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曝中芯DUV推展5奈米 拜登將加強封鎖力道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9 月 05 日訊】華為新推出的智慧手機 Mate 60 Pro,傳出搭載中芯打造的麒麟9000S,號稱本土自製生產的5G晶片,我們請教資深半導體分析師柴煥欣,外媒報導,相關技術落後最新技術兩個世代,不過外界關注,中國大陸是否在技術上突破美國管制?怎麼觀察美國是否可能會再進一步強化晶片禁令?
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 柴煥欣:「
華為海思這一次所推出的,麒麟9000S晶片,是採用,中芯國際7奈米的製程,而經過實測的結論,其實它目前的效能,跟2000年台積電為其代工5奈米製程的晶片,其實效能是,其實是旗鼓相當。
而重點是出在,它是7奈米製程,卻能夠趕上原本的5奈米製程,這也就說明了,性能的提升是來自於IC設計本身,以及後段的封測。
當然除此之外的話,我們還要看到的就是說包含了IC設計等等的其他的晶片設計公司,這個部分包含了聯發科,高通等等的話市場也勢必會受到侵蝕而美國對於這個事件的話,我相信一定會高度的重視,因為大家不要忘掉,2022年7月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傳出了中芯國際,用7奈米製程為歐洲的一家,挖礦機的公司,然後打造出7奈米製程的晶片,這個也讓,拜登政府提高了對於,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一個警覺。所以說其實那個時候就加重了重手對於中國大陸,進行全面的半導體產業的封殺。
所以這一次的話其實華為的重返,而且又是在7奈米的部分的話,能夠重新的回歸的話,我認為拜登政府一定,會加強對於,中國大陸半導體方面的,一個技術發展的一個,全面性的一個管制,更何況在這一次的G20,當中的話,其實習近平也不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所以更可以讓拜登,的話其實就沒有什麼情面可以保留。
我們認為的話他(拜登)一定會針對的就是說在半導體材料,還有半導體的設備的機台,進行所謂的長臂管轄,然後管轄會比過往的政策,將會更加的嚴密,甚至是對於所謂的半導體新創公司,乃至於其他的一些非所謂大宗型態的一個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公司的話,恐怕也都會嚴加的進行,一個查核跟管制。
」
相關新聞
-
美調查陸成熟製程晶片 台廠中國市場難逢源?
2023-12-26 17:22:35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期受訪就談到中國企業的成熟製程晶片,可能對美國產業帶來危害,美國拜登政府,研擬以反傾銷的架構,限制中國成熟製程低價競爭,我們請教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陳澤嘉,您認為這對中國成熟製程業者,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效應? 記者 沈唯同:「就您剛剛提到,對台灣IC設計業者、台廠的影響,您覺得有什麼樣的解方?外界憂心成熟製程會有價格廝殺戰,台廠怎麼因應?」
-
華為自產晶片出高階手機 專家:挑戰才剛開始
2023-09-27 17:24:14中國品牌華為,繞道美國禁令,無預警在8月低調推出Mate 60系列5G手機,引發全球半導體業關注。不過華為在25日發表會上,完全沒有提到關於手機規格,與晶片的任何資訊。僅說手機上市供不應求,在加班生產中。我們請教資深分析師邱敏寬,對於華為的操作,以及在沒有先進晶片的情況下,推出新機,您怎麼觀察?
-
中國半導體發展受阻!華為新品採庫存台積晶片
2024-01-08 17:14:43在美國圍堵中共發展高科技之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TechInsights)拆解了中國華為最新款筆記型電腦擎雲L540,發現採用的是台積電5奈米晶片,專家認為,華為採用庫存的台積電晶片,顯示中國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進展受阻。台積電先前也重申,一直以來遵循全球營運所在地的相關法令規範。半導體業者指出,隨著美國祭出規定,台積電從2020年5月中旬開始,便不再新接華為訂單,9月中旬後不再出貨給華為。
-
謝金河:若中國半導體突圍 台灣不用戰爭就趴
2023-10-07 20:16:00外媒《彭博社》點名,台灣四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崇越、漢唐、亞翔及矽科宏,協助中國華為蓋廠,台灣經濟部已在調查中,部長王美花說,如果違反規定,將罰款2500萬元。對此,財經專家謝金河指出,「彭博資訊這篇報導很可能是美方授意,美國正在警告,對中國的晶片封鎖,最大的破口是台灣!」謝金河也提到,最近很多人在炒作ECFA題材,但從數據來看,台灣出口到中國如石化、紡織、機械等,加起來200億美元,「但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這兩年都超過千億美元,這才是台灣的生存命脈。」「假如中國的半導體突圍,像面板、LED或太陽能
-
美國禁令升級版!傳華為、中芯將被獨立管制
2023-10-17 17:12:59為了防堵中共發展先進晶片,美國禁令再升級!傳出多家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將被列入實體清單等貿易黑名單,而華為和中芯國際將可能被獨立管制。
-
蓋拉格:應停止向華為、中芯 出口所有技術
2023-09-07 13:56:02再來看到,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指出,在發現中國華為手機的新晶片可能違反貿易限制後,美國商務部應停止向華為及中芯國際出口所有技術。美國目前已經禁止向中企輸出最先進的EUV微影設備,荷蘭也祭新出口管制,將限制中芯國際取得更多DUV曝光機。
-
台廠替華為造廠助規避?白宮:尚無法證實
2023-10-04 08:39:29再來看到,美國媒體報導,有台灣廠商協助華為建廠,可能規避美方制裁。今天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在記者會上被問到相關問題時,他表示,無法證實相關報導,不過,美方對現有的出口管制充滿信心,將有助於保護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狀態。
-
台積宣布建熊本二廠 美日台擴廠投226億美元
2024-02-07 07:36:11台積電位在日本的熊本廠,確定將在2月24號舉行開幕典禮,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有望出席,見證歷史性一刻。台積電今天召開董事會,宣布通過,日本熊本二廠的投資計畫,預計今年底動工興建,2027年開始量產。這次董事會通過美日台擴廠總投資金額226億美元。
-
領先業界!台積電規劃1.4與1奈米製程 2030完成
2023-12-28 12:43:16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技術發展全球矚目,近日外媒披露,台積電持續往1.4和1奈米邁進,預計在2030年完成。
-
美晶片禁令將升級!傳華為、中芯將被獨立管制
2023-10-17 19:34:53為了防堵中共發展先進晶片,美國禁令再升級!傳出多家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將被列入實體清單等貿易黑名單,而華為和中芯國際將可能被獨立管制。
-
追趕台積電!2奈米成三星最後逆轉勝機會?
2024-02-07 17:35:39先進製程成為半導體巨頭競逐焦點,台積電2奈米預定2025年量產,傳出首批產能已獲得蘋果、英特爾等客戶爭取,不過最大對手的南韓三星,也計畫在2025年投入2奈米量產,試圖拉進與台積電的差距。我們請教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2奈米是否有望成為三星最後逆轉機會?請教您的看法。
-
英特爾迎第4家客戶威脅台積?張忠謀談對手
2023-10-30 19:24:03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11月7日將來台灣參與英特爾創新日科技論壇,要攜手台灣供應鏈強攻AI PC。英特爾也在晶圓代工領域積極追趕台積電,日前宣布先進製程18A將迎來第四家客戶。面對競爭,張忠謀認為,對台積電不構成威脅。
-
台積電技術領先業界 最強1奈米拚2030完成
2023-12-28 19:47:49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技術發展全球矚目,近日外媒披露,台積電持續往1.4奈米和1奈米邁進,預計在2030年完成。
-
美國半導體協會:華為正在組建晶片秘密網路
2023-08-23 12:53:34彭博社報導,美國半導體協會警告,中國華為正在中國各地建設一系列秘密的半導體製造設施,躲避美國制裁。協會指出,華為從去年開始涉足生產晶片,並從當局獲得約300億美元資金,並已經收購至少兩家工廠,同時正在建設至少另外三座工廠。對此,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回應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準備在必要時採取行動,表示「工業暨安全局將毫不猶豫地採取適當行動,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
美擬升級晶片禁令!蘇姿丰看華為事件攸關國安
2023-10-03 19:32:00再來看到,在美中科技戰下,美國近年來針對華為與中國晶片業,實施一連串的出口管制,但華為新旗艦機搭載中芯7奈米晶片,疑似突破美國制裁,如今有消息傳出,美國最快10月初,將再度升級出口禁令。
-
4家台廠助華為建晶片廠?王美花:已啟動調查
2023-10-06 12:55:20外媒點名,四家台灣廠商疑似協助中國華為興建晶片廠,對此,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經濟部已經啟動調查。
-
應對中共威脅!美禁英特爾、高通晶片賣華為
2024-05-08 19:18:06外媒報導,美國華府加大力度施壓中國華為,撤銷英特爾和高通對華為的出口許可。專家表示,這是一項重大行動,顯示美國政府正在認真應對,它視為國家安全威脅的中國科技。
-
日本或補助1968億台積熊本二廠 2027產6奈米
2023-10-13 19:32:40台積電全球設廠計畫,再傳進展,根據日媒報導,台積電熊本二廠規劃斥資兩兆日圓投資,並在2027年生產6奈米晶片,並且傳出日本政府有意補貼9千億日圓。來看到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的回應。
-
最強1奈米 台積電領先業界拚2030完成
2023-12-30 16:00:27歡迎回來,2023年步入尾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將在2024年迎來成長期,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技術發展備受矚目,外媒披露,台積電持續往1.4奈米和1奈米邁進,預計在2030年完成。
-
台積電宣布建日本第二廠 擬2027年底營運
2024-02-06 20:25:26台積電位在日本的熊本廠,確定將在2月24號舉行開幕典禮,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有望出席,見證歷史性一刻。台積電今天召開董事會,宣布通過,日本熊本二廠的投資計畫,最先進製程將達6/7奈米製程,預計今年底動工興建,2027年開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