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軍.傅政華被判死緩 廿大後或習風暴清政敵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9 月 23 日訊】中共前公安副部長傅政華、孫力軍,接連被判處死緩、終身監禁。分析指出,案情涉及政變集團,兩人所謂「重大立功表現」,後續可能指向江澤民派系與曾慶紅。二十大後,可能將出現清洗政敵的猛烈風暴。
中共二十大會議十月召開前,「孫力軍政治團夥」「政法六虎」,五人接連遭到重判。9月23日,主犯、前公安副部長孫力軍,被判死緩、終身監禁。前一天,六人中最高階的正部級傅政華,也被判處死緩、終身監禁。
時事評論人 唐靖遠:「刻意營造一種肅殺氣氛,讓各種不穩定因素不敢輕舉妄動,現在(中共)這個慣例,再次得到了執行。」
歷史學者暨時事評論人 章天亮:「傅政華是政變集團中第一個判死緩的人,這意味習近平對政敵的清理下手更重,我想他清洗政敵的風暴在20大後,很可能比18大之後更加猛烈。」「它(當局)實際上在講孫力軍這事時候,已經把它和周永康連在一塊兒了,我們都知道薄熙來周永康,是屬於政變集團。」
9月20日,《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刊文盤點過去十年的反腐,再提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案,稱「有力消除了黨內重大政治隱患」,並稱誰也沒有免罪券、「誰也不是鐵帽子王,不論地區領域,不論在職退休,該開刀就開刀,該清除就清除。」
歷史學者暨時事評論人 章天亮:「後面再提鐵帽子王時候,就是指向曾慶紅了。習近平在19大之前,跟曾慶紅可能是達成妥協,然後傅政華可能交代出,實際上(習曾)雙方達成妥協後,曾慶紅私下還有更進一步的政變動作。」
孫力軍與中型老虎傅政華,當初都被通報嚴重的政治罪名,如今被判死刑但緩刑,原因指向所謂「重大立功表現」,究竟供出了誰?引發關注。前中紀委書記尉健行的撰稿人王友群曾在《大紀元》撰文表示,孫力軍的後台老闆,是孟建柱、曾慶紅、與前中共黨魁江澤民。
美媒記者7月在新書披露,孫力軍利用微信(Wechat)監控高官,還委託騰訊開發一套預測系統,預測政治權力繼任人,但這項目一直沒有完工;孫的動向,引起了中共最高層的警覺。
時事評論人 唐靖遠:「傅政華因為有重大立功,就非常僥倖的被當局刀下留人了,不得減刑,只能在監獄中一直關押到死為止,可見他身上的秘密究竟有多黑暗,要是一旦曝光了,可能對當局的政局,都會帶來非常大的衝擊。」
「孫力軍團夥」都曾迫害法輪功,傅政華、孫力軍分別曾任中央及公安部的610辦公室頭目、兩人都涉入(2015年)709維權律師大抓捕事件。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張東旭 整理報導
相關新聞
-
中共國務院槓上中宣部?封控不同調現亂象
2022-11-23 13:24:36中共當局發布兩套矛盾的封控政策,被認為是國務院槓上中宣部,分析指出,習李不同調,反映清零政策引發的高層分裂,還在繼續擴大。
-
外媒關注中國抗議浪潮 章天亮:中共維穩失效
2023-02-16 17:36:36中國武漢繼2月8日有萬人上街抗議之後,15日再度爆發抗議遊行。大批退休老人聚集在漢口的中山公園,抗議中共的醫保政策,多家外媒報導關注。自媒體人章天亮分析,從白紙革命、煙花革命到這次白髮革命,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的民間抗爭,就像是海浪一樣,一波一波衝擊了中共的大壩,中共已無力阻止。
-
傅政華出鏡懺悔有蹊蹺 習放狠話 專家:隔山震虎
2023-01-12 17:54:36所謂孫力軍政治團伙之一的傅政華,日前公開「電視懺悔」,兩天後,習近平嚴厲警告大戲登場,專家分析,傅政華出鏡有蹊蹺,習近平是隔山震虎,另有目的。
-
抖音認知作戰 謝金河:中共年花兩千億人民幣對付台灣
2022-12-19 09:20:37財經專家謝金河多次對抖音認知作戰提出警告,因為抖音已成中共官方控制的媒體。謝金河18日在一場論壇上,透露抖音前高層向他表示,中共計畫性透過抖音影響台灣,但台灣卻渾然不覺。學者明居正也分析中共認知作戰的關聯性。
-
謝金河:抖音是毀台灣推手 中共認知戰深入民間
2022-12-06 18:24:40台灣財經專家謝金河4日出席新書座談會時警告,中共認知作戰已經深入民間,軟體抖音(Tiktok)是毀滅台灣的很大推手,也已被中共官方喉舌入股影響,台灣政府絕不能夠悶聲不響、要清楚表態。
-
中共清零政策退場? 地方已無錢付核酸費|中國一分鐘
2022-12-03 21:27:15過去一週全國各地發生一系列抗議活動後,一些城市正在放寬清零政策限制,其實地方財政因為清零政策窘困,根據中共財政部的數據,在1月至10月期間,地方政府的支出比收入多出11.8兆元人民幣,約1.65兆美元,也為此大舉借債。官方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前十個月,與COVID相關的醫療支出猛增13%。
-
中國防疫鬆綁 「大白」失業 跳樓討薪
2022-12-09 16:53:48中共清零政策,造成地方財政緊缺,加上疫情防控鬆綁,多地的「大白」防疫人員失去工作或拿不到薪資,紛紛上街抗議,甚至有人要跳樓索討薪水。
-
南京深夜再爆學生抗爭 要求解封、開放返鄉
2022-12-06 22:32:11再來關心,中國民眾抗議中共當局封控過度,爆發的「白紙運動」已經過了一週,各大城市陸續放寬管制措施,但步調不一。5日晚上,南京工業大學由於封校期間發現陽性,大批學生在校園集會表達不滿,要求校方讓他們提早返鄉。
-
青年主持人遭毒打慘死 龐勛案更多細節曝光
2023-02-16 17:36:24日前,原四川廣播電台主持人,法輪功學員龐勛被中共迫害致死,畫面引起大量網友憤怒,現在案件爆出更多細節。
-
白紙運動海外推手突發「不自殺聲明」
2022-12-05 11:35:34因廣傳白紙運動訊息而名聲大噪,網名「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推特網友,突然在推特上發表不自殺聲明,引發外界關注。
-
中國掀起反共潮 北京民眾:馬列才是境外勢力
2022-11-28 21:20:56新聞一開始,帶您鎖定,中國各地掀起抗議中共封控的浪潮,蔓延北京和上海。有影片顯示,北京民眾群情激憤,反駁中共散布的「境外反華勢力」說法,諷刺中國共產黨和馬列主義才是境外勢力。
-
「重慶哥」怒斥封控被抓!民眾與警察搶人成功
2022-11-25 14:02:3324日,一名重慶男子在街頭仗義執言,指控中共種種不人道的封控措施,中國人民沒有自由深感痛苦,現場大批圍觀民眾紛紛叫好,並幫助男子從警方手中脫困。相關影片在網路上瘋傳,中國大陸網友將這名男子封為「重慶超人哥」。
-
邱國正:共軍恐突入逼近12海浬 越過就打掉
2023-03-06 21:05:20新聞一開始,馬上帶您看到,中共週末舉行兩會,國防部長邱國正(6日)在立法院表示,中共對台動武的態勢比以往強烈,而外傳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來台訪問,邱國正說國軍有超前部署,要警惕中共有可能藉口突然進入台灣領海基線,向12海浬的領空基線逼近,台灣為了因應共軍無人機、間諜氣球等威脅,已經將過去「不開第一槍」的原則,改為只要有航空實體進入領空基線,就要射擊。
-
迫害法輪功.揚言消滅信仰 前宗教局長被拒入境台灣
2023-02-12 01:30:12中共前宗教局長葉小文,申請入境台灣遭到拒絕;中華民國政府陸委會10日證實,因為葉小文曾迫害法輪功學員。葉小文被披露,在宗教局長任內,曾說出共產黨的任務,是要從地球上消滅所有宗教、消滅人對神的信仰。台灣已故的樞機主教單國璽就曾指出,中共宗教局就是為了消滅宗教。
-
要求債務重組 斯里蘭卡議員:否則要「中共滾蛋」|寰宇掃描
2022-12-05 22:09:18斯里蘭卡深陷中國一帶一路債務陷阱中,今年7月因國家破產,爆發該國有史以來最大示威,不過債務問題至今未解。斯里蘭卡反對派國會議員拉薩瑪尼卡姆最近警告,斯里蘭卡的經濟窘境是中共所造成,若中共當局不願協助斯里蘭卡進行債務重整或取消債務,他將發起「中共滾回家」運動。
-
中共行政手段卡關 義美佳德不補件、深耕台灣
2022-12-13 13:18:36中共以行政手段,註冊資訊不完整為由,禁止台灣多項產品輸中,台灣食品業者也回應,中共要求補件的內容涉及到機密,也放棄補件。
-
駭客組織「匿名者」撐白紙 攻擊中共網站提五訴求
2022-12-02 13:16:24國際駭客組織「匿名者」11月29日宣布展開白紙行動,聲援中國公民站在一起,反對壓迫的中共政權。並在今天(2日)開始攻擊多個中共當局的網站,公布上海市警察名單,截至目前,被癱瘓的黑龍江肇東市紀檢監察網仍無法訪問。中共官方也沒有對駭客行動進行回應。「匿名者」組織提出五點訴求,包括要求中共停止強制核酸檢測和強制隔離;取消疫情政策;要求中國言論自由,不刪帖不封號;拆除網絡防火牆,讓人們看到真實發生在世界和中國的事情;以及,放開護照辦理,開放國門,出境不可勸返等。
-
中共文件指2.5億人染疫 多共產黨員亡
2022-12-23 11:51:49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中國疫情延燒,一份流出的中共衛健委21日會議紀要顯示,全國20天近2.5億人染疫,中國多地殯儀館遺體堆積的畫面流出,大量中共高官和退休幹部,也在近日密集死亡。有網友爆光:在中南海死亡的高官在八寶山殯儀館,已設置「專有火化渠道」,甚至設有「專門火化爐」。
-
北京疫情慘烈 外籍醫生:行醫30年從未見過
2022-12-27 22:50:52全球經過三年的疫情,各國漸進式恢復正常生活,不過直到12月7日前,中共仍堅持所謂的動態清零。近日,中國各地疫情急速升溫,北京疫情尤其嚴重,醫院、火葬場不堪負荷,在北京行醫多年的外籍醫生們表示,這種情況前所未見。
-
中國經濟下滑 廣東工廠招工時薪9元人民幣
2023-03-02 20:32:44中共三年「清零」重創中國經濟,知情人披露,許多中國企業招聘的都不是正式僱員而是臨時工,而且每小時的工資都很低。近期在東莞有工廠招募臨時工,竟開出人民幣9元的時薪,換算成台幣時薪也只有40元左右,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