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澇埤」捕魚趣 珍惜桃園埤塘文化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10 月 25 日訊】桃園的埤塘,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更在2013年被列為台灣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目前桃園的埤塘數量有3千多口。桃園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埤塘不僅是撈魚而已,背後跟社會脈絡、文化傳承與延續都是息息相關,希望讓大小朋友一起來學習、瞭解祖先的埤塘文化。

大朋友小朋友拿著魚網、畚箕在埤塘裡撈魚,「澇埤」是早期桃園地區的年度盛事,每當季節變化,埤塘無灌溉需求時,為了趁勢清理埤塘和避免池中魚隻凍死,埤塘主人會將池水逐漸放乾,大家一起在池底捕撈魚蝦,並為年節加菜。

民眾:「很好玩,至少她體驗一下古時候大家是這樣在做一個捕魚的活動。」

小朋友:「我覺得抓魚真的很有趣,一放下去真的是中了。」

塘主 黃耀昌:「因為有放魚苗,魚也兩到三年長大了,要把它抓起來,第二個因為兩到三年池塘會有淤積, 我們就把清起來的淤去弄到果園、弄到菜園,甚至有多餘的話弄到稻田裡面當肥料使用。」

副市長蘇俊賓也親自下水澇埤,可惜兩三次還是沒撈到,他笑著說。

桃園市副市長 蘇俊賓:「好像跟平常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很少有機會這麼樣的親近埤塘,甚至真的踩進去,踩進去之後才知道說,原來水底泥這麼深厚,剛剛我們這邊的塘主跟我們說,這個底泥是我們最好的肥料。」

楊梅秀才休閒農業理事長 黃耀祿:「客家人在每到山邊在建築房子的時候,一定會在屋子的前面挖一個半月池蓄水,作為底下的農田灌溉使用,像泉水窩江夏堂這個池塘是六分地,灌溉的是3甲農田,所以是以2分池灌溉1甲田,是用這樣的比例在開鑿。 」

除了重現過往的澇埤文化,現場還邀請了專家做教育解說,例如埤塘中常見的魚類、桃園地質特性和築埤過程的模擬,也分享有百年歷史的江夏堂特有客家文化故事等等,讓民眾親身體會早期桃園農家澇埤的樂趣,一同認識桃園埤塘文化的美好。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淑霞 張年潔 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