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下修全球九成國家GDP 三因素傷經濟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10 月 12 日訊】早安新唐人先來聚焦,國際貨幣基金(IMF)11日再度下修今明年全球經濟預估,超過九成國家都遭到下修,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堅持「清零」政策且房市脆弱,各先進國家升息抗通膨,以及俄烏戰爭造成能源及糧食價格上漲,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連續兩季出現負成長,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和中國也將繼續放緩。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微幅上修,比上次預測的增加0.1個百分點至3.3%,但明年成長率下修0.1個百分點至2.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美國、中國和歐元區三大經濟體將繼續停滯不前。簡而言之,最糟糕的情況還沒有到來,對許多人來說,2023 年會感覺像是一場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僅為3.2%,低於2021年的6%;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2.7%。

    報告指出了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三大挑戰:俄烏戰爭、通貨膨脹,以及中國的經濟放緩。報告預計,由於極端嚴苛的防疫政策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中國經濟今年只會增長3.2%,明年也只會回升至4.4%。

    另外,雖然全球經濟放緩,但通脹壓力可能比預想的更加持久。IMF預計,全球通脹率將在2022年第三季度達到峰值9.5%,2023年開始下降,並於2024 年降至 4.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隨處可見,快速上漲的價格,尤其是食品和能源價格,正在給弱勢家庭造成嚴重困難。儘管經濟放緩,但事實證明,通脹壓力比預期的更廣泛、更持久。」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 陳悅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