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台積抵禦英特爾 三星聚焦AI提高晶圓代工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6 月 28 日訊】上個星期,英特爾宣布組織重組,將晶圓代工事業獨立運行,希望晶圓代工事業能夠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不過,這也為三星敲響警鐘。這兩天,三星舉行晶圓代工論壇,暢談AI願景。
27、28號兩天,三星電子在美國聖荷西舉行論壇(Samsung Foundry Forum 2023),以「超越邊界的創新」為主題,聚焦三星在AI時代的代工願景。
三星電子總裁暨晶圓代工事業部負責人 崔世英(2023.6.27):「AI正在創造新的市場,藉由擴大、多元化應用,到伺服器、移動裝置等領域。AI的影響力,必將改變我們這個產業的典範。」
三星也分享2奈米技術的詳細資訊,相較於目前最先進的3奈米技術,2奈米的性能將提高12%,能源效率提高25%。此外,三星也宣布,增加韓國平澤和美國德州泰勒市晶圓廠產能,目標是到2027年,產能比2021年增加7.3倍。
三星官方影片:「三星電子提出了AI半導體最佳解決方案,Gate all around,GAA技術。宣布將在2025年,以移動裝置為主,開始進行2奈米量產。2026年,擴大應用到高效能運算,2027年擴大應用到汽車領域。」
雖然智慧型手機、筆電等消費性市場需求低迷,但人工智慧的快速崛起,激起各大企業對先進晶片的興趣。三星強化布局,目標要超越市場領先者台積電,同時也抵禦英特爾進軍代工市場,所帶來的挑戰。
新唐人亞太電視 高健倫 張祺翎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市場盛傳台積電、英特爾「合資營運」!共同生產2奈米
2025-02-13 14:26:56歡迎回來,帶您關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提及,可能對晶片加徵關稅,近期,副總統范斯也重申,未來AI晶片要在美國設計製造。市場盛傳,美方有意促成台積電和英特爾合作,傳出可能以合資方式,共同在美國生產晶片。
-
輝達取代英特爾納道指成分股 傳華府商討備案
2024-11-02 20:27:52科技大廠英特爾公布最新財報,優於市場預期,投資人信心稍微回穩。週五(1日)美國標普道瓊指數公司宣布,輝達將取代英特爾納入成分股,在美國當地時間11月8日生效。有外媒指稱,華府正低調商討,提供英特爾更多援助的備案。
-
跟進美國腳步!台灣將華為、中芯列入黑名單|中企走私硬碟訓練AI模型 東南亞成後門|2奈米爭霸戰!韓媒:台積電良率領先 三星落後20%|台灣南科前4月營收逼近兆元!
2025-06-16 19:29:54外媒報導,台灣政府正式將中企華為與中芯,納入出口實體管制名單,未來廠商出口,必須事前申請並獲得政府核准,台灣經濟部15日證實,基於國家安全、防止武器擴散原則,6月10日已公布相關清單,專家判斷,台灣跟進美國封堵政策,也將衝擊中國企業半導體、AI晶片製造能力。而中國企業持續鑽美國出口管制漏洞,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部分中國AI企業採用攜帶硬碟方式,將海量數據轉移到馬來西亞,以規避美國對輝達先進晶片的出口限制,這些企業在當地租用數據中心伺服器,利用遠端方式訓練AI模型,推進AI研發;儘管輝達稱「沒有證據顯示
-
台積電今年營收估成長3成 魏哲家:AI需求是真的
2024-10-17 20:28:17產業焦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下午(17)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各界聚焦半導體景氣、AI產業需求看法,魏哲家認為AI需求是真的,而且只是剛開始,今年美元營收有望成長三成,展望2025年,資本支出會比今年更增加。
-
台積電先進製程「一個人武林」2奈米擴廠至7座
2024-10-18 20:57:37關心市場動態,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法說會報喜訊,在台積電領軍下,台股今天上漲433點,收在23,487點,外資買超也創下單日第5大紀錄。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腳步持續領先,董事長魏哲家表態,2奈米需求超乎預期,規劃擴充至七座廠房。謝金河分析,未來更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時代。
-
台積電全球布局 經長:美廠順利將如期量產
2024-09-07 14:28:59首先來關心,台積電赴美設廠進度備受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本週表示,台積電美國廠進展順利,應會如期量產,經濟部也訂下目標,AI軟體應用領域,台灣未來 要擠進全球前三名。
-
TEL台南營運中心啟用 台積電先進製程添助力
2024-12-04 07:45:24全球半導體設備大廠東京威力科創,台南營運中心落成,週二(3日)舉行啟用典禮,集團執行長河合利樹親自來台主持,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也出席活動。
-
給青年學子的建議?張忠謀談「計算」驅動未來
2024-12-17 07:47:47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天赴台灣大學演講,吸引超過5百人參加。他談到1955年做出的兩大決定,也與青年學子分享指引未來的方向。
-
陳立武中企投資經歷受矚 英特爾改革臨內外多項挑戰
2025-04-11 20:29:44英特爾新任CEO陳立武,日前正式接掌公司,不過陳立武過去在創投、半導體業界,與中國科技圈關係緊密,也引起外媒高度聚焦。
-
三星2奈米代工高通處理器 台積電獨家供應被打破?
2025-06-26 20:23:28南韓三星電子的先進製程,與台積電競爭,傳出三星2奈米技術大突破,將代工高通在Galaxy系列手機的晶片訂單,被視為可能打破台積電獨家供貨現況,不過也有專家持保留態度,認為台積電領先優勢,不至於受到太大影響。
-
台積、三星對談 米玉傑:AI年複合成長50%可行
2024-09-04 20:29:28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開幕,今天(4日)大師論壇,包括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半導體大廠齊聚。台積電執行副總米玉傑,更和三星電子總裁、Google副總裁共同對談,契合今年主題,探討AI的可能性和挑戰。
-
台積電傳初步達協議 持2成股份與英特爾合資公司
2025-04-04 13:41:01產業界多次傳出,台積電與英特爾合組公司的傳聞,根據美國媒體報導,台積電與英特爾雙方高層,達成初步協議,儘管消息還沒有獲得雙方證實,4月台積電法人說明會上,預料將進一步對外闡述。
-
台積電下半年訂單旺 外資估全年營運成長上看3成
2024-08-13 12:39:10近期產業變數增加,不過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下半年營運展望可能更加樂觀!包含蘋果iPhone新機搭載最新晶片,以及輝達、超微下單之下,外資預估,不僅本季美元營收力拼再超標,2024年業績年增幅也將優於預期。
-
三星Q3半導體營收遭看衰 台積電2優勢無可取代
2024-10-21 13:47:33台積電最新公司業績,可說震撼華爾街,晶圓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難以動搖。南韓媒體報導,台積電第3季營收,可望超越三星電子的晶片部門,並重登全球晶片銷售龍頭寶座。
-
晶片補助遲遲未入袋!英特爾季辛格:非常沮喪|川普若勝選 台積電補助生變?專家:方向不變|SK海力士、三星市值差距 創逾13年最小|專家:中國銀行體系恐已瀕暴雷
2024-10-28 21:13:12面臨財務困境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近日稱,對於美國政府打算補助的85億美元,遲遲沒有到位,感到沮喪。專家分析,英特爾關鍵問題,仍落在空有先進製程,但是沒有客戶幫忙做Demo,讓美國政府對英特爾補助,有所觀望。美國總統大選倒數計時,近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上節目,再提到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對此,專家認為這番發言是「選舉語言」,目的是為了爭取美國工人選民支持,並強調,不論誰當選,台積電對美國相當重要,不會取消補貼,方向不變。另外,根據南韓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南韓SK海力士與三星電子市值的差距,創下超過13
-
台積電布局美國 經長:進展順利可如期量產
2024-09-04 19:22:06地緣政治變動下,台積電赴美設廠進度備受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台積電美國廠進展順利,應會如期量產,經濟部也目標,AI軟體應用領域,台灣未來要擠進全球前三名。
-
英特爾能止血?退出晶圓代工 與台積合作有解
2024-08-09 17:32:20美國科技大廠英特爾,近期遇上50年來最糟時刻,營運財報不佳,是美國科技股今年下跌最慘烈的企業,我們請教資深產業分析師柴煥欣,您觀察目前英特爾主推的代工服務IDM2.0,能否做起來?我們看到,英特爾持續大規模裁員,就有以色列學者表示,英特爾應該向台灣傳遞更積極的訊息,擴大與台灣半導體廠的合作。是否有機會扭轉營運頹勢?請教您的看法。
-
國際半導體展本週登場 展現台灣關鍵地位!
2024-09-03 17:39:09被譽為半導體業界的奧林匹克,SEMICON Taiwan 2024,即將在4日正式登場,周一舉行展前記者會,尤其今年,多位業界大咖齊聚,大師論壇邀請台積電、三星記憶體高層到場,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認為,AI產業具備機會、挑戰,台灣業界要改變心態,與國際大廠「廣結善緣」。
-
美徵32%對等關稅 行政院提880億元協助方案|美商長:川普擬把晶片產業 從台灣移到美國|美股蒸發逾2.5兆「美國製造」能扛新經濟重任?|台積電傳初步達協議 持2成股份與英特爾合資公司
2025-04-07 10:26:03川普對台灣32%對等關稅。行政院長:擬定880億新台幣的協助方案。 川普:晶片、藥品政策,很快上路。美商長:把所有半導體製造,從台灣,遷回美國。 美股全面下跌,經濟衰退隱憂?台灣學者:川普形塑新規,重塑美國經濟戰略。 美國媒體:台積電、英特爾高層,達初步協議。台積電4月法說,料進一步說明。
-
半導體界奧林匹克「SEMICON」台灣展關鍵地位
2024-09-03 17:38:16被譽為半導體業界的奧林匹克,SEMICON Taiwan 2024,即將在4日正式登場,周一舉行展前記者會,尤其今年,多位業界大咖齊聚,大師論壇邀請台積電、三星記憶體高層到場,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認為,AI產業具備機會、挑戰,台灣業界要改變心態,與國際大廠「廣結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