中軍醫來台曝罪行 朝野立委推反活摘器官法
2024-07-16 07:33:26歡迎回來,90年代曾在中共軍醫院參與活摘器官的醫生鄭治,今天出席台灣立法院記者會,曝光中共罪行;朝野立委強調,會繼續在台灣推動制定「打擊及防制活摘器官法」,美國、日本議員也錄影片表達支持,共建法律防火牆。
-
普丁傳心臟驟停後甦醒?俄軍頹勢損兵近30萬
2023-10-24 19:44:04歡迎回來。帶您看到,由一名前俄羅斯中將經營,曾多次更新俄羅斯總統普丁健康狀況的Telegram頻道(General SVR)發文稱,普丁22日晚間在臥室曾心臟驟停昏迷,在醫護人員立刻進行心肺復甦術後,普丁恢復知覺,病情穩定下來。包括英國媒體《每日鏡報》、澳洲天空新聞、印度《WION》都引用報導,不過克里姆林宮並未對此發表評論。官方消息顯示,普丁今天(24日)才與巴西總統魯拉通話,雙方討論了烏克蘭與中東戰爭。據烏克蘭武裝部隊參謀本部23日最新報告,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俄軍已折損29萬4千7百人。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強震登朝鮮日報頭條 加拿大網紅:大家都好冷靜
2024-04-05 12:49:56花蓮強震,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住在台灣的加拿大網紅,表示台灣人地震當下都好冷靜,與外國人截然不同。台灣地震也受到韓國民眾關注,而婦產科護士在地震當下,挺身保護嬰兒的畫面,也登上《朝鮮日報》的大頭條。
-
颱風「格美」襲擊中國多地 中共壓熱搜
2024-07-27 19:32:54強颱風「凱米」中國稱「格美」橫過台灣,並在7月25日晚登陸中國福建,26日移向浙江、江西等地,並將影響中國10多個省。各地網民展示颱風造成的慘況,但中共淡化消息。來看詳情:
-
花蓮芮氏規模7.2強震全台有感 高鐵、捷運暫停行駛
2024-04-03 11:18:06今天上午7點58分,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震央位置約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5.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