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大砍用量 中SiC業者本夢比面臨修正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3 月 09 日訊】特斯拉近日宣布,下世代電動車將大幅降低碳化矽(SiC)用量多達75%,專家指出,特斯拉並非揚棄碳化矽不用,而是尋求次世代更高效率的技術用以減少成本,國際IDM大廠衝擊有限,不過中國碳化矽廠商,並未擁有技術優勢,特斯拉降低依賴度,導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震盪。
特斯拉執行長 Elon Musk(2023.3.2):「我認為所有汽車都將完全電動化、走向自動駕駛。」
全球純電動車龍頭Tesla,投資人日上宣布,未來EV生產目標降低50%生產成本,尤其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SiC)用量,將大幅減少75%,引發市場關注。
特斯拉動力系統工程總裁 Colin Campbell(2023.3.2):「在我們下世代的動力系統,碳化矽晶片是一個關鍵部件,但價格昂貴,我們想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在不影響汽車性能或效率的情況下減少75%的使用。」
目前Tesla的SiC,主要來自國際IDM大廠,意法半導體(STM)、英飛凌(Infenion)所供應。
熟悉第三類半導體專家透露:特斯拉囊括全球8成SiC晶片使用量,未來每年生產2000萬輛車,勢必不能被碳化矽綁住供應鏈。
尤其次世代碳化矽晶片,包括意法、英飛凌,已經逐步發展至「溝槽式」結構設計,散熱性提升數倍,尺寸更微縮,未來特斯拉高階車款,將採用次世代SiC晶片,低階車款,部分以氮化鎵GaN、矽晶片替代。
科技頻道TechInsights主題專家 Stephen Russell:「有很多方法可以通過優化來減少碳化矽的數量。需要注意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我們觀察到從第二代產品到第三代產品的MOSFET陣列,特定導通電阻減少了40%。溝槽設計甚至可以進一步節省效率。」
此外,Digitimes報導特斯拉宣布大砍SiC用量,國際IDM大廠影響有限,但中系供應鏈飽受低氣壓,專家分析,中國碳化矽業者,實際上未打入車廠供應鏈,特斯拉大砍SiC依賴程度,也讓中國資本市場本夢比破碎。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冠霖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美中有新進展美股收紅 台股跟漲台積收1065元|美上訴法院裁定 川普全球關稅在訴訟期暫准執行|川普將拿晶片換稀土?美中貿易談判還有續集!|好市多Uber Eats合作外送 業者:下半年引進台灣
2025-06-11 19:19:22美中談判進行兩天,美國和中國貿易官員,在倫敦時間週三(11日)凌晨表示,雙方要如何落實日內瓦共識,已達成初步協議。怎麼看,這次討論的內容?後續發展,有哪些值得關注?由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深度剖析。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週二(10日)裁定,在上訴程序完成前,允許美國總統川普的全球關稅措施繼續生效。 洛杉磯近期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自動駕駛車輛,無故遭到焚毀。Waymo預估,至少損失65萬美元,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也針對此事發聲。 中共打
-
不是真轉單!特斯拉165億簽約三星 專家:仍會找台積電
2025-07-29 13:27:16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證實與南韓三星電子,簽下高達165億美元合約,媒體報導,下世代車用晶片交由三星,引起業界關注。不過專家分析,這並非由台積電轉單三星,現行AI5仍是由台積電生產,主因就來自台積電2奈米訂單滿載。
-
不只德國!國科會:台積電計劃在歐洲蓋更多廠
2024-10-14 13:32:46歡迎回來,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德國廠今年八月動土,預計2027年底投產。時隔不到兩個月,國科會主委吳誠文,14日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台積電正評估在歐洲擴廠。
-
台積法說18日登場 外資提4問.目標價1070元
2024-07-03 19:24:41台積電日前公告,第2季法人說明會,7月18日在台北實體舉辦。外界預期,台積電不僅第三季營運樂觀,明年資本支出將進一步上調。法人圈聚焦四大提問,有外資看好股價走向,開出1070元新台幣的目標價。
-
產學聯盟攻「矽光子」 鞏固台灣半導體領先優勢
2024-04-09 19:26:38隨著雲端運算與AI應用快速發展,推升高效能資料處理需求,「矽光子」技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台灣產學聯手,成立「國際矽光子異質整合聯盟」,期盼加速矽光子應用,進一步鞏固台灣半導體領先地位。
-
從台灣到德國!台積電百億歐元投資 歐洲市場新機會
2024-08-21 13:19:37台積電揮軍德國,「歐積電」20日正式動土,引起當地德國媒體、歐洲媒體高度關注,除了歐盟大力補助,台積電找上多家歐洲指標企業一同攜手,業界預測,德國建廠的進度會比美國順利,也將帶動台積電打入歐洲市場。薩克森邦總理在接受新唐人訪問時也說明,邀請台積電投資的重要性。
-
台積電登千金股 魏哲家18日法說會受矚
2024-07-06 14:27:41首先來看到,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本週股價登上千元俱樂部,而台積電第2季法說會18日將在台北實體舉辦。外界預期,台積電不僅第三季營運樂觀,明年資本支出將進一步上調。
-
台積電德廠今動土!德總理、歐盟主席將出席
2024-08-20 07:37:27早安新唐人先來看到,半導體產業界焦點,台積電德國新廠,將在台北時間今天下午五點,舉行動土典禮,德國總理蕭茲、歐盟主席范德賴恩將親自出席,彰顯歐洲官方高度重視。未來台德合作,也備受矚目。
-
林伯豐:避免通膨央行應降息 電價應適可而止|張國煒出招!控告張國華等人違反遺囑涉背信|中共政府債去年逾70兆 專家:債務將連環爆|中國製DUV生產65奈米晶片扯8奈米 遭打臉
2024-09-18 19:40:27台積電先進製程有新進展,亞利桑那州廠正在小量生產蘋果A16處理器;2奈米晶片也提前試產,預計明年iPhone 17發表會上首度亮相。市場預料,蘋果將包下台積電2奈米的全部產能。 中共工信部日前公布中國能自製DUV曝光機的相關文件,內容稱分辨率能達65奈米以下、套刻精度在8奈米以下。許多中國民眾高喊突破美國封鎖,中國「可生產8奈米晶片」,卻慘遭中外媒打臉。因為此款DUV曝光機,僅能生產65奈米或以下晶片。 美國與日本已接近達成一項協議,進一步限制對中國晶片業的關鍵技術輸出,美方希望11月大選前,
-
美科技股崩跌 台經院示警AI將面臨瓶頸
2024-07-25 19:32:44科技股財報不如預期,加上華爾街擔心,AI資本支出難以回收,美國科技股,出現大幅重挫下跌,七大科技巨頭市值蒸發超過7千億美元,台經院學者孫明德認為,AI產業面臨轉型、撞牆期,金融市場要慎防波動。
-
力積電新廠切入CoWoS 美日印法代表出席
2024-05-04 14:41:47首先來看到,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本週舉辦銅鑼新廠啟用典禮,董事長黃崇仁表示,配合大廠建構非紅供應鏈,爭取國際訂單,總統蔡英文在當天的記者會中,讚揚台灣半導體展現強大韌性,包括美國、印度、日本、法國駐台代表都出席見證。
-
力積電印度建12吋廠 莫迪有望出席動土典禮
2024-03-12 17:32:28印度媒體報導,印度政府,將為古吉拉特邦耗資 9100 億盧比,興建大型12吋晶圓廠,並由印度塔塔集團與台灣力積電(PSMC) ,共同合作建造。
-
美國廠成本僅高台灣10%!揭台積電優勢關鍵
2025-03-28 07:58:15業界看好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原先外界擔心,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過高。不過,近期有不少分析指出,台積電不僅加快在美國設廠進度,成本也未必會高出太多;專家剖析其中的關鍵優勢。
-
半導體關稅傳將公布 台灣提出意見書磋商
2025-05-07 07:43:26另外一個市場焦點,來看到美國總統川普的半導體關稅,可能最快週三,就會公布細則,台灣可能首當其衝。台灣行政院長表示,將提出意見書,期待進行有效磋商。
-
賴清德與半導體大老會談 保證「水電」全力支持
2024-03-19 19:51:49歡迎回來,台灣半導體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今天前往竹科園區,與半導體業大老閉門會談,賴清德強調,半導體產業,是台灣未來能否在國際上站穩腳步的關鍵支柱,政府與業界要加強合作,使台灣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見證歷史!輝達創AI時代里程碑 市值一度破4兆美元
2025-07-10 20:26:47歡迎回來。輝達公司9日,在美股的市值衝破4兆美元大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執行長黃仁勳身價翻漲。華爾街分析師指出,輝達如今坐實產業龍頭,預期這波AI浪潮正要開始。
-
台德合作新里程!台積電新廠20日動土蕭茲出席
2024-08-19 19:47:52來看到本週產業焦點,台積電踏上歐洲征途,寫下新里程碑!台積電德國新廠8月20日將舉行動土典禮,德國總理蕭茲將親自出席,彰顯德國官方高度重視。未來台德合作,備受國際矚目。
-
台積宣布建熊本二廠 美日台擴廠投226億美元
2024-02-07 07:36:11台積電位在日本的熊本廠,確定將在2月24號舉行開幕典禮,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有望出席,見證歷史性一刻。台積電今天召開董事會,宣布通過,日本熊本二廠的投資計畫,預計今年底動工興建,2027年開始量產。這次董事會通過美日台擴廠總投資金額226億美元。
-
台積電在美投資擴至1650億美元 新建5廠
2025-03-04 13:14:43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美國時間3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宣布重大訊息,未來將擴大在美國半導體投資,金額高達1,000億美元(約3.3兆新台幣),不僅包含產能擴大,也將涵蓋先進封裝廠,台積電聲明,這項投資將支持美國五大客戶,並完善美國AI供應鏈。
-
台灣技術助攻!強力支援立陶宛「晶片國家隊」
2024-02-24 15:36:55台灣半導體產業世界聞名,持續布局全球、技術輸出國際。去年1月,立陶宛晶片國家隊Teltonika,在台灣工研院技術協助下,展開半導體計畫,未來幾個月,將約聘20名專家,前往台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