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2週未退要觀察便便 「黃金9色卡」揪出這病

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全面推廣相關寶寶黃疸認知,將「嬰兒大便辨識卡」放入兒童健康手冊,呼籲家長多利用「黃金9色卡」,比對寶寶大便顏色,才能早期發現嬰兒肝膽疾病,及早治療。(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陳曉彤(NOW健康) 

對於新生兒家長來說,寶寶的便便顏色可是攸關著健康的大事,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提醒,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14天會消褪,若持續超過2週以上,甚至滿月時還有黃疸,可能有罹患肝膽疾病風險,呼籲家長可多觀察孩子糞便顏色,若有異狀應提高警覺。


新生兒黃疸2週未退! 小心嬰兒膽道閉鎖 


嬰兒膽道閉鎖為新生兒的主要肝膽疾病,2022年國際臨床醫學期刊報告指出,台灣與日本發生率為萬分之1至2,歐美國家則是萬分之0.5,致病原因不明,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所造成。


彭純芝表示,膽道為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的通道,負責運送膽汁,若膽道不通,嚴重閉鎖,膽汁無法順利排出,累積在肝臟,就會影響肝功能,導致肝硬化,且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這就是黃疸症狀。通常出生後的第3天出現黃疸,寶寶大便顏色呈現灰白或淡黃色,數值逐漸增加,第5天達高峰,但第7天後逐漸下降。


為及早發現肝膽疾病 籲家長注意嬰兒大便顏色


為了提早發現寶寶身體異狀,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全面推廣相關寶寶黃疸認知,將「嬰兒大便辨識卡」放入兒童健康手冊,呼籲家長多利用「黃金9色卡」,比對寶寶大便顏色,才能早期發現嬰兒肝膽疾病,及早治療。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應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以降低日後肝硬化機率。

家長可以多利用「黃金9色卡」觀察寶寶便便的顏色,如有異常才能早期發現問題,及早治療。(圖/國民健康署提供)
家長可以多利用「黃金9色卡」觀察寶寶便便的顏色,如有異常才能早期發現問題,及早治療。(圖/國民健康署提供)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膽汁為黃色或綠色,若寶寶肝臟分泌的膽汁順利排出,和大便混合後呈現出黃色或綠色的大便,這就是編號7、8、9號等3種顏色,屬於正常狀況。如果膽汁滯留在肝臟,大便無膽汁混合,則便便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為編號1至6號顏色,家長就需提高警覺。另外,彭純芝建議,家長及照顧者以「黃金9色卡」來觀察寶寶便便顏色時,應將2者同時放在陽光下或是白色燈光下,才能做出正確比對。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寶寶出生第14天,如果黃疸持續不退,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家長就要特別注意,除了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建議盡快抱著寶寶至兒科門診,由兒科醫師診斷及評估其健康狀況。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