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好尿布再開車!公車司機長期血便 竟是潰瘍性結腸炎
文:陳如頤(NOW健康)
1名40多歲公車司機,長期腹痛和腹瀉,工作時只能包著尿布再上路,加上頻繁血便導致嚴重貧血,血紅素從14Hb掉到5Hb,時時擔心休克、開車出意外。這名病友10年來以為腸躁症作祟,直到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隨後聽從醫師建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血紅素恢復正常,每天排便降低至3、4次,生活品質終於獲得改善。
潰瘍性結腸炎反覆發作 常被誤診為腸躁症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胃腸內科教授吳登強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就是腸子潰爛,一開始多在靠近肛門的直腸部位,之後會延伸到乙狀結腸、橫結腸和升結腸。而潰瘍性結腸炎較令患者困擾的就是會反覆發作,尤其在感冒或是壓力大時特別好發。
許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初期誤以為是腸躁症,事實上兩種疾病並不相同。吳登強說明,腸躁症是功能性的急症,便秘、腹瀉兩者輪番上陣,裡急後重,急需大便但卻解不出來;潰瘍性結腸炎也有這樣的症狀且會更嚴重,長期的排出血便和黏液,還會導致貧血、體重減輕,通常身體也較為虛弱。
根據2015年的統計資料來看,目前潰瘍性結腸炎在台灣的盛行率,每10萬人口有12.8人,而且近年來有逐漸成長的趨勢,主因為近年來國人的飲食西化,造成環境改變,而壓力大造成的情緒障礙也是一大原因。
好發中壯年族群又以男性居多 遺傳也是風險因子
高雄巿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主任許文鴻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文明病,隨著飲食西化和環境改變,越來越多人有這樣的困擾。以台灣、亞洲地區來看,病友多是偏年輕的20至40歲中壯年族群,且以男性居多。這個族群正是社會主要的工作人口,因慢性疾病纏身而引爆壓力,不僅影響個人和家庭,也可能影響社會生產力。
吳登強補充,遺傳也是潰瘍性結腸炎的一大風險因子,若父母為潰瘍性結腸炎病友,子女罹患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之多;而抽菸、飲食、腸道的微菌叢狀態等,都是容易誘發潰瘍性結腸炎的原因。
中重度患者治療著重免疫調節 生物製劑有效控制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情可輕可重,尤其是占10%至20%的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侵犯範圍相當廣,嚴重度也比較高;長期輕忽不去處理的話,恐出現瘻管、腸穿孔等併發症,同時也會增加大腸癌、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失智症與帕金森氏症等風險。
許文鴻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策略著重在免疫系統的調節;藥物的種類相當多元,包括局部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而近10年來發展較多的則有生物製劑。尤其對於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病友,當傳統藥物無法穩定病情、控制發炎時,生物製劑便是目前較好的藥物選擇。
受疫情影響患者不敢回診 長效性藥物助追蹤控制
目前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可用的生物製劑有4、5種,依注射頻率有2周使用1次,也有1、2、3個月1次;依使用方式有皮下注射、靜脈注射、混和注射,且許多有健保給付。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溝通,依據個人病況、年齡、生活形態和用藥習慣,找到較合適的治療方式。
這2年來新冠疫情的打擾,讓許多患者不敢回醫院而中斷了治療,但由於潰瘍性結腸炎這種慢性病需要長期追蹤和控制,因此,長效性藥物在這時候就發揮的作用。
長期置之不理嚴重恐釀癌 定期用藥讓生活回正軌
吳登強指出,截至目前為止,潰瘍性結腸炎是沒有辦法根治的疾病,若不去治療處理,因而讓腸道發炎、腹瀉、拉血便等的症狀反覆發作,不但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有1.8%的機率發生癌症。
醫師提醒,由於潰瘍性結腸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一樣,只能控制、不發作,並與之和平共處,因此,藥物的使用就顯得特別重要。呼籲病友遵照醫師指示,規律用藥和定期追蹤,有助良好控制病況,進而有機會免除許多併發症的產生,讓生活回到正軌。
相關新聞
-
潰瘍性結腸炎又稱「總統病」 持續腹瀉.嚴重腹痛要注意!
2020-09-16 18:34:4853歲田姓中小企業老闆,近幾年常腹瀉卻不以為意,直到腹瀉合併黏液和血液,才趕緊安排大腸鏡檢查,另1名45歲徐姓家庭主婦,更是每天腹瀉高達20次,2人都以為是壓力過大導致腸躁症,但最後卻都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所幸透過藥物治療、培養良好習慣,終能與疾病和平共處,也降低日後癌化風險。
-
反覆腹瀉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2022-01-20 18:32:28持續或是反覆拉肚子、甚至伴隨血便,不要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當心罹患了潰瘍性結腸炎。1名3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跑廁所從1天3、4次到5、6次,甚至嚴重到1天10次,幾乎離不開馬桶,且全身癱軟無力,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最初以大腸激躁症治療,後來開始出現血便,經過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
肚子腹瀉、盲腸痛怎麼辦?按1穴位止痛止瀉,宿便排光光,想要腸命百歲,飯後別做這件事 ,真神奇!壓1處再放開,檢查有沒有盲腸炎?為何割掉「盲腸」虧大了?| 胡乃文開講Dr.HU_32
2020-06-18 11:15:28肚子痛怎麼辦?肚子痛先分清楚是「上腹痛」還是「下腹痛」?如果是上腹痛,可能是胃痛,如果是下腹痛的話,有可能是子宮痛、卵巢痛、盲腸痛、便秘或腹瀉痛。今天,我會跟大家談一談盲腸、腹瀉,還有便秘這3種痛。
-
胃潰瘍症狀不明顯易忽略!出現5大徵兆速就醫不能等
2023-06-19 17:47:01胃潰瘍是指胃酸和消化酶過度分泌,侵蝕了胃黏膜的保護層,導致胃黏膜受損形成1個或多個損傷;一旦出現胃潰瘍,患者除了會胃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和食慾不振,還可能引發胃灼熱感、上腹部不適感、體重減輕和解血便等症狀。
-
肚子不舒服? 到底是腸躁症還是腸病毒 | 談古論今話中醫(348)
2017-04-22 17:31:27腸躁症又名大腸激躁症,可能是胃腸科門診中最常見的毛病,雖然不會致命,但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常常造成很大的困擾,腸躁症好發於情緒緊張型的人。 而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目前有60多種,並且仍在陸續發現中。腸病毒一直持續的存在人類之中,它們廣泛的分布在全世界,包括地下水道的汙水,並且只感染人類。這一集我們邀請到中醫全聯會理事長也是義守大學中醫系教授陳旺全醫師來到分享腸躁症和腸病毒如何用中醫來辨證論治
-
無痛性大腸鏡 嘉縣鄉親免費檢查
2011-12-17 21:48:40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而大腸癌更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為了關心縣民的健康,嘉義縣政府與縣內各大醫院配合,提供免費無痛性大腸鏡檢查,幫助民眾及早診斷。
-
連續拉肚子狂跑廁所 慢性腹瀉可能是這6個原因惹的禍
2023-05-19 11:09:42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拉肚子的經驗,而拉肚子的「腹瀉」現象,又可以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區分的方式取決於腹瀉的持續時間,通常只要腹瀉出現長達連續幾周,那就是所謂的「慢性腹瀉」,而慢性腹瀉可能只是食物上的過敏或藥品的副作用,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警訊。
-
以為痔瘡竟是大腸癌 醫師告訴你可能潛藏的重大疾病
2019-08-15 16:13:22日本大腸肛門病學會肛門領域指導醫師,同時也是平田肛門科醫院院長平田雅彥醫師,在他的著作中,特別將一般人容易誤以為是痔瘡的疾病整理如下:
-
銀髮族健康飲食 三低一高
2013-10-24 20:33:39慢性疾病患者除了看醫生吃藥,最好能搭配正確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由雲林縣古坑衛生所主辦的關懷社區活動,請來了營養師和公衛護士在現場以烹飪好的菜餚,協助銀髮族民眾認識健康的飲食。
-
肚子老在翻攪是胃不好?6大症狀讓你認識「腸躁症」
2023-05-23 12:44:54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加上經常久坐、三餐外食,腸躁症就成了常見的症候群,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5人中就有1人受腸躁症困擾。
-
一天腹瀉十多次 恐罹患克隆氏症
2018-03-06 18:16:42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翁昭旼理事長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型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由於症狀與大腸激躁症類似,均為腹痛、腹瀉,因此常被患者所忽略。
-
吃「藥」一定傷腎?專家:不當服用才是禍首
2019-05-28 15:25:10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國內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以致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人口也隨之增加,以致於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持續增加,不少患者必須每天服用許多藥物,增加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
內視鏡切除瘜肉免動刀
2015-12-11 00:33:57家族有患大腸瘜肉,或家族史患有大腸癌或線性瘜肉,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大腸瘜肉演變為大腸癌之前症狀不明顯,除非瘜肉已經大於1公分或已到晚期才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大腸內視鏡做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性瘜肉並切除,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
1歲女童血便一個月 竟是大腸息肉作怪
2016-06-20 21:49:13嬰幼兒血便的症狀很多,新手媽媽可得多注意,台中一歲的女童,連續一個月不斷的解血便,因為沒有哭鬧,初步診斷為蛋白質過敏,改餵母奶,但症狀沒有改善,到大醫院經過大腸鏡檢查後,確認是大腸息肉造成的反覆血便。
-
長期便秘問題多!3穴位解便秘治痔瘡,用它滾動肚子,按摩清腸排宿便。吃什麼水果助排便?腸躁症按1穴,趕走腹瀉| 胡乃文開講Dr.HU_204
2023-09-08 10:57:07長期便秘問題多!3穴位快速解便秘治痔瘡,用它滾動肚子,按摩清腸排宿便。吃什麼水果助排便?腸躁症按1穴,趕走腹瀉。
-
拉血便以為是痔瘡!50歲婦照大腸鏡才知患大腸癌3期
2023-10-12 20:40:1150歲的許小姐平日都有運動習慣,也不菸不酒,體態也算是正常,自認身體很健康。過往每4至5年會安排基礎健康檢查但從來沒做過大腸癌篩檢,因覺得自己還算年輕還不太需要大腸癌篩檢。某日,她看到新聞報導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1,並且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她心想今年似乎是時候來為自己安排1次篩檢。
-
小孩蔬果水分攝取少 當心便秘血便
2017-12-21 15:32:44許多成人因接受健康檢查而發現腸道息肉,事實上,小朋友也可能長出息肉、引發血便。一名4歲女童一直有血便問題,家長帶她到診所就醫,懷疑是便秘肛裂而產生血便,但治療效果不佳,最後至大型醫院就診,確診為「幼年型息肉」。
-
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 顧不好會影響情緒
2017-08-02 17:53:00這幾年醫學界注意到人體的腸道神經叢對情緒有重大影響,引起多方關注,稱之為「第二大腦」。其實,在幾千年前中醫已經提到五臟六腑運作與情緒變化息息相關。
-
【醫案】白雪公主
2016-10-25 10:53:11在 一個寒冬的午後,從南部來了4個人,吵雜地將一位面容雪白的婦人架著送進診間。我請大家安靜才問:「妳怎麼了?」她說頭暈得很厲害,全身無力,眼睛睜不開。見她那張毫無血色的白唇喘得快說不出話來,她的姊姊就在旁代訴:「她的血紅素4.7,西醫要幫她輸血,但是她不肯,因為上次輸血之後很不舒服。家中的7個姊妹輪流打電話來關心。」
-
「冬病夏治」三伏貼 孕婦及1歲以下小孩不宜
2018-06-29 16:08:58「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治療慢性疾病、虛寒性疾病的妙方,由於在這段時間是陽氣最旺盛之際,故將辛散溫熱的中藥材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刺激人體內的陽氣,可以達到驅除寒邪以及提高抵抗力之功效,不過醫師提醒孕婦、1歲以下小孩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千萬不可貿然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