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下重視自主性 75%法國人贊成核能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9 月 19 日訊】俄烏戰爭後俄國切斷輸歐天然氣,缺電及通膨成為歐洲各國須面對的問題。法國媒體昨天公布最新民調,民眾對核能態度轉變,支持度飆升至75%;但對核能的看法仍是「可靠但危險」,相當矛盾。
俄烏戰爭之下,俄羅斯為報復歐洲制裁,切斷輸歐天然氣,導致歐洲進入能源緊張狀態,以及油價、物價飆升。戰爭連帶效應是讓歐洲人重新思考能源依賴的危險,部份國家再度把焦點轉向核能。
法國雖然是傳統核能大國,但民眾向來對核能發展意見分歧,依年齡和政黨傾向持對立看法。不過,「星期日報」(JDD)17日晚間公布最新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法國民眾對核能態度有所轉變。
調查單位「法國公眾意見機構」(IFOP)主任達比(Frederic Dabi)說:「我們一直認為法國人難以談論(核能)問題,且民意尚未真正形成。但現在當我們向法國人提問核能生產議題時,答案非常清楚:拒絕像德國人一樣放棄生產核能。」
根據民調,75%受訪者表示贊成核電,且無論年齡層或政治傾向,贊成人數都過半。65歲以上民眾支持比例為84%,35歲以下則為69%;88%右派受訪者支持核能,左派則有66%贊成,老少與左右派之間的差距都逐漸拉近。
另外,雖然不屈法國(LFI)和生態綠黨(EELV)領袖都向選民呼籲停止核電,但都仍有過半數支持者贊成核能發電。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月宣布,計劃於2050年前增建6座第二代歐洲壓水反應爐(EPR2),且第一座將於2035年運轉,為核電增添助力。法國全國公眾辯論委員會(CNDP)近日表示,將於10月底至明年2月底,進行4個月的全國辯論與公眾諮詢。
根據最新民調,65%的法國人贊成總統規劃增建新的反應爐;而2021年10月IFOP民調的數據顯示,51%的受訪者支持建新的反應爐。
調查發現,造成多數民眾轉而支持核電的最大原因就是能源危機。危機使得法國能源獨立性、及對電價和購買力衝擊的討論再度浮出檯面。81%受訪者認為核能對法國能源自主性不可或缺,幾乎成為全民共識。
價格因素意見就較為不一,67%受訪者認為便宜是核能優勢,而生態綠黨支持者中僅53%表示這是支持原因,在各類受訪者中比例最低。
有趣的是,核能的形象仍舊分歧且矛盾。71%的民眾認為核能「可靠」,但同時有62%的人覺得核能「危險」。達比指出,「顯然這其中必定有人同時認為核能既可靠又危險。但總體而言,由於核能便宜且有助能源獨立,因此法國人接受它的風險」。
核電也被部分人視為乾淨能源,因發電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減緩氣候變遷。不過在這問題上,法國人意見相當對立:50%受訪者認為核能尊重環境;50%則持相反看法。僅39%的35歲以下受訪者認為核能是綠能;卻有70%的65歲以上民眾認為它是綠能。
截至目前為止,法國核能發電廠的56座反應爐中有26座反應爐因維修、腐蝕等因素暫停運轉,天然氣供應減少加上冬季將至,使相當依賴核能的法國供電拉警報。
面臨壓力,法國電力集團(EDF)執行長李威(Jean-Bernard Lévy)14日在國民議會公聽會時承諾,26座停轉的反應爐將於冬天陸續恢復發電。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烏克蘭能源設施遭轟炸 台灣發電機馳援
2023-01-03 14:07:56俄軍持續有系統地瞄準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讓數百萬烏克蘭人在隆冬時無電可用,處於酷寒。烏克蘭國會議員表示,在台灣援助下購買的第一批發電機已運抵;預計約有20台發電機供關鍵基礎設施所用。
-
蔡英文執政八年 年輕族群施政滿意度過半
2024-04-12 19:06:30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即將卸任。執政8年多項政策執行,民眾褒貶不一。有基金會委託媒體民調中心,進行兩岸、食安、能源、打詐及打房等層面調查。尤以食安風暴、勞保基金風險等問題,受到民眾大量關注。民調結果發現,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民眾有4成4表示滿意,尤其年輕群滿意度過半,達到52%;而壯年族群則有5成不滿意。另外民眾多數感到不滿的政策,集中在打詐、能源、勞保基金危機及兩岸關係表現等。但解決青年低薪,調漲基本工資則讓大多數民眾表示滿意。
-
率西方國家之先 法國承諾運交戰車援助烏克蘭
2023-01-05 17:24:20在法國總統馬克宏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通話後,法國總統府今天宣布,法國將成為第一個運交戰車至烏克蘭的西方國家。
-
大廠續投資台灣 業界關注4月電價是否調漲
2023-02-25 15:27:20台商與國際大廠加碼投資台灣,電價問題也受到關注,台灣電價4月份是否調整?政府3月將做出最後決定,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認為,應該以逐步緩漲,漲幅10%以內較為合適,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則建議,台灣核能發電廠有延役需要。
-
卓揆首次院會喊話執政團隊並進 回應核能議題
2024-05-23 19:48:01來看到,卓榮泰就任行政院長後的第一場行政院會,是聚焦在經濟議題,六都政府也都有派人到場,雙北市長則親自出席。院會結束後,發言人陳世凱轉述院長裁示,各部會要推動包含國家希望工程、均衡台灣、健康未來等重要執政目標。此外也回應核能議題。
-
冬季缺電自備發電機 法國人搶購露營用品
2022-12-29 21:50:32法國核能發電量降到30年來最低,電力供應吃緊,政府已經預告今年冬天可能會實施輪流停電。為此,法國企業和民間,紛紛採取預防措施,不僅發電機熱賣,民眾也開始囤積露營用品。
-
糧價、高溫到全球人口 回顧2022年10項紀錄大事
2022-12-28 16:54:02從酷熱高溫、不斷飆漲的能源價格到數以百萬計逃離烏克蘭的難民,2022年可謂極端的一年。回首2022年,法新社彙整了這一年來打破的各項紀錄。
-
收容百萬烏克蘭難民 波蘭入冬後處境兩難
2022-12-05 11:57:5011月中旬,波蘭與烏克蘭都下了冬天第一場雪,俄烏戰爭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嚴峻。由於戰爭造成通貨膨脹與昂貴電費,收容最多烏克蘭難民的波蘭入冬後陷入兩難處境。
-
再表態暫緩廢核 李遠哲:綠能足夠了再談
2024-07-10 21:15:18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接受總統賴清德邀請,將擔任國家氣候變遷政策委員會顧問,今天(10日)他受訪時,再度表態,廢除核能發電的時程要往後延,等到綠能足夠了再來談。李遠哲也表示,台灣面積很小,人口很多,即便有太陽能或海洋發電,各種綠能方式獲得單位面積的能源較少,台灣很辛苦,目前最重要的目標還是減碳。
-
美英德不提供烏克蘭戰機 法國、波蘭考慮中
2023-02-01 13:03:28在決定援助烏克蘭主戰坦克後,美國總統拜登已明確表示,不會提供F-16戰機,另外,英國也拒絕提供戰機,理由是,需要長達數個月的學習時間。不過,法國、波蘭則是不排除向烏克蘭提供戰機。
-
澤倫斯基訪英 蘇納克宣布提供防空導彈、無人機
2023-05-15 19:50:58這幾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接連出訪歐洲多國,包括義大利、德國和法國。最新一站來到了英國,並與英國首相蘇納克會面。
-
核三除役燒出供電危機 台灣能源配比重新思考?
2023-02-24 17:35:382025年,核三廠將完全除役,發電量佔台灣總發電量高達6%。除役後,台灣供電可能再度陷入吃緊。我們請教長期關注台灣能源政策的台大終身特聘教授黃秉鈞,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是不是能夠補足未來更大的用電需求?怎麼看台灣的能源政策存在哪些問題?
-
法援烏輕型戰車 美考慮提供M2布雷德利|寰宇掃描
2023-01-05 22:33:12在西方盟國對烏克蘭新一輪軍援中,法國率先宣布向烏克蘭提供輕型戰車。同時,拜登也透露美國正考慮提供M2布雷德利戰車。這可能象徵著西方盟國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重大轉變。
-
拜登稱若真有意終戰願對話蒲亭 馬克宏諾不逼烏妥協
2022-12-02 09:54:25美國總統拜登今天表示,如果俄羅斯總統蒲亭真的想結束烏克蘭戰爭,他會願意進行俄烏開戰後與蒲亭的第一次對話。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承諾,不會逼迫烏克蘭與俄羅斯進行和談。
-
電價4月恐續調漲 業界盼漲10%逐步調整較合適
2023-02-24 22:18:03台灣電價4月份是否調整?政府3月將做出最後決定,工商企業界高度關注供電穩定性,對於電價,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認為,應該以逐步緩漲,漲幅10%以內較為合適。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建議,台灣核能發電廠有延役的需要,中長期也要思考整體能源政策問題。
-
喬治亞抗爭奏效!執政黨撤「外國代理人法」|寰宇掃描
2023-03-09 20:43:57 -
歐洲7億人能源危機 仰賴俄化石燃料各國自尋解方
2022-11-29 20:00:03民生問題讓歐洲許多國家自春天開始就罷工抗議不斷。路透社(Reuters)匯整英國光是11月就有150所大學的7萬名教職員、護理人員、物流工人和不同鐵路工會發起罷工,希斯羅機場(Heathrow)外包地勤工人打算趁世足賽期間罷工,郵差工會也要自月底開始趁耶誕賀卡熱季發起罷工。
-
法德領袖巴黎會見澤倫斯基:俄國絕不該戰勝
2023-02-09 09:49:56法國總統馬克宏今晚在艾里賽宮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為俄烏開戰近一週年首次,並與德國總理蕭茲共進晚餐。馬克宏強調「決心伴隨」烏克蘭「走向勝利」;澤倫斯基請求提供重砲武器。
-
澳法破冰聯合向烏供炮彈 拜登:不軍援F16戰機
2023-02-01 12:31:21澳洲和法國關係解凍,並宣布聯手生產炮彈,軍援烏克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即將滿一年,烏克蘭近日獲得多國援助主力戰車,期望能再得到遠程飛彈和戰機等支援,拜登30日向記者表示,沒有軍援F-16戰機的打算。
-
曾因潛艦合約鬧僵 澳法破冰同為烏克蘭生產砲彈
2023-01-31 17:02:32法國和澳洲今天在巴黎舉行部長級會議後宣布達成協議,將聯手為烏克蘭生產155毫米口徑砲彈,展現太平洋盟國之間設法修補關係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