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奈米預計2025年量產 可望領先全球

台積電先進製程進展順利,3奈米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升級版3奈米製程將於2023年後量產,2奈米預計於2025年量產。示意圖。(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9 月 12 日訊】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奈米製程將於2025年量產,市場看好進度可望領先對手三星(Samsung)及英特爾(Intel)。
台積電先進製程進展順利,3奈米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升級版3奈米(N3E)製程將於3奈米量產1年後量產,即2023年量產,2奈米預計於2025年量產。
台積電2奈米廠將座落於竹科寶山二期擴建計畫用地中,竹科管理局已展開公共設施建設,台積電2奈米廠也開始進行整地作業。
台積電2奈米首度採用奈米片架構,相較N3E製程,在相同功率下,速度提升10%至15%,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至30%。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在台灣技術論壇中強調,台積電2奈米將會是密度最小、效能最好的技術。市場也看好,台積電2奈米進度將領先對手三星及英特爾。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全球前25大半導體廠台積電奪冠 超越美日韓
2024-04-17 19:20:452023年全球Top 25半導體供應商,4月公布最新名單,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一舉超越英特爾、三星,拿下龍頭寶座。要擠入25強,銷售金額必須達到59億美元。去年台積電營收雖然下滑9%、來到693億美元,但不影響榜首地位。這次台廠共有三家入榜,除了台積電,還有第14名的聯發科,以及第22名的聯電。
-
英特爾18A宣布2025年量產 新產品抗AMD搶單
2024-08-08 17:31:20英特爾著眼埃米世代,7日宣布,旗下Intel 18A製程已完成自家兩款處理器製造,將按計畫在2025年量產,也就是明年導入期下產品,外界認為有助減少AMD搶單壓力,同時也代表先進製程技術上,與台積電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
市場盛傳台積電、英特爾「合資營運」!共同生產2奈米
2025-02-13 14:26:56歡迎回來,帶您關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提及,可能對晶片加徵關稅,近期,副總統范斯也重申,未來AI晶片要在美國設計製造。市場盛傳,美方有意促成台積電和英特爾合作,傳出可能以合資方式,共同在美國生產晶片。
-
光靠AI業務!外媒:台積將碾壓英特爾代工收入
2024-04-22 19:17:45全球晶圓代工版圖,龍頭台積電持續領先。外媒預估,2030年,台積電的收入有望達1千8百億美元,光是AI業務規模的460億美元,就遠超過美商英特爾所有的代工收入。
-
晶片補助遲遲未入袋!英特爾季辛格:非常沮喪|川普若勝選 台積電補助生變?專家:方向不變|SK海力士、三星市值差距 創逾13年最小|專家:中國銀行體系恐已瀕暴雷
2024-10-28 21:13:12面臨財務困境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近日稱,對於美國政府打算補助的85億美元,遲遲沒有到位,感到沮喪。專家分析,英特爾關鍵問題,仍落在空有先進製程,但是沒有客戶幫忙做Demo,讓美國政府對英特爾補助,有所觀望。美國總統大選倒數計時,近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上節目,再提到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對此,專家認為這番發言是「選舉語言」,目的是為了爭取美國工人選民支持,並強調,不論誰當選,台積電對美國相當重要,不會取消補貼,方向不變。另外,根據南韓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南韓SK海力士與三星電子市值的差距,創下超過13
-
三星Q3半導體營收遭看衰 台積電2優勢無可取代
2024-10-21 13:47:33台積電最新公司業績,可說震撼華爾街,晶圓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難以動搖。南韓媒體報導,台積電第3季營收,可望超越三星電子的晶片部門,並重登全球晶片銷售龍頭寶座。
-
英特爾能止血?退出晶圓代工 與台積合作有解
2024-08-09 17:32:20美國科技大廠英特爾,近期遇上50年來最糟時刻,營運財報不佳,是美國科技股今年下跌最慘烈的企業,我們請教資深產業分析師柴煥欣,您觀察目前英特爾主推的代工服務IDM2.0,能否做起來?我們看到,英特爾持續大規模裁員,就有以色列學者表示,英特爾應該向台灣傳遞更積極的訊息,擴大與台灣半導體廠的合作。是否有機會扭轉營運頹勢?請教您的看法。
-
全球25大半導體廠台積奪冠 超越英特爾三星
2024-04-17 17:27:382023年全球Top 25半導體供應商,4月公布最新名單,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一舉超越英特爾、三星,拿下龍頭寶座。要擠入25強,銷售金額必須達到59億美元。去年台積電營收雖然下滑9%、來到693億美元,但不影響榜首地位。這次台廠共有三家入榜,除了台積電,還有第14名的聯發科,以及第22名的聯電。
-
三星6月罷工牽動記憶體?專家:台廠有望受惠
2024-06-01 14:23:37南韓三星電子內部最大的工會宣布,將在6月7號,發動公司創辦以來,首次罷工行動。市場高度關注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學者分析,罷工將導致DRAM價格進一步上揚,台灣廠商將直接受惠。
-
三星6月罷工衝擊半導體鏈?專家:台廠受惠
2024-05-30 19:53:27南韓三星電子內部最大的工會宣布,將在6月7號,發動公司創辦以來,首次罷工行動。市場高度關注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學者分析,罷工將導致DRAM價格進一步上揚,台灣廠商將直接受惠。
-
最懂半導體的經長 崇越董座郭智輝掌經濟部|2024台灣半導體大好 資策會MIC估雙位數成長|特斯拉全球裁員逾10% 股價大跌|蕭茲訪中 喊話中方公平競爭勿傾銷
2024-04-16 20:01:15賴清德政府第三波內閣名單出爐,聚焦財經官員。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擔任經濟部長,被稱為是最懂半導體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向媒體表示,將展開請益之旅,預計前往護國神山台積電拜會總裁魏哲家。 終端產品需求逐漸回溫,資策會MIC分析,2024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可望年增13.6%,是大好的一年,並預期2030年,台灣IC製造業產能重心仍在台灣,總產能為80%,也是最先進製程首發量產地。 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在全球傾銷,連帶影響到特斯拉的銷售,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周一( 15 ) 向全體員工發出信件,將
-
台積電光靠AI業務 外媒:將碾壓英特爾代工收入
2024-04-22 17:26:43在全球晶圓代工版圖,台積電取得領先。外媒預估,2030年,台積電的收入有望達1千8百億美元,光是AI業務規模的460億美元,就遠超過英特爾所有的代工收入。
-
三星6月罷工衝擊記憶體供應?專家:台廠受惠
2024-05-30 17:31:59南韓三星電子內部最大的工會宣布,將在6月7號,發動公司創辦以來,首次罷工行動。市場高度關注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學者分析,罷工將導致DRAM價格進一步上揚,台灣廠商將直接受惠。
-
補助美台韓半導體大廠 雷蒙多再喊2030產能目標
2024-04-16 19:20:23美國政府為了強化國家安全與在地供應鏈韌性,一個月內,宣布補助英特爾、台積電與三星。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有信心美國所製造的最先進半導體,將在2030年,從0%的比率,提高到20%。
-
美台韓大廠補助入袋!雷蒙多再喊2030產能目標
2024-04-16 17:17:37美國政府為了強化國家安全與在地供應鏈韌性,一個月內,宣布補助英特爾、台積電與三星。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有信心美國所製造的最先進半導體,將在2030年,從0%的比率,提高到20%。
-
SK海力士赴美設先進封裝廠 獲4.5億美元資助
2024-08-07 17:21:29美國商務部週二(6日)宣布,計劃資助南韓SK海力士(SK Hynix)最高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7.6億元,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打造先進封裝廠和人工智慧(AI)產品研發設施。預計量產的新一代HBM晶片,主要用在訓練AI系統的繪圖處理器(GPU)。將創造1,000個就業機會。SK海力士也是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主要供應商。美國商務部還規劃,為SK海力士設廠計畫提供5億美元政府貸款,預料將符合25%投資免稅額度資格。根據《晶片法案》,已獲得聯邦政府資助的公司,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美光科技
-
英特爾若降資本支出 小摩報告 : 台積電利多
2024-09-03 17:29:54英特爾面臨財務危機,傳出正在考慮重整方案,當中包括出售旗下可程式化晶片企業Altera,暫停德國廠建廠計畫,也傳出可能分拆產品設計與晶圓代工事業。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如果英特爾落實將晶片設計和製造業務一分為二的分拆計劃,未來持續降低資本支出,供給縮減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將轉化為台積電的利多。
-
台積電美AZ廠拚提前量產 目標年底投產
2024-04-06 14:46:24繼續帶您關心,台積電將在這個月18日召開法說會,海外設廠進度備受矚目。台積電美國廠區,先前由於勞工短缺、當地工會抗議等因素,進度大幅落後,不過隨著日本熊本廠順利量產,業界傳出,台積電美國廠區進展順利,有機會提前在今年底完成量產準備。
-
台積電AZ廠傳進度優於預期 拚2024年底量產
2024-04-02 17:12:49台積電將在18日召開法說會,海外設廠進度備受矚目。台積電美國廠區,先前由於勞工短缺、當地工會抗議等因素,進度大幅落後,不過隨著日本熊本廠順利量產,業界傳出,台積電美國廠區進展順利,有機會提前在今年底完成量產準備。消息激勵台積電ADR股價,大漲4%。
-
台積電技術論壇 將挑戰單晶片達1兆個電晶體
2024-05-23 19:30:11歡迎回來,台積電全球技術論壇,周四在新竹登場,今年總裁魏哲家並未出席,改由亞太業務處長萬睿洋開場,今年論壇聚焦人工智慧,台積電透露未來製程微縮、先進封裝雙軌並行,共同營運長張曉強也表示,台積電2奈米進展順利,2025年將如期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