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化作藝術品 以魚兒視角感受海洋環境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10 月 11 日訊】環保意識日漸抬頭,彰化縣王功蚵藝文化協會,邀請5位青年藝術家進駐王功,透過漁網、漂流木、尼龍繩、浮標等海廢做成的藝術品,以海洋生態浩劫為題,打造藝術體驗迴廊,讓遊客以魚兒視角,體驗海洋環境。

    藝術治療師 黃文妤:「這一些海洋廢棄物,它可以轉變成,具有生命的一個型態的萌芽。」

    藝術家親自解說作品,利用漁網、保麗龍、浮標等海廢,經過她的巧手,組合成像是珊瑚礁海底生物藝術品,傳達環境保護理念。

    藝術治療師 黃文妤:「這些廢棄物轉化成大家可以理解的,例如魚的形象,或是颱風或是珊瑚礁的形象,讓大家去思考說,這些廢棄物跟生命之間轉化的關係。」

    這次王功蚵藝文化協會,邀請5位青年藝術家進駐創作,特別的是其中有位花藝師,以漂流木為基底,加上尼龍繩和流刺網,做成一系列藝術品。

    花藝師 呂孟蓉:「如果我們不去理這些海洋廢棄物,它們其實就很像一個有機體,會一直無限蔓延,就很像是我的作品裡面,會把尼龍繩把它弄得很像是藤壺的那種感覺。」

    王功蚵藝文化協會藝術總監 余季:「它不是只有一個單純的一個作品,或者是一個雕塑,而是它是一個情境,你進入那個情境去感受我們自然現在遭遇到所謂不安的海洋。」

    海廢的運用可以做成蚵殼屏風、蚵殼藝術品,以及蚵殼粉做成的花器,這次特別打造藝術體驗迴廊,讓遊客以魚兒視角感受目前的海洋環境。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