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吃飯擔」湧萬人 賴清德稱奇.盼疫情平息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2 月 07 日訊】雲林縣廟宇舉辦的「吃飯擔文化節」,被登陸為無形文化資產,往年都在黃曆元月十五日元宵節舉行,因疫情停辦2年後,今年吸引上萬人。副總統賴清德應邀出席,與雲林縣長張麗善一起挑飯擔,體驗雲林廟宇文化。

    二支遶境祈福的南北令旗會合後,一起進場,上萬民眾引頸期盼的「吃飯擔」活動,宣佈正式開動。

    民眾 林先生:「我們這個吃飯擔很久了,以前小時候每個村莊都去逛,很早就去逛。」

    小朋友:「因為媽媽說我們沒有來體驗過,所以帶我們來體驗。」

    家長:「活動辦的越來越盛大,就覺得很吸引人,來朝聖看看。」

    「吃飯擔」的由來已久,前人多使用扁擔挑油飯,提供給遶境祈福的人員食用,因而得名。2014年已經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副總統賴清德首次與會,覺得果然名不虛傳。

    中華民國副總統 賴清德:「久仰雲林馬鳴山鎮安宮吃飯擔文化節的盛名,今天是第一次來,這個場面比過年還熱鬧,果然名不虛傳。」

    雲林縣長 張麗善:「整個民眾的民俗活動全部結合在一起,所以今天這個吃飯擔能夠這麼盛大的辦理。」

    除了享用不盡的油飯外,由於現場冷風颼颼,現煮的薑母鴨攤位前更是大排長龍。因為疫情關係停辦2年的吃飯擔活動,今年再次復辦,許多年輕人都回鄉參加難得的盛事,盛況空前。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祐銘 陳逸文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