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台灣+N 緯創董座:台供應鏈價值再提高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6 月 17 日訊】再來看到,同樣是電子五哥,台灣主要筆電代工廠之一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本週在股東會上,被問到在中國產能逐步縮減,林憲銘指出,這是因應客戶要求做調整,會持續向台灣、越南、墨西哥等地移動。他強調,接下來布局會往「台灣+N」方向,台灣ICT產業在全球扮演重要力量,不應該被低估。
緯創資通董事長 林憲銘:「每一年我們都是有盈餘,而且每年的EPS都一直在往上走,我們的金雞母也不只一隻。」
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心情大好,去年營收近兆元(9846億)規模,年增14%,淨利也大增7%,旗下緯穎、緯創軟體、啟碁等金雞母表現優異,儘管近期越南傳出限電問題,但林憲銘強調影響不大。
緯創資通董事長 林憲銘:「越南的限電,大家都面臨,我們現在營運規模還小,所以我們現在還有因應我們自己有發電機,我們當然也在越南現在在開始,跟這個綠電的這個,這個supplier再繼續談,大家都看到我們的產能,逐步的在往海外移,往台灣移,往這個墨西哥移往越南移,這是全球布局的一個必然的考量。」
台灣EMS製造能力,已經從設計、生產、材料回收,形成完整一條龍服務,林憲銘更直指,2022年,全球ICT產業再加下游市場的收入,約6000億美金,台灣就佔了4000億,多達7成,台廠在供應鏈中不應該被忽視,台灣ICT業者,將在全球將扮演不可或缺重要力量。
緯創資通董事長 林憲銘:「所以我想我們這方面不應該被忽視,也不應該被定位那麼低,我們現在的重點就是,怎麼讓大家的附加價值再提高,產業的布局已經不是「台灣+1」,是「台灣+N」,過去我們這個力量是被低估了,我覺得我們現在不應該說什麼是代工廠,我們其實是一個技術服務的產業。」
緯創全球布局,因應客戶需求持續進行,面對生成式AI挑戰,已經開始著手因應,展望AI產業的未來發展,林憲銘保持樂觀看待。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佔全球ICT產值7成 緯創林憲銘:台廠不應被低估
2023-06-15 17:22:58台灣主要筆電代工廠之一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15日股東會,大談台灣ICT產業看法,尤其台灣主要代工廠,近年陸續布局全球,挺過過去幾年供應鏈衝擊,他直言台灣ICT產業在全球扮演重要力量,不應該被低估。
-
武肺蔓全球 德媒:反思依賴中國.罔顧專制的代價
2020-03-11 17:36:27德國《漢諾威匯報》總編Hendrik Brandt以〈新冠病毒與中國依賴性〉為題,撰寫評論指出,蔓延全球的病毒已造成嚴重後果,供應鏈的斷裂,讓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急缺,也讓抗生素等重要物品無法生產,這暴露了西方國家前所未有的對中國的依賴性。作者批評,德國企業被中國市場前景蒙蔽了雙眼,置中共是地球上最專制國家的事實於不顧。德國痛苦的認識到自己的地位,現在起自己要更頻繁承擔起代價。
-
貝萊德CEO:俄烏戰爭終結全球化 供應鏈重塑將推高通膨
2022-03-25 14:14:21根據金融時報導,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在給股東的年度信件中警告,俄烏戰爭促成企業退出全球供應鏈,將重塑全球經濟,並進一步推高通膨,等於終結了過去30年全球化進程。
-
供應鏈去共化.反思全球化 朝野立委看台灣機會
2020-04-23 17:42:05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與民眾健康,中共的不透明下、口罩與醫藥供應鏈又高度集中中國大陸,讓各國痛嘗苦果,多在思考重新產業供應鏈。台灣優秀的防疫與快速製造的對比表現,吸引國際目光,台灣朝野立法委員認為,這是台灣機會。
-
貝萊德CEO:俄烏戰爭終結全球化
2022-03-25 17:29:14俄烏局勢不只影響台灣!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 執行長芬克 在給股東的年度信件中警告,俄烏戰爭促成企業退出全球供應鏈,將重塑全球經濟,並進一步推高通膨。芬克認為,「這場戰爭顛覆了過去30年全球化進程」,也將加速能源轉型和數位貨幣發展。未來世界無論是經濟模式、供應鏈、以至貨幣及投資領域皆會徹底洗牌!
-
貝萊德CEO評烏俄戰衝擊 全球化終結或新階?
2022-03-31 17:00:55國際媒體報導,貝萊德執行長芬克(24日)認為,俄烏戰爭終結30年全球化時代。芬克28日修正澄清,認為全球化將進入不同階段。專家(30日)分析,未來可能走向,台灣的角色、與中共的挑戰。
-
外媒憂中國停電挫半導體供應 王美花:台商影響待觀察
2021-09-30 07:48:15中共無預警大限電,台商被迫停工到9月底,已有70多家上市櫃公司發布重大訊息公告,波及多個行業,包括半導體相關產業。外媒分析,這將對原本就已吃緊的晶片供應鏈,帶來新的威脅。
-
「非紅供應鏈」企業撤中 投資台灣方案逼近兆元
2020-04-13 20:33:01中共肺炎疫情,也燒出全球供應鏈,過度倚賴中國大陸弊端,美國、日本,傾向補助企業加速撤出中國,台灣官員也表示,台商之前在貿易戰還有些遲疑,現在因為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紛紛回流,或是轉往其他國家布局。
-
全球供應鏈大重組 疫情過後或將「去中國化」
2020-04-13 20:58:27中共肺炎肆虐全球,造成全球供應鏈大規模重組,不少企業紛紛撤離中國,打包走人。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在內,都正採取實際的行動,加快產業從中國轉移。不少學者指出,從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到近期爆發的疫情,「去中國化」、「與中國脫鉤」似乎已成為趨勢。
-
川普政府再挺台 蓬佩奧:台美經濟繁榮對話20日登場
2020-11-11 15:12:58台美關係又一重要進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0日在國務院記者會宣布,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將在20日展開。
-
廣達上海廠封閉式管理傳暴動 蘋果筆電大缺貨
2022-05-09 17:08:27蘋果最大筆電組裝廠廣達,因上海封城停工,才剛局部復工實行封閉式生產,又傳出員工暴動。新款Macbook Pro筆電出現嚴重供應不順,現在透過蘋果官網至少兩個月才能拿到貨,凸顯供應狀況混亂。
-
全球企業遷離中國 外媒:川普貿易戰已得勝
2019-04-06 21:01:26好的,川普樂看美中貿易進展,美股標普500,周五(5日)已經連續七個交易日上漲,道瓊工業指數則進逼歷史新高,而從去年開始,美國政府對中共實施懲罰性關稅之後,不少外資企業紛紛撤出中國市場。紐約時報就指出了,無論美中雙方最後是否達成協議,貿易戰已經讓不少外國企業將供應鏈從中國移出,甚至連中國企業也在思考要出走海外,報導指出,這已經是川普取得的巨大勝利。
-
學者:中共網軍登堂入室 台民主最大危機
2018-11-22 14:29:39台灣九合一大選前夕,台灣與香港學者對話,探討中共銳實力影響。中研院學者指出,這次大選遭遇中共網軍攻擊,是台灣民主的最大一次危機;全球20年民主倒退,是中共利用全球化所造成,呼籲台灣社會覺醒,認清中共本質,連結國際,建立防衛機制。
-
調整產線因應貿易戰 巨大:中國製造時代已結束
2019-06-18 20:45:46好的再來看到,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全球製造業的生產版圖是重新洗牌。台灣自行車大廠巨大的董事長杜?珍,日前接受外媒《彭博》專訪時就表示,去年她就注意到了,中國製造的時代以及供應鏈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而去年,公司就率先開始將部分的產線移出中國。
-
全球化浪潮告終?從歐美看2017可能的巨變|新聞最聚焦
2017-01-16 12:02:09有人說,2016年,是全球化共識瓦解的一年,2017年才一開始,英國首相就堅定喊話退出歐盟,而德國、法國,在今年,也都面臨政權交替,可能由反歐盟勢力主導,全球化情勢逆轉的號角,已經正式敲響。
-
貿易戰成陸經濟催命符 台商回流創新高
2018-09-03 13:47:55美中貿易戰,正加速外資撤離中國步伐,來看到,投審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台商匯回台灣的金額,創下新高,達到81億元。此外中國出口數據,已經連續三個月呈現下滑,而外商基金經理人,對今年中國市場投資,也抱持較為審慎的態度。
-
台商小心!美示警勿與侵害中國人權供應鏈合作
2020-07-03 22:35:21美國四個部會1日聯合公告,提醒工商企業注意供應鏈,是否涉及參與中國各地的侵害人權活動,面臨法律等風險。學者提醒,美方下一步可能有動作。台灣的國會議員表示,台商要小心被波及,台灣政府也應該在政策法令面採取行動。
-
報導台灣遭中共抗議 印度主播:不聽命任何政府
2022-01-15 21:23:53「今日印度」(India Today)電視台上週播出台灣特別節目,訪問了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葛葆萱,介紹台灣在全球供應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討論印度與台灣的經貿、科技合作前景,之後又重播了3次,結果收到中共抗議,節目女主播莫漢(Geeta Mohan)今天在推特表示,中共駐印度大使館向電視台提出了抗議。莫漢說:「『今日印度』不聽命於任何國家或政府的指示。我們是獨立的新聞網,會對任何國家做我們認為適當的接觸或報導。」
-
華為要台積電遷中國生產?得過三大關
2019-01-30 20:19:52好,針對美國近日正式起訴華為,日媒報導,因應美國可能採取的禁令,華為要求包括台廠台積電、日月光等供應商將部分產能移往中國。法人分析,台積電在台灣有完整的供應鏈,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求台積電移轉產線,根本,不太可能。
-
外資出逃「前所未見」 2月拋售3600億中國公債
2022-03-28 22:09:16國際金融協會(IIF)24日報告指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出現「前所未有」的資金外流。根據外銀統計,2月份光是外資拋售中國國債的金額就高達人民幣803億,約台幣3621億元。《路透社》報導,中國股市是俄羅斯以外,全球市場中表現最差的,IIF數據顯示,日平均資金外流一度觸及近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