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防禦分水嶺 NASA成功撞偏行星軌道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10 月 20 日訊】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任務,目標是要撞偏小行星原先軌道,原本曾說改變幅度只要達到73秒,都算任務成功,最終軌道周期成功縮短了32分鐘,也為將來地球面臨隕石碰撞時,提供寶貴的經驗。

    NASA署長 尼爾森 (Bill Nelson):「這是行星防禦分水嶺的一刻,也是人類分水嶺的一刻。」

    NASA於10月11日宣布,美國首次有意讓太空飛行器撞上小行星的任務,成功將小行星撞偏它的自然軌道,任務目的是為星體撞地球的潛在威脅預先準備。

    名為「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的飛行器,撞擊目標是一顆與足球場大小差不多的蛋形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以每11小時55分鐘圍繞一顆更大的母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一圈。

    任務中,這台比自動販賣機還要小的飛行器(DART),要以純粹的動能,將迪莫弗斯撞離原先的運行軌道,科學家預測此撞擊將會讓迪莫弗斯的軌道路徑縮短至少10分鐘。

    NASA署長 尼爾森 (Bill Nelson):「現在,團隊已經證實,飛行器的撞擊將迪莫弗斯圍繞迪迪莫斯的軌道,改變32分鐘,成功地改變了它的軌跡。」

    任務無比成功,讓研究團隊興奮的高舉雙手歡呼,迪莫弗斯的軌道周期改變了4%,從11小時55分鐘環繞一圈縮短為11小時23分鐘。

    史上首次行星防禦系統測試歷時7年開發、耗資 3.3 億美元,這次成功的經驗,將會在未來地球面臨隕石碰撞時,派上極大用場。

    新唐人亞太電視 Sherry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