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巴金森日 台約8萬患者 醫師:年齡層下降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4 月 11 日訊】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再度喚起台灣人對巴金森氏症的重視。根據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850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而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約有8萬名患者,而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雙和醫院顧問醫師 胡朝榮:「慢慢就會合併失智、憂鬱、失能,所以就會有,30%的病人會慢慢有這些問題出來。」

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再度喚起台灣人對巴金森氏症的重視。根據WHO統計,全球有超過850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造成580萬人餘生失能、近33萬人死亡。在台灣,巴金森氏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以盛行率計算,每一百名65歲以上人口,就有一名患者。

雙和醫院顧問醫師 胡朝榮:「他是一個因為我們中腦,就是我們中樞神經,一個腦區他的多巴胺細胞,死亡退化所造成的。好發還是以50歲以後比較多一點,我們過去的研究也看到,年齡越高的話發生率也會越高,那在台灣大概有八萬的病人左右。」

醫師指出,隨著人口高齡化,巴金森氏症人數逐年增加,不過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40歲以下罹病佔2到10%。有台灣愛迪生稱號的北科大榮譽教授林宏裕,13年前罹患巴金森氏症,他靠著堅強的意志,和深厚專業的研發經驗,從困境中走出另一條路。

台北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林宏裕:「我要把它公開的原因,是因為希望有傳承。它會,使台灣的八萬人的,生活本身生活過得很好,而且他的家人,也全部都受影響。」

雙和醫院顧問醫師 胡朝榮:「如果有這些臨床上的,症狀表現的時候應該要及早的就醫,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要怎麼樣去防止,這些多巴胺細胞的死亡,所以我們也建議說在,運動飲食上特別一些抗氧化的食物,是可以考慮的。」

醫師表示,目前,病程依照症狀輕重程度,可分為五期:初期臨床症狀只在單側肢體,日常生活不受影響,第三期為中度活動障礙,出現姿態不穩,但可自行活動,晚期則無法自行走動,須倚靠他人。巴金森氏症初期不易察覺,多數發現已到中期。醫師提醒,及早發現及早就醫。

新唐人亞太電視 曾奕豪 李晶晶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