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強制北送脫北者涉及中國人權問題

南韓脫北者人權團體「統一媽聯合會」公布脫北女性處境調查報告指出,中共對脫北者的強制北送政策,不僅影響脫北者人權,也影響脫北女性的中國籍丈夫與子女等本國人的人權。示意圖。(圖/Getty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11 月 20 日訊】南韓脫北者人權團體「統一媽聯合會」公布脫北女性處境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對脫北者的強制北送(遣返北韓)政策,不僅影響脫北者人權,也影響脫北女性的中國籍丈夫與子女等本國人的人權。
統一媽聯合會近5年對221名現居中國的脫北女性,以及300對現居南韓的脫北者夫婦(脫北女性與中國丈夫)進行調查,指出在脫北者中占75%以上的脫北女性,因中國強制北送政策受到生命威脅,因此產生的心理創傷不只在她們身上,最親近的中國籍丈夫也受到影響。
報告指出,現居中國的221名脫北女性中,75%認為自己目前在中國的生活並不安穩,35%因為害怕再次被抓回北韓而有輕生念頭,其中7人曾實際嘗試。
受訪者中,13人曾在北送後再次脫北,11人表示曾差點被遣返,但靠金錢賄賂被釋放,37人曾有躲避公安追捕的經驗。目前隨妻子移居南韓的300名中國丈夫中,也有37%曾因與脫北女性結婚而被迫逃亡,超過9成曾因強制北送政策被迫與家人分離。
「在中國的3年我晚上都睡不好」,2006年脫北抵達中國、2009年逃往南韓的統一媽代表金政亞對中央社記者表示,許多脫北女性只要聽到「公安」兩個字就非常害怕,對一切類似警鈴的聲音也非常敏感,還生活在中國的脫北女性,近6成會夢到強制遣返的惡夢。
強制北送威脅造成的心理不安症狀甚至反映在中國丈夫身上,300名受訪的中國丈夫中,6成曾因強制北送做過惡夢,近4成至今仍深受惡夢所苦。
強制北送悲劇自然也對看著父母恐懼長大的孩子造成影響。在受訪者證詞中可以得知,這些脫北者第二代已經有人上大學、出社會,「這些都是會世代延續下去的問題」。金政亞質疑:「看著媽媽每天擔驚受怕、看著媽媽被抓走,或是媽媽再也沒能回來、沒有媽媽的這些孩子不會受到影響嗎?」
金政亞提到,從證詞中聽到的案例包括一名殘疾中國男性,在脫北者妻子強制遣返後,因過於絕望輕生,獨留11歲的女兒,「最後親戚來分光家產、孩子被送孤兒院」,「如果沒有強制北送,這些都不會發生」。
2015、2016年曾有調查指出,在中國生活的脫北女性多達20萬人。「我當時聽了也覺得太誇張了」,金政亞說,但實際問過在中國傳教、從事仲介協助脫北者離開中國的牧師,他們認為20萬這個數字甚至太保守,「至少要算50萬」。
在統一媽2022年公布的報告中,目前仍居中國的脫北女性平均一人有1.37名子女,「代表這些脫北者第二代的數量是很多的」,金政亞表示,實際上可能更多。
金政亞分析,中國政府實際上與北韓政府合作阻止脫北者前往南韓,原因在於這些外移的脫北者可能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問題關注度上升,而公開主張強制北送政策涉及中國本國人民人權的金政亞,也被列入黑名單。
金政亞曾就中國各地公安近年自發實施的「臨時居住證」制度,徵詢相關人士意見,指出這項制度的誕生「要不是公安權限提升,不然就是中國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強制北送的問題真的影響到中國人民」。
臨時居住證是由公安登錄脫北女性資料後發給的證明,可以在轄區內活動、工作,但無法搭乘火車或飛機長距離移動,也無法去醫院看病,更重要的是,如此密切監控脫北女性的系統,讓她們在隨時可能被遣返的威脅下,不得不任人擺佈。
報告認為,中國政府不只是依北韓要求遣返脫北者,而是自發性實施「強制北送」政策。
根據統一媽取得的中國居民與公安相關人士證詞,因COVID-19疫情封鎖邊境的北韓,自2020年5月起正式通知中國不要再送返脫北者,但直到最近在延吉一帶仍有脫北者被捕,超過100名脫北者被拘留在遣返前最後一道關卡,吉林省圖們市的監獄裡。
「這代表中國並不完全因北韓要求才逮捕脫北者」,金政亞說,「強制北送對脫北者人權造成的侵害,不只是北韓政府,也是中國政府的責任」。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中共助紂為虐!遣返數百名脫北者 南韓強烈抗議
2023-10-20 07:41:08南韓駐聯合國大使,18日就中共強制遣返600多名脫北者,表達強烈抗議,認為是涉及人權的重大事件。呼籲國際社會保護脫北者人權,防止強制遣返事件再度發生。
-
南韓逾兩千不明包裹 要求中共說明
2023-07-24 08:12:05南韓警察廳週日(23日)表示,警方從7月20日到23日,總共接到2058起可疑國際包裹的通報。南韓外交部表示,已經要求中共外交部等中方機構查明。
-
台灣遊行響應《國有器官》 籲南韓抵抗壓力傳真相
2025-06-02 16:05:51加拿大紀錄片《國有器官》在美國、澳洲、台灣與日本等多個城市上映。台灣民眾6月1日在台北舉辦遊行響應支持,然而,南韓首爾電影院卻因壓力,取消放映《國有器官》,對此,台灣發行商負責人與律師喊話南韓,抵抗壓力,共同傳播真相。
-
獲加拿大政治庇護 台助中國維權人士陳思明出境
2023-10-09 20:48:39中國維權人士陳思明,受到中共政治迫害,在九月下旬逃到台灣,在台灣、加拿大與人權團體協助下,迅速獲得加拿大政府提供政治庇護,已飛抵加拿大。陳思明感謝各方協助。
-
愛爾蘭參院通過決議 關切中國人權挺台灣免受威脅
2024-01-26 19:33:42愛爾蘭參議院近日通過決議,對台海緊張局勢持續升高表示關切,並支持台灣民眾免於受威脅及享有和平的權利。愛爾蘭國防部長馬丁也關切若台海情勢不穩定,足以導致廣泛且破壞力極強的安全、政治和經濟後果。
-
深諳中共本性!美重量級漢學家林培瑞訪台
2024-09-12 19:32:32歡迎回來,美國重量級漢學家,現年80歲的林培瑞博士,近期受邀來台,開展一系列人權講座。林培瑞11日才剛提到,習近平當不成小毛澤東,既無腦力也無魅力。今天在台灣中研院,林培瑞不僅大談中共製造的全球受害者,更點出中共影響力的輸出基礎,來自自然化的自我審查機制。他也呼籲國際要合作,擴大中共破口。
-
陳思明在台跳機加拿大尋庇護 仍遭中共死亡恐嚇
2024-01-08 19:39:57中國大陸異議人士陳思明,三個月前「跳機」滯留台灣,後來在台灣政府協助下流亡加拿大庇護,近期兩次遭到中共的死亡恐嚇。其中一次,他新年前夕在社群媒體發文,許下2024年願望,祝福賴清德當選、中共黨魁下台、共產黨垮台,卻接到來自中國湖南朋友的所謂「關心」,勸告陳不要惹麻煩。陳思明表示,理解中國境內朋友的恐懼,他想告訴中國的朋友們:他人在加拿大,這裡不是中國。
-
中韓加強半導體供應鏈合作?韓方聲明不同調
2023-05-27 19:12:17美國政府以國安為由,敦促其他國家限制中共取得先進晶片之際,中共商務部今天公布,中方在亞太經合會期間,與南韓達成雙方加強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但南韓官方針對同樣會議的聲明,卻沒有提到半導體,反而提到有向中方表示,必須穩定重要原材料的供應鏈,讓南韓在中國的企業能享有一個可預測的商業環境,兩方不同調引發各界議論。
-
美日韓峰會將提台海和平 尹錫悅:三方里程碑
2023-08-15 19:58:10歡迎回來,美日韓三國領袖預計這個禮拜五召開峰會。根據外媒報導,三方預計將打造新安全架構,遏制中共與北韓的威脅,並將在聯合聲明中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
克服恐懼 活摘見證者實名曝光中共滔天罪惡
2023-08-09 21:21:362015年,曾在大陸軍隊醫院工作的鄭治,曾匿名向大紀元曝光了中共活摘器官的罪行。8年之後,當他克服了內心巨大的恐懼,終於決定公開講出中共的反人類罪惡。
-
曹興誠提告國台辦恐嚇 法律行動籲認清中共邪惡
2024-11-11 13:17:53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天(1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要控告中共國台辦對他的恐嚇,今天到台北地方法院提出自訴。曹興誠指出,中共才是真正在損害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利益的政權,也呼籲所有中華民國國民,認清中共的邪惡。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強震登朝鮮日報頭條 加拿大網紅:大家都好冷靜
2024-04-05 12:49:56花蓮強震,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住在台灣的加拿大網紅,表示台灣人地震當下都好冷靜,與外國人截然不同。台灣地震也受到韓國民眾關注,而婦產科護士在地震當下,挺身保護嬰兒的畫面,也登上《朝鮮日報》的大頭條。
-
小米台灣高層遭全面接管 專家指疑有2大目的
2024-05-14 17:21:42中國品牌小米台灣分公司高層大地震,台籍幹部全數遭到撤換,經濟部表示,小米台灣是有通過核准的陸資,沒有疑慮,不過消息一出引起台灣通訊界關注,我們請教財經專家黃世聰,怎麼解讀小米台灣高層變動,由中國小米高層全面接手? 記者 沈唯同:「你提到電動車,小米未來電動車的部分,似乎可能想要打進台灣市場、這部分您怎麼看?」
-
斷交台灣後中共1隻都沒買 宏國白蝦出口少25%
2024-04-08 07:22:43台灣與宏都拉斯在去年3月斷交,轉與中共建交後,由於兩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尚未談妥,加上開價比台灣低5成,蝦農賣給中國意願不高,加上台宏外交關係生變後,出口到台灣的白蝦必須課徵20%的關稅,墨西哥對宏國蝦祭出禁令,宏都拉斯國家水產養殖者協會(Andah)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第一季白蝦出口量為1697.6萬磅,低於去年前3月的2282.5萬磅,出口量下滑25.82%。
-
章天亮:中共六理由無法攻台 美554法案關鍵
2023-06-07 19:09:35旅美歷史學者、知名評論人章天亮,首度訪問台灣,他在演說中指出,中共礙於六大理由無法以武力入侵台灣;美國眾議院立法中的554號法案,在嚇阻上尤其關鍵。
-
中共新規可查旅客手機筆電 台國安局:風險非常高
2024-05-09 10:53:15入境香港、尤其中國得更小心了。中共國安部4月發布2項「執法程序」新規,讓人員擴權能任意檢查個人電子設備,訂7月1日實施,不過,已經有部分中國城市的海關,檢查出入境旅客手機。中華民國國安局副局長今天(8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民眾前往中國大陸,手機內如果有所謂的敏感訊息,被中共當局以「違反國安」處置的風險相當高。
-
林夕追求香港自由遭中共封殺 入圍台灣金曲
2023-07-01 22:29:45歡迎回來,第34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即將在本週六登場,其中公開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而遭中共封殺的的香港知名作詞人林夕,也入圍這次最佳作詞人獎。
-
24中高收入國家對台灣有好感 日韓澳最高
2023-08-12 20:10:13台灣近年來在國際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指出,在全世界中有24個中高、中等收入的國家對台灣有正面的觀感, 而正面觀感比例最高的前五名國家分別為日本82%、南韓75%、澳洲70%、以色列66%與美國65%。而在非洲的奈及利亞、南非與肯亞,對中國的好感居多。
-
南韓跌出全球10大經濟體 人均GDP也輸台灣
2023-07-13 17:16:19南韓央行週三(12日)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名目GDP為1.67兆美元,排名全球第13名,南韓時隔3年,再次跌出世界前10大經濟體地位,分析指出主因為美元走強、韓元貶值,出口表現不佳也是原因之一,IMF推估今年韓國經濟成長率為1.5%,要重回全球前10大可能性也不高。另外根據數據,2022 GDP台灣排名第21名,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南韓,不過如果以人均GDP計算,台灣2022年人均GDP達到35510美元,南韓為33590美元,這是台灣自2003年以來第一次超越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