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文史工作者陳仕賢 書店重開張再圓鄉土夢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3 月 03 日訊】歡迎回來。網購時代,實體書店漸漸式微,不過鹿港有一位文史工作者,陳仕賢,他逆向思考,將7年前結束營業的書店,重新開張,他說現代人很少看書,之前開書店是為了工作,這次開書店是為了理想,透過他多年累積出版的鄉土書籍,要讓讀者更認識鹿港。

    從小巷弄中轉個彎別有洞天,書店前有個小廣場,布置了桌椅,也有國寶大師題字的紅燈籠,走進書店架上全都是台灣文史與建築相關,尤其專攻鹿港文史書籍,吸引讀者來挖寶。

    民眾:「這些書籍都很重要,等於把鹿港,鹿港的一個歷史、建築,或是一些我不懂的東西,都做了紀錄。」

    這位文史工作者陳仕賢,從17歲開始接觸鹿港文史,曾在建築公司上班,後來公司結束營業,而立之年轉而投入鹿港文史研究,這次書店重新開張,就是為了一圓理想。

    文史工作者 陳仕賢:「事實上書店本來就不容易經營,那因為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熱愛,所以還是有一個美夢未醒,所以這一次以前,開書店是為了生存,這一次開書店是為了自己的理想。」

    可別小看這些書籍,或是牆上的老照片,大多來自陳仕賢文史工作生涯中的田野踏查,以及與耆老訪談時所拍的照片,從1986年幻燈片年代,拍到現今的數位照片。

    文史工作者 陳仕賢:「當時我就用幻燈片正片的方式來做記錄,所以我手上有很多,古蹟修復前、修復後,文物被偷前、被偷後,像我們台灣921地震前、地震後的影像,所以我手上應該有數萬張的這個幻燈片。」

    已屆中年的陳仕賢,曾出版33本書,其中16本自費,還有17本得獎,這次再度開張獨立書店,要用文史底蘊再圓書店夢。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台灣彰化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